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故事,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
但这本“演义”毕竟是小说,所谓“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对于武将描写难免有夸大成份,在书里边,似乎要做到以一敌百并不困难。
其实在三国正史中,即使名将如云,真正有“以一敌百”能力的强悍战将,也仅仅有4人之多。到底是哪4个?他们又创下过怎么样战绩?以下就一一来揭晓。
第一位:关羽要说三国第一武将,很多人都会想起被尊为武圣的关羽,想起关二爷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
以上这些,虽然都是演义里的过度夸张,但正史中的关羽,同样有着十分强悍的表现,堪称“猛将”之名。
公元200年,在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国北方的官渡之战期间,当时关羽因为与刘备失散,暂时跟随在曹操军中。
袁绍长久经营黄河以北地区,家族又是所谓四世三公,有地盘有军队有名声,声势实力都在曹操之上,曹军陷入苦战。
曹军要反败为胜,必须利用地势,首要就是控制战略要点,也就是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白马。
当时袁绍派大将颜良率领十万先锋军奔袭白马,曹操收到战报后派遣关羽和张辽为先锋,火速赶往白马拒敌。
关羽和张辽的急行军速度更快,双方在距离白马十余里的地方交战,打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
在张辽率领骑兵和颜良大部队战斗时,关羽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决定“擒贼擒王”。
放眼四望,他在万军中发现了颜良所乘戎车的麾盖,随即策马扬鞭直冲而去。
关羽在敌军中挥舞手中大刀,斩杀挡路的一众兵将,如入无人之境般飞奔到颜良面前。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刀砍翻到车下。
随后,关羽当着敌人的面,用佩剑斩下颜良首级,在袁军惊恐的目光中全身而退。
袁军士兵在反应过来后,纷纷吓得肝胆俱裂、四散而逃,白马之围就这样被关羽轻松化解。
原本此战之前,在曹操谋士荀彧和荀攸叔侄俩看来,最大的战果就是“一战而擒”颜良,没想到关羽的武力胆量实在过人,仅一合就将颜良斩杀。
关羽的这种难以用理性分析判断出的武力值,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武圣”,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是货真价实能以一敌百的名将。
第二位:张辽作为关羽的老友和吕布的老部下,张辽在他们的衬托下,原本应该会稍显“稚嫩”。
不过事实证明真金不怕火炼,张辽的真本事并不比“武圣”差多远,一生最耀眼的战绩,便是逍遥津一役。
公元214年,曹操为了尽快灭掉张鲁,在西南战线打下牢固基础,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攻向汉中。
此时江东孙权虎视眈眈,必然会趁虚而入。作为东线门户的合肥只剩下七千人,必须要有值得信赖的猛将留守。
知人善任的曹操,选择让一直不和的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守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对他们仨的信任。
李典曾在博望坡识破刘备佯装撤退的计策,从乱军中舍命救出夏侯惇和于禁,并且为人深明大义,不爱与人争功。
乐进则是一名擅长防守的良将,此前在襄阳击退过关羽。
不过仅有他们两人,难以抵挡孙权大军,必须要有能“以一当百”的猛将打痛孙权,让他不再敢偷袭。
因此曹操做出安排,假如孙权来犯,乐进守城,张辽和李典负责出城迎敌。
当曹操挥兵西进后,孙权果真安耐不住。为了表示自己继承了父兄的猛虎之勇,亲率十万大军袭击合肥,驻扎在逍遥津一带。
张辽三人虽然私下关系糟糕,在得知孙权来犯后一点也不含糊。
第二天早上天刚微微亮,张辽、李典就率800人偷偷出城,直杀向孙权大营,把大部分守军留给乐进守城。
彼时孙权以为这三人会互相掣肘,自己拿下合肥、直取许昌犹如探囊取物,因此犯了轻敌这种兵家大忌。
当张辽带着李典等八百多人,冲进孙权大本营、斩杀“江东虎臣”陈武后,孙权被吓得抛下十万大军,逃到附近是山坡上。
孙权跑张辽就追,到了山下张辽直接大吼:“孙权出来!一决胜负!”吓得孙权不敢露头。
不过东吴这边也有良将,潘璋等将领在反应过来后,立即指挥大军将张辽包围了数重。
张辽见状毫不畏怯,带着部队直接突围。当他带着几十人冲出去后,发现还有几百人未能突破重围,这些人大叫“将军要舍弃我们吗?”
