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全球最大“婴儿出口国”,以领养之名,合法贩卖人口?

三楼有泡芙 2025-04-01 04:53:1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3月26日,韩国政府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开了这个国家持续半个世纪的"领养黑幕"。历经两年多的深入调查,官方首次承认在大规模海外领养行动中,存在系统性伪造文书、胁迫生母签字等严重侵害人权行为。

令人费解的是,这个自诩为发达国家的社会,在生育率已跌破0.75的今天,竟有近20万新生儿被当作“特殊商品”输送至西方国家。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竟让这样一个国家对其视若无睹长达半个世纪?

01

375人掀起罪恶真相

2022年,375名被海外领养的韩国人集体上诉,指控自己的领养文件存在造假问题,要求韩国政府启动调查。

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也让韩国作为全球最大"婴儿出口国"的特殊身份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据统计,韩国政府通过与西方国家及收养机构合作,累计有近20万名儿童被外国家庭领养,其中美国是最大接收国。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不法内幕浮出水面:部分领养机构并未遵循法定程序,在未获得亲生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将正常家庭的孩子伪造成孤儿送往海外,导致无数家庭骨肉分离。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孩子在送养前已经死亡,机构竟通过“调包”手段寻找替代婴儿。送养过程更是缺乏基本人道关怀,孩子们被裹着毛毯用安全带固定在飞机座椅上,如同货物般被“快递”到异国他乡。​

这些曝光的细节不过是冰山一角。在韩国,早年间就频繁出现收容所和领养机构的丑闻,当所有线索被串联起来,一幅系统性犯罪的图景逐渐清晰,让人不寒而栗。

这个以“发达”自居的国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让无数孩子成为制度性牟利的牺牲品。

02

出口婴儿长达半个世纪

韩国大规模海外领养的历史可追溯至二战结束后。当时,数万名与外国士兵所生的混血儿成为突出社会问题。

时任总统李承晚推行的“一民主义”强调民族血统纯粹性,将混血儿童定义为“民族和谐破坏者”。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混血儿及其生母被污名化,这些孩子被称作“军妓后代”,难以在韩国立足。

1954年,韩国政府成立韩国儿童养护会,以“送往父亲国度”的名义批量移送混血儿海外。所谓的“战争遗孤领养”,实则是政府主导的族群净化行为,甚至有些孩子生母健在,仍被强行送走,许多孩子成为政策的受害者。

彼时韩国正处战后重建期,政府借机将普通婴儿也纳入海外领养体系。这项政策带来三重收益:维护血统纯净性、减轻财政负担、催生新型产业链。政府批准私人机构经营领养中介业务,使得原本的短期计划逐渐演变成持续六十余年的牟利产业。

后期大量婴儿被送往海外,与韩国国情密切相关。2021年前韩国法律仍禁止堕胎并设有堕胎罪,紧急避孕药也被列为处方药,女性无保护性行为后很难事后弥补,陷入两难境地。

怀孕后由于法律管制,医疗机构不愿冒险为未婚女性实施终止妊娠手术,导致未婚生子现象高发。

韩国社会深受儒家传统和父权制家庭结构影响,婚外生育长期被视为严重禁忌。未婚生子的女性会持续遭受社会污名化,成为仅次于同性恋群体的第二大受歧视人群。

韩国接头的弃婴箱

为规避社会压力,未婚母亲往往选择隐瞒生育事实。韩国户籍制度存在管理漏洞,父母不为新生儿登记户口不会受到法律追责。

而韩国《领养法》强制要求登记母亲信息的条款,让未婚女性陷入两难抉择:若将孩子送往正规机构,个人信息将永久标注生育记录,导致社会性死亡;而选择遗弃虽存在安全风险,却能保全最后的社会尊严。

这种制度缺陷使遗弃婴儿成为低风险选择,由此催生出大量缺乏官方记录的“幽灵婴儿”。这些被遗弃的婴儿最终成为跨国收养机构的主要来源,被领养儿童中有83.1%均来自于未婚女性,助长了领养机构的恶意生长。

这种制度性困境将无数未婚女性放弃了人性,而孩子在遗弃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致命的危险。

