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治理70年,成效如何?

梦旋说历史 2024-05-18 10:34:57

黄土高原,这个曾被联合国评为"近乎无药可救"的地方,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国却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70年的治理工作,成效怎样?它不仅关乎地理和历史,更关系到亿万居民的生活福祉。

黄土高原,这个名字可能让不少人联想到漫天飞扬的尘土和荒凉的土地。确实,这里曾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到几乎让人绝望。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横跨甘肃、陕西等七省,是中国人口密集、文化深厚的重要区域。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黄土高原的历史。早在800万年前,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后来由于地质变动,湖水退去,留下了厚厚的黄土层。

这里的土地肥沃,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西周时期的植被覆盖率高达53%,可见当时的生态环境之优美。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出现,人类的活动开始对这片土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农业的扩张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原本茂密的森林和草原逐渐被破坏。

到了明清时期,植被覆盖率骤降至15%,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可谓是雪上加霜。

清末,战乱使得更多人逃离中原,进入黄土高原的深山老林中开垦生活,森林覆盖率更是跌至惊人的6.1%。

黄河因此携带大量泥沙,一度形成了“悬河”的景象,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70年来,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等措施,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风沙减少,黄河泥沙含量大幅下降,这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黄河下游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不再是那个“鸟无栖树”的荒凉之地。绿意盎然的新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重塑了当地人的生活和希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广阔的森林、整齐的果园,以及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

结语

经过长达70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对"无药可救"判断的有力反驳。

从一片几乎不适合居住的荒漠,到如今的绿色希望之地,黄土高原的故事充满了挑战与希望,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治理环境、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能力。

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地貌的变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观念的转变。黄土高原的已经不再是尘土飞扬,而是绿树成荫、水清岸绿。

这样的成就,不仅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也值得世界瞩目。黄土高原的故事,是关于坚持与希望的故事,是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的故事。

5 阅读:1155

梦旋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