是以,张辽又带队掉头重新杀回敌军之中,将所有人救出,可以说在东吴十万大军中进退自如。
这场战役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张辽越战越勇,东吴的士气也随之越来越低迷,最终围军反倒溃不成军。
张辽见状并没有收兵,而是继续乘胜追击,还差点抓住孙权,一举“威震逍遥津”。
相传当时东吴的孩子哭啼时,家人一提张辽的大名,孩子就吓得不敢哭泣,可见张辽给孙权乃至整个东吴打出了极大阴影。
孙权经过此战,再也不敢对合肥有任何想法,成为备受后世嘲笑的“孙十万”和“大魏吴王”,张辽则成为以一当百的“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第三位:甘宁在张辽“威震逍遥津”、吓退孙权十万大军时,还有一个猛将也做出了“以一当百”的战绩,那就是东吴的甘宁甘兴霸。
在孙权都带头撤退时,东吴军中只有甘宁没有丝毫慌乱和胆怯,依旧搭弓射箭掩护退军,并命令鼓吹手继续吹号,将东吴的士气拉回了一点。
毕竟张辽率领数百人直取大本营这种事,此前史实中的甘宁自己也做过,甚至比张辽还不要命。
事后孙权还拿甘宁和张辽放在一起比较:“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公元213年,曹操率军四十万南下攻打东吴,孙权率七万人迎击,并派遣甘宁率三千人驻扎在战略要地濡须城。
孙权将甘宁派到濡须口的目的,并不是让他在那防守,而是密令他主动出击,直接杀进对岸曹军的大营中,让两军士气彼消我长。
要知道,甘宁少年时就在水上打家劫舍,人送外号“锦帆贼”,可以说过了几十年刀尖上舔血、脑袋别裤腰带上的生活。
因此在孙权看来,这种九死一生的工作非他莫属。
夜袭不需要人多,甘宁精心挑选了一百名骑兵,在出发前,与他们一起共饮,每人饮下一碗米酒。
到了深夜二更,甘宁带着一百多名江东健儿头戴白鹅翎,悄悄跑到曹军大营前。曹军为了防范夜袭,在寨前布置了鹿角。
甘宁见状,直接用力拨开鹿角,大喊一声带队直插营中,在慌不择路的曹军中左右冲杀,最后从南门撤退。没有损失一人就杀了近百人,吓得曹军鬼哭神嚎。
经过甘宁这样一搞,曹军无心恋战,再加上春天江水暴涨,一个多月后全军就退回北方。
第四位:典韦最后一位以一敌百的名将,就是曹操身边的保安队长——典韦。
“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这句话是曹操军中对典韦的称赞。典韦好用双戟,力大无比,对曹操又十分忠诚,经常率领亲兵数百人,在曹操身边保卫他的安全。
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之下投降,但仅仅过了十几日,曹操却勾引上了张绣的婶娘。
张绣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又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反叛,夜袭曹营。
曹操猝不及防,身边根本没有多少兵力护卫,张绣没费多大力气就杀到曹操营帐之前。
典韦为掩护曹操撤退,亲自站在营帐之前奋勇杀敌,手持长戟,一挥戟就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撞断。
张绣军队奋力向前,典韦身中数十刀,身边其他护卫全部战死,他仍然在奋战。
长戟折断了,就抓住两个张绣军士卒,挟在双臂之内当成兵器一样挥舞攻击。
张绣军被这一幕吓怕了,不敢近前,典韦又冲上前去攻击对方,再杀死数人。
终于因为伤势加重,睁大眼睛大骂而死。典韦的勇猛,在三国历史中也是无人能及。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以一敌百的勇将中没有吕布、赵云?
因为这里是以正史为依据,吕布、赵云的事迹很多都是演义虚构,因此没有列入。
当然,每个人对于三国时期的勇将都有自己的标准,也会有不同的意见。那不妨说一说,您心目中三国时期的勇将,有哪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