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曾经听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么一句话,我们先不考究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出自法国战神“拿破仑”之口,但在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中,有哪个将军真的是从士兵当上去的?毕竟在人道中,阶层是客观存在的。即便能拥有“天命”的拿破仑,若缺乏“时来天地同运力”的加持,也难以向世人展现他的战争美学。
当论及“岁运”时,须先要了解“流年大运”中的“转·换·承·继”这几个基础概念及其运作机制。众所周知,“运”指的是“大运”,由四柱原局中的月柱,按照“阳男阴女顺,阴男阳女逆”的方向推展排得,故称“排大运”。在一般民众和入门易友心中,皆存在“因知一柱管十年,故以十年一大运”的初阶认知。而当历经本馆基础班学习的易友都会明白,除非天地一气的干支外,其余干支大多需要按照“干前支后”各五年来分开看待其气之重,因此“运”实际以多以五年为一“转”,而十年方为“换”。而无论是“转”还是“换”,其阴阳五行的“气数”是会令到实质损益产生微妙差距的。在精细化的高阶实务论命中,部分八字会有出现“吉运不吉、凶运非凶”的触发差异,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岁气”与“运数”之间会存在“承·继”的情况。
何谓“承”?指的是“岁气在前,运数在后。”举例一个八字命主,正在处于有助事业发展的吉利大运之中,但这十年的大运尽管是有利事业发展的,但是十年中的第八年刚好遇上坏的流年,如果原局层次普通的平常人可能也就有点不顺心或者小破财,若是八字格局高的命造由于“业力”层次的不同,掌握的资源和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开头时说到的那位自负且好战的法国人一样,此时发展的策略就需要放慢步伐和谨慎考虑了。虽说命主一般在有利的大运,即便不好的流年,情况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但是下一步若恰逢是凶运的话,就等于坏流年的岁气提前“承”了下一步运的“运数”,缩减了原本十年的正面好运时效,增加了负面坏运的时长。同理,若这十年本属坏运,在吉利的“岁气”提前“承”了运数后,虽然改变不了此时此刻的“运数”大势,但若下一步大运刚好也是有利的好运,此时仍处于负面霉运的命主就会因“承”而开始看到转折的希望。因为地支五行的流通规律是“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水-土”,因此在某个大运中的最后或开头遇上相反或者相同的五行是存在理论可能的。
所谓“继”,其实就是“气数”的延续,即是“运数在前,岁气在后”。简单来说就是上一个大运已经走完,命主已跨进了大运的理论交脱时间。(注:关于交脱运的理论时间计算方法在初级课程已经介绍过,文章篇幅有限,先不再赘述)但现处流年的岁气和上一步大运是同样的十神时,这种情况就是延续了之前那一步运的气势,通俗地讲,就是“气数未尽”。举例假设一个命局是喜“酉”金运的,当十年的酉金运走完,顺入到了“戌”运,而戌土虽然名义上是金的印星,但我们很清楚,戌更多时候是以穿害酉金而论的,这个时候的“戌”运就很可能就以负面不利的大运来看。可如果碰巧戌运的首年是酉年,太岁为君,即便命主在此之前已经跨入了原局交脱运的时间节点,但酉金作为太岁之气仍会产生部分的正面功用。因此命主有可能延续到过去的气势,过去能享受和掌握的资源优势,在“实际交气时刻”来临之前,或许仍可以“继”续一段时间。
在分析岁运“承·继”问题上,有几点我们需要注意。首先“承·继”之间是有其异同之处的,“承”是提前进入,“继”是延后引退,表面上都是对于“运数”时效的增长。但由于前者理论上仍未进入真正的大运交接点,本质上也是属于原先在不利/有利的大运中,插入出现了有利/不利的流年,让原本的运数有些起伏而已,主体环境仍是难有大改变的。只不过是当刚好碰到下一步与此流年岁气相同的十神,让仍未正式“交运”的命主的体验提前感受到了。而“继”则是指已过了理论交脱运的时间,虽运数已过但流年仍有岁气,令本该发生的的变化会在更为不经意的时刻来临。
其次命主在“继”的岁气流年里,并非整整一年的时间都能延续过往大运的气势,毕竟“运数”已经改变,只要过了当令的流月,实际交脱“运·气”的时间一到,这个就是真正“气数已尽”的时候了。同样以上例的“酉转戌”为例子,当酉月一过,酉年的金气就算是到头了,戌月一来,便是戌运的接管时刻,也就是真正的“交气”之时。原本命主的有利或不利局面就会出现反转,有人甚至会觉得意想不到甚至大跌眼镜惨遭滑铁卢。再者,大运干支能以上下五年而分论,有别于流年干支的一气呵成,流年岁气更能体现应期以及所代表的人和事,因此命主在处于“交气”时期,命中动星(杀、伤、劫、财)十神多的往往有心神不宁或者冲动心烦,甚至会因鲁莽而作出不利自身之事。而命中静星(官,印,枭,比)十神多者,则容易同样心神不宁或者情绪抑郁,对于抉择会感到两难或多思焦虑,均属不宜采取重大决策的时期。但“岁·运”两者的对命局的影响在不同八字组合下亦不尽相同,具体细节会在高阶课程中结合过往所学的各层法则再作深入探讨。
在实务应用中,当命主在有利大运已过,但流年仍有“气数未尽”之时,应多以谋划“转攻为守”之事。我们理解很多人常以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我过往的实践和总结中发现,有时候耻辱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人需要学会认命,但认命不是认栽,而是要认知,认知为了可以认清,认清才能有机会被认可。在有利的岁月里对于可控的事情,也应当要保持谨慎。对将来不可控的事情,也应当要保持乐观。虽然焦虑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人往往需要知道自己的上限,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命格中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