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复奉陪到底,特朗普态度变了,24小时不到,对华开两道后门

潇湘十二楼娱乐 2025-04-10 21:08:38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4月7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要求中国在24小时内撤销对美商品加征的34%关税,否则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再额外加征50%的关税,并终止所有中美贸易谈判,这一通牒式的威胁,标志着中美贸易战的再度升级。

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中国商务部于4月8日上午发表声明,以“奉陪到底”四字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进一步阐明立场:“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中方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事实上,这是特朗普自2018年发动贸易战以来的第7次关税升级。

此前,他已于4月2日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而中方随后宣布对全部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同等税率。

此次50%的关税威胁若落地,美国对华商品的总税率将攀升至104%,远超历史峰值。

4月9日,即中方回应后的24小时内,美国白宫突然公布了一份包含上千种商品的豁免清单,涉及稀土、石墨、锂、钴等战略资源,甚至包括钢铁、铝材和抗生素等民生必需品,这一举措与特朗普此前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反差。

分析指出,美国的豁免清单暴露其经济软肋:稀土等资源长期依赖中国供应(中国占全球稀土加工产能的85%),而抗生素短缺已导致美国多地药房限购,钢铁价格飙升更让制造业成本激增30%。

美国商会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若全面执行对华关税,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在3个月内上涨4.5%,失业人数或超200万。

同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商务部正考虑取消对中国船舶停靠美港口的额外收费。

此前,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远洋船只征收每吨0.5美元的特别费用,导致中美海运成本增加近12%,这一政策的松动被外界视为美方试图缓和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

在中方“奉陪到底”的表态背后,是一套经过精密计算的组合拳。

4月4日,中国提前6天公布反制清单,并同步实施三项措施:将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7类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对部分美企启动反垄断调查。这一时间节点的选择——对应美国东部凌晨6点——被外媒解读为“战术性心理施压”。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于4月9日发布《中美经贸关系中方立场白皮书》,用32页篇幅系统揭露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的本质,并首次提出“建立去政治化的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这份文件被国际舆论视为“重塑贸易规则的宣言”。

中国的反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4月9日下午,东盟十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共同应对“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的行为”,并启动与美国关税政策的对等磋商。

此前,中国已与东盟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升级谈判,区域内贸易结算人民币占比提升至38%。

特朗普的“闪电战”策略遭遇挫败,折射出单边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显示,美对华加征的关税中,92%的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而中国通过“内循环”战略,将外贸依存度从2018年的33%降至2025年的21%,同时与142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构建起多元化贸易网络。

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欧盟于4月7日宣布将对美国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日本则加速推进《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扩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告:“全球GDP可能因贸易分裂损失7%”。

尽管美方释放缓和信号,但双方博弈远未结束。目前存在三种可能路径:

第一,全面对抗升级:若美方坚持加征50%关税,中方或启动稀土全面出口管制,打击美国军工及新能源产业。

第二,战术性妥协:双方可能在农产品采购、新能源补贴等领域达成局部协议,但结构性矛盾难以化解。

第三,规则重塑:借助WTO改革契机,推动建立更平衡的多边贸易体系,这或成为中美长期博弈的新战场。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面临来自农业州和制造业集团的巨大压力。

爱荷华州大豆协会主席直言:“每拖延一天,我们就失去1%的中国市场份额”。而中国通过扩大对东盟、非洲出口,2025年一季度对美贸易占比已降至10.2%,创20年新低。

当经济相互依存成为常态,任何单边施压都将面临“回旋镖效应”。

中方的反制不仅展现了大国定力,更揭示了全球化时代权力博弈的新范式——系统性实力比战术性威慑更具持久竞争力。

“这场贸易战教会世界的,不是如何赢得对抗,而是如何避免愚蠢的对抗。”

0 阅读:0
潇湘十二楼娱乐

潇湘十二楼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