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镜头里的江苏镇江:看抗日宣传的鬼子兵,造型独特的石浮桥

老照片聊历史 2024-11-19 10:36:48

本组图片出自侵华日军野村的私人照片集。1937年11月初,野村随日本舰队从本土出发,于11月5日到达杭州湾。淞沪会战结束后,他又继续跟随部队一路向南京方向进犯。本组图片是他途经镇江时所拍摄的。

前往镇江

1937年12月8日,位于长江南岸的镇江沦陷。12月12日,野村随后续部队乘坐舰船到达镇江。图为他站在船头的甲板上拍摄的北固山甘露寺。

登陆点

这张照片是野村在镇江的长江对岸拍摄的,一个鬼子兵正竖起一面旗子,标识出当时侵华日军的登陆地点。

登陆

日本天谷支队的士兵正在下舰登岸。为了让登岸顺利,工兵用木板在岸边架设了起临时栈桥。

桥上

栈桥上的日军,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栈桥上通过。虽然是后续部队,但人数甚多。江面上的日本舰船上插着两面刺眼的旭日旗。

运河边

登岸的日本士兵沿运河向镇江城进发。此时镇江已经沦陷,他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行军。道路很窄,一边是民居,另一边是运河。

看热闹

一群孩子还不知道害怕,站在运河边看着背着行军包的日本士兵鱼贯而过。其间,他们突然发现了拿着照相机拍照的野村,纷纷转过头观看。

断壁残垣

镇江是当时首都南京的门户,日军势在必得。为了摧垮当地军民的抵抗意志,日军在攻占镇江之前,数次对城内的邮政局、电话局、警察局、 县政府等设施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了无数房屋倒塌和大量民众伤亡。

宣传标语

镇江街头的墙壁上,还保留着“飞机大炮的残酷不能动摇我全民抗战的决心”的抗日标语以及“乘机滋扰破坏治安者以军律治罪”的警示宣传。两个日本士兵正站在标语前观看。

远望金山寺

野村隔着长江向金山寺方向眺望,近景有不少的洋房,远处是逶迤的长江。画面中,还有一辆日本军列正在驶过。

金山寺

一辆日本小汽车停在金山寺门前,应该是有日本军官来此游览。当年的寺庙山门和今天差不多,只是显得很陈旧,山门前也没有香炉和石狮子。

侧影

从西边看金山寺侧影,房屋因地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高耸的慈寿塔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俯瞰金山寺

从高处俯瞰金山寺,寺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尽收眼底。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唐代以前,名叫泽心寺和龙游寺。清代时,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匾额,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甘露寺

甘露寺因建立于东吴甘露元年而得名。传说三国时期的刘备曾来此招亲。图中的北固山上树木葱茏,非常繁茂。山脚下是一片菜地,菜地中扎满了果架。

利涉桥

利涉桥又名石浮桥,是镇江运河上一座古桥,地处袁公渡之西,小京口之北,横跨于通江新河上。此地原本真得有一座浮桥, 改为石拱桥后,人们仍然习惯称之为“浮桥”。

石桥近景

有意思的是,在利涉桥上还设有一座“桥神庙”。平日里,当地百姓在庙前聚会聊天;逢年过节时,人们会来此上香祭拜。令人惋惜的是,1958年修建京口闸时,利涉桥被拆除。

僧伽塔

一群日本兵在高大的僧伽塔下高呼“万岁”,十分癫狂。僧伽塔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西域僧人僧伽而建,原塔址在洪泽湖北岸的泗州城。南宋绍兴年间改建于寿丘山上。明万历年间迁塔于鼎石山,成为镇江东大门的的标志性建筑。

雪景

雪后的镇江,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可惜如此美丽的景致,竟落入日寇的魔爪,遭受其肆意蹂躏,想来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0 阅读:3
老照片聊历史

老照片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