正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韩国的海外领养现象存在了几十年,成为向西方国家输送儿童的产业链。曾有西方媒体用“儿童待售:韩国生、美国买”这样的标题曝光过这个问题,让韩国当局十分尴尬。

03

法律让私营机构成为主角

韩国政府在领养政策制定上曾长期处于模糊状态,这种状况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与传统跨国领养不同,韩国独创的“代理领养”模式开创了国际先例:

养父母无需亲赴韩国,所有手续由领养机构全权代办,新生儿直接被送往海外。

这种模式虽然降低了领养门槛、提高了效率,却让民间机构掌握了流程主导权。私营机构通过向领养家庭收取手续费实现盈利,将跨国领养转变为商业行为。

在制度漏洞下,新生儿刚出生就被送往海外领养家庭,甚至出现出生前就完成领养手续的极端案例,整个过程如同人口贩卖般随意,完全违背基本伦理。

2007年成为转折点。韩国出台法规禁止代理领养,要求领养人必须亲自赴韩办理手续,并规定婴儿须在国内生活满五个月才具备被领养资格。

但制度漏洞依然存在:

领养机构每年可从政府获得每位儿童约270万韩元(折合1.57万元人民币)的补贴,同时向领养家庭收取高额费用。据网传,单笔领养费最高曾达4.4万美元,年创收超2000万美元,形成暴利产业链。

2008年政府再出重拳,将收养手续费上限压降至1500万韩元(约1.3万美元)。随着造假事件曝光,韩国加快立法进程,最终在2024年通过《国际收养法》和《国内收养特别法》,全面废除私营领养机构,改由保健福祉部与国立儿童权利中心直接负责领养事务。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制度博弈,终以政府收回主导权落下帷幕。

04

领养机构搭建产业链

在惊人暴利的驱使下,每个婴儿都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这些领养机构为求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实施了一系列非法操作:伪造身份文件、胁迫母亲放弃抚养权、与医疗机构勾结牟利,种种行径令人触目惊心。​

最常见的手段是资料造假。在调查的357人中,至少有56份领养文件系伪造,这些孩子的亲生父母从未签署过任何领养协议。为了掩盖真相,机构会为这些婴儿伪造全套父母资料,构建虚假的家庭档案,导致许多孩子成年后寻亲时误将陌生人认作血缘至亲。

还有多例逼迫女性被迫领养的案例:

1985年某监狱内,一名42岁女囚产后遭机构多次逼签领养协议,拒绝后竟被医疗机构出具虚假精神疾病鉴定书,最终痛失孩子监护权,婴儿被送往海外。

在针对跨国收养案件的调查中,367名受访者中多数人表示怀疑,自己的生母当年都曾被相关机构控制,才导致他们被迫与家人分离。

这些被收养者的人口来源还有两种特别罪恶的渠道:一种是其他机构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儿童,向领养机构“送货”,另一种则与医疗机构存在利益勾结。

韩国“兄弟之家”收容所的丑闻,至今仍是韩国社会不愿触碰的伤痛记忆。这家被称为“地狱中的地狱”的机构,在领养事件上有着深度的参与。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以“清洁市容”为名,将1.6万名无家可归者关押进黑狱,其中4000多人被收容在“兄弟之家”,大部分是儿童和残疾人。

在这里,健康的孩子被当作商品卖给领养机构,据估算,其鼎盛时期每年通过向海外贩卖儿童获利高达2000万美元。

其余被关押者则被迫做苦力,期间遭受强奸、殴打、虐待等种种暴行。当这家黑恶机构关闭后,人们在地下挖出100多块受害者的骸骨,才将此事件公布于众。​

调查显示,“兄弟之家”的行为并非个例,韩国多数收容所都存在类似恶行。有被领养者回忆,五岁时自己在街上吃棒棒糖,就被以“无家可归”为由带走,最终被领养机构送往海外成为孤儿。​

另一个重要的“货源”来自合作医院。调查发现,部分医院会将刚出生的婴儿卖给领养机构,医院或妇产院工作人员会向新生儿父母谎称婴儿“病重死亡”或“患有先天疾病”,实则将婴儿转卖给收养机构。仅1988年,通过医疗机构转交收养机构的孩子超过4600名,相关机构涉嫌长期收取非法款项。​

