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图片出自侵华日军野村的私人照片集。1937年11月初,野村随日本舰队从本土出发,于11月5日到达杭州湾。淞沪会战结束后,他又继续跟随部队一路向南京方向进犯。本组图片是他途经镇江时所拍摄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b315e1e9a6218768da2c7079b42e72.jpg)
前往镇江
1937年12月8日,位于长江南岸的镇江沦陷。12月12日,野村随后续部队乘坐舰船到达镇江。图为他站在船头的甲板上拍摄的北固山甘露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447e90ef6707406594c60fd7663570.jpg)
登陆点
这张照片是野村在镇江的长江对岸拍摄的,一个鬼子兵正竖起一面旗子,标识出当时侵华日军的登陆地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a2e18d1cb97e3cc3c38226f9c5233a.jpg)
登陆
日本天谷支队的士兵正在下舰登岸。为了让登岸顺利,工兵用木板在岸边架设了起临时栈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0366ae182a7e54daa83da521b7b5d7.jpg)
桥上
栈桥上的日军,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栈桥上通过。虽然是后续部队,但人数甚多。江面上的日本舰船上插着两面刺眼的旭日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6b6e98a12056b0f17bae0fb3b1b080.jpg)
运河边
登岸的日本士兵沿运河向镇江城进发。此时镇江已经沦陷,他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行军。道路很窄,一边是民居,另一边是运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6f0c6390ff84a4551b44b67166b4d0.jpg)
看热闹
一群孩子还不知道害怕,站在运河边看着背着行军包的日本士兵鱼贯而过。其间,他们突然发现了拿着照相机拍照的野村,纷纷转过头观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a4ee806abfcac099ef2395135f322a.jpg)
断壁残垣
镇江是当时首都南京的门户,日军势在必得。为了摧垮当地军民的抵抗意志,日军在攻占镇江之前,数次对城内的邮政局、电话局、警察局、 县政府等设施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了无数房屋倒塌和大量民众伤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74c858af27c02ae7f603060a49f069.jpg)
宣传标语
镇江街头的墙壁上,还保留着“飞机大炮的残酷不能动摇我全民抗战的决心”的抗日标语以及“乘机滋扰破坏治安者以军律治罪”的警示宣传。两个日本士兵正站在标语前观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1c5306d504a3766717404cdf2aea57.jpg)
远望金山寺
野村隔着长江向金山寺方向眺望,近景有不少的洋房,远处是逶迤的长江。画面中,还有一辆日本军列正在驶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80cb89b2a3040d44e0a77cc4b4d00c.jpg)
金山寺
一辆日本小汽车停在金山寺门前,应该是有日本军官来此游览。当年的寺庙山门和今天差不多,只是显得很陈旧,山门前也没有香炉和石狮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f9d807ac4657fe52e32ca8885c1866.jpg)
侧影
从西边看金山寺侧影,房屋因地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高耸的慈寿塔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723a79294505af9d9b5a33ec6ba8e7.jpg)
俯瞰金山寺
从高处俯瞰金山寺,寺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尽收眼底。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唐代以前,名叫泽心寺和龙游寺。清代时,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匾额,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d9cee325bd905d3065392817a610e0.jpg)
甘露寺
甘露寺因建立于东吴甘露元年而得名。传说三国时期的刘备曾来此招亲。图中的北固山上树木葱茏,非常繁茂。山脚下是一片菜地,菜地中扎满了果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25e3905061e80f9e82211fa4b43858.jpg)
利涉桥
利涉桥又名石浮桥,是镇江运河上一座古桥,地处袁公渡之西,小京口之北,横跨于通江新河上。此地原本真得有一座浮桥, 改为石拱桥后,人们仍然习惯称之为“浮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ec0a24f18c1ddb4541e022b8735be6.jpg)
石桥近景
有意思的是,在利涉桥上还设有一座“桥神庙”。平日里,当地百姓在庙前聚会聊天;逢年过节时,人们会来此上香祭拜。令人惋惜的是,1958年修建京口闸时,利涉桥被拆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67c438b78881a90ea96323d1633a7e.jpg)
僧伽塔
一群日本兵在高大的僧伽塔下高呼“万岁”,十分癫狂。僧伽塔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西域僧人僧伽而建,原塔址在洪泽湖北岸的泗州城。南宋绍兴年间改建于寿丘山上。明万历年间迁塔于鼎石山,成为镇江东大门的的标志性建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38c2910f1da125fdec04b291f7a725.jpg)
雪景
雪后的镇江,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可惜如此美丽的景致,竟落入日寇的魔爪,遭受其肆意蹂躏,想来不免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