作为一种社会基本制度,户籍制度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国家不仅能够精准掌控每个家庭的基本信息,更是能够以此为基础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户籍制度功效的发挥变得更为便捷。
而在古代,户籍制度同样有其独特的作用,对于维护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政权稳固来说必不可少。也正是因为对于户籍制度的充分利用,唐朝最终才得以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
一、户籍制度的实施有其必然性1、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
如果追溯户籍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最早在商朝时期便可以发现它的影子,只是当时这种人口登记行为被称作“登人”或“登众”。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乱,政府不得不加强对社会各种资源的掌控力度,而人口作为当时重要的战略资源,自然也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
户籍制度的管理由此在当时的到了大幅度加强。尤其是在井田制遭到破坏之后,各国政府更是急需一种新的制度来对人口、土地和税收进行管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春秋战国时期包括管子、商鞅在内的诸多政治家都曾对本国户籍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整顿,从而奠定了本国日后强盛的基础。
直到汉朝时期,户籍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当时,户籍制度下的人口和土地开始与赋役联系起来,政府在征收赋税以及征集劳役之时都是以自身所掌握的户籍作为依据。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世家大族凭借自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开始了与政府抢夺人口的过程,他们将大量人口隐匿于自己家族的户籍制下,使政府对他们控制下的奴婢、下人等呈现出一副查无此人的态势。
这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所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在当时,无论是何种形式、由何人实施的改革,整顿户籍都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宋武帝刘裕的改革如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不例外。直到唐朝建立之后,全国的户籍制度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形势。
2、户籍制度的建立是唐朝政府的必然举措
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对户籍制度的建立呈现出如此急切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便是在于于户籍制度背后所代表的各种资源。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人口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在确切了解到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后,才能够顺利进行包括赋税、劳役、兵役等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如要打仗了,可以直接去有适龄人口的家里找人。
相反,如果被地方豪强隐匿太多人口,那么中央和地方之间就会陷入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政府的实力不断被削弱,甚至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地方豪强的实力则在暗中不断加强,这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无法接受、也不能容忍的,唐朝当然也不例外。
此外,从唐朝在前中期所实施的土地制度来看,建立一个明确完善的户籍制度也是必然的。北魏时期,北方地区在经历长时间的战乱后出现了大量荒无人烟、等待耕种的土地,北魏政府为了充实国库,于是选择将大量土地分配给农民进行耕种,并且在耕种一定时间后可以将土地归为自己所有,农民则在这个过程当中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这一政策不仅能够刺激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恢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还可以加强政府对农民的直接控制,从而间接削弱地主豪强们的实力,它也因此在后世一直被沿用,直到唐朝初期也是如此。而想要在全国推行均田制,就必须依靠一套完善明确的户籍制度。
二、户籍制度对唐朝政府来说意义重大1、户籍本身的编制过程十分严格
作为户籍制度当中的基本单位,户是政府收取赋税和征收徭役的主要对象。当时,唐朝政府根据不同的户的数量划分出了乡和里这样的基层行政单位,一般来说是每五里设置一个乡,而每一个乡则拥有五百户。
在每个乡里面,唐朝政府都设置有五个里正,他们需要以乡的代表这一层身份轮流到县里去任职,而其任职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核查本乡的人口信息和编造户口。
在某些行政级别较高或者经济较为发达的州,里正尚且可以算是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但在一些行政级别较低的州,里正则属于政府的临聘人员,除了可以免除本身的课役外,其他方面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区别。
唐朝初期,当里正收集到本乡的人口信息并且编织成册后,便需要提交到县里面。县则以自己下辖的各个乡为基本单位来编制户籍,最终形成本县的户籍文书,之后又把它上交到更高一级的州上面。等到州以自己下辖的各个县为基本单位编制好户籍文书以后,又把它上交到尚书省进行存档,这时才算基本完成了户口编制的程序。
但是,在开元年间,或许是由于察觉到户籍编制所存在的一些造假、准确性低等问题,唐朝政府决定将户籍编造的权限提升到州一级去,县则只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人口信息汇报上去,“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这在唐朝户籍制度的发展中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改动。
另外,唐朝户籍制度的管理之严格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便是每三年便需要重新统计一次全国的户籍情况,并且完成时间规定在当年的正月到三月,最晚在三月三十日之前就需要完成所有的文书编写工作并且上交到尚书省,“三月三十日纳讫,并装潢一通,送尚书省”。
而对于户籍文书的编写格式,唐朝政府自然也有着相关规定,在每一张纸的拼接处都需要注明乡和县的名称,甚至在更为严格的时候还需要标注到里一级。对于人口信息的统计时间和不同的户的具体情况也需要标明,并且不同的州和县都要盖上独属于自己的印章,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整个编造过程的准确性。
从户籍文书当中的一些具体信息来看,土地和人口是最为基本的两样,它们在当时被称作家口和田地。对于家口,里正们需要写清楚这户的户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是否拥有官职或授勋等。值得一提的是,里正还需要按照黄、小、中、丁、老这五个年龄段来对整个家庭的人口进行划分。
如果家里是有奴婢、下人的话,要注明在主人的后面。对于田地,里正则主要记录该户已经被授予的田地和应该被授予的田地,同时对其土地所在的地段和面积进行标注。
当然,虽然规定如此,但由于实际记录过程可能会遭遇各种情况,所以其实从现如今出土的一些唐朝文书情况来看,出自不同里正之手的文书差别非常大。
2、户籍制度的对唐朝的影响十分深远
正是由于如此严密的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唐朝能够在前中期实现了较为牢固的中央集权,不仅实现了对地方势力的压制,依据户籍制度所实施的劳役征收、赋税收取也极大加强了唐朝中央政府所拥有的实力。
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个中央政府来说,只有在成功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之后,才能够完成对整个社会的治理。诚然,唐朝在当时如此强盛的结果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但户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其中的作用却仍然不可忽视。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唐朝初期所建立的户籍制度却逐渐呈现出一种力不从心的趋势。一方面,由于唐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唐朝社会的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这就极大提升了唐朝基层政府在户籍编制之时的工作难度,整个户籍文书的准确性也由此大幅度降低,不再能够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针对于一些因为逃亡或者瞒报而导致户籍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唐朝政府所实施的惩罚虽然在明面上来看很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给予了户籍编制者极大的回旋余地,这就为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造假以谋取利益提供了机会。最后,随着之前户籍制度作用的丧失,唐朝政府不得不另外探索一条发展道路。
三、总结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最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户籍制度无论是在任何时代、对于任何政权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准确掌控了全国户籍信息的情况下,政府才能够适时地出台相应的政策,最终既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也可以有力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虽然唐朝政府前期在户籍制度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也成就了自己的盛唐威名,但这一局面在中后期却发生改变,唐朝政府由此不得不改变户籍制度的管理策略,两税法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唐代户籍制度与社会变革》——曹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