为规避法律审查,收养机构还会伪造“亲生父母自愿放弃抚养”的文书,甚至编造虚构的亲属关系证明,以匹配海外收养家庭的申请需求。

这些操作形成了一条隐蔽的黑色产业链,让无数家庭骨肉分离,也让被收养者终生笼罩在身份认同的阴影中。

05

没有身份的迷失儿童

这些被西方国家领养的韩国儿童并未迎来预期中的幸福生活。身份认同危机成为普遍困扰,他们在文化夹缝中沦为"双重边缘人"。

跨国领养机制存在的漏洞加重了悲剧,私人领养机构追逐利益,审核收养家庭资质并不严谨,也缺乏后续跟踪监管机制,不少养父母存在虐待行为,导致无数被领养儿童在家庭暴力中成长。

美国作为韩国最大海外领养接收国,其移民政策更是将这些孩子推向了深渊。按照美国法律规定,海外领养儿童需通过复杂程序申请公民权,不仅手续繁琐还需承担高额费用。因此许多领养家庭并没有为他们办理身份手续。

从而导致超过2万名被领养者因此沦为“无身份人群”,在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方面丧失基本权利,更时刻面临驱逐风险。当收养家庭发生变故时,这些孩子往往流落街头成为“非法移民”,连遗产继承权都被剥夺。

种族歧视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的成长轨迹。在学校遭受霸凌,在收养家庭中被区别对待,长期的身份焦虑导致心理创伤。

多数人成年后试图重返故土寻根,却遭遇文化断层,空有韩国面孔却语言不通,寻亲过程更揭穿残酷真相:部分领养机构伪造亲属信息,致使他们陷入"无根可寻"的绝境。

用他们的话说:

"我们像长着人脸的鱼,既不属于海洋也不属于陆地。"

最悲惨的是被美国遣返的群体,由于法律身份真空,他们成为没有国籍的“国际迷失儿童”。

面对国际舆论压力,韩国政府2013年启动专项帮扶计划,为此类韩国人提供语言学习和就业的培训。2022年修订《国籍法》允许领养儿童无条件恢复国籍。

截至当前已有6700人通过该法案重获国籍,但仍有大量遗留问题亟待解决。这些被制度与人性双重伤害的生命,仍在等待真正的归属。

结语

这个跨越半个多世界的国际领养体系,在丑闻曝光后终于宣告终结。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20万被领养的孩子,已酿成了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

从襁褓中便被剥离原生家庭,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送往异国他乡,在文化断层与身份迷失中独自对抗命运。

时代落下的尘埃,终成压垮人生的巨石。当商业行为渗透进领养环节,这些自出生起就被贴上价签的孩子,为这场精心包装的国际领养事业付出了整个人生。[蛋糕]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5年3月5日-《韩国“候鸟”质问跨国领养》

新化国际:2012年8月11日-《被美国富人收养的韩国儿童沦为“迷失儿”》

北晚在线:2019年11月14日-《美国媒体曝光韩国“兄弟之家”收容所贩卖儿童:每年收益2000万美元》

国际在线:2024年9月20日-《美媒调查称“收养欺诈”疑云笼罩约20万被西方家庭收养的韩国儿童》人民网:2025年3月28日-《揭开海外领养黑幕韩报告称韩国儿童“像行李一样”被送往海外》

新华网:2015年3月5日-《韩国“候鸟”质问跨国领养》

新化国际:2012年8月11日-《被美国富人收养的韩国儿童沦为“迷失儿”》

北晚在线:2019年11月14日-《美国媒体曝光韩国“兄弟之家”收容所贩卖儿童:每年收益2000万美元》

国际在线:2024年9月20日-《美媒调查称“收养欺诈”疑云笼罩约20万被西方家庭收养的韩国儿童》

人民网:2025年3月28日-《揭开海外领养黑幕韩报告称韩国儿童“像行李一样”被送往海外》

0 阅读:0
三楼有泡芙

三楼有泡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