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六部尚书全部下狱,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无心镜 2024-02-04 12:53:38

01

在看《明史》朱棣的本纪时,会发现有一些特别奇怪的现象,成祖喜欢将一些官员们下狱,不久又放了出来。

永乐十九年 冬十一月辛酉,分遣中官杨实、御史戴诚等核天下库藏出纳之数。丙子,议北征军饷,下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于狱,兵部尚书方宾自杀。辛巳,下侍读李时勉于狱。

一口气,下了三个尚书到监狱里面,这大手笔,历史上也不多见啊!原来朱棣长期北伐,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几位尚书都反对朱棣继续北伐,朱棣就把几人下了监狱。那朱棣想干什么呢?几人被下狱之后,兵部尚书方宾心理素质比较差,承受不了压力就自杀了。这可把朱棣气坏了,因为朱棣的本意是把几人下到监狱,杀杀他们的锐气,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听从自己的安排。现在这个方宾反倒自杀了,这杀人的责任不是扣到了朱棣的头上了吗?

愤怒的朱棣,让人将方宾开棺戮尸。

不久,朱棣又将吏部和礼部的尚书下狱,一并下狱的还有大学士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九月壬戌,至京师。癸亥,下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于狱。丙寅,下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于狱,寻俱释之。

也就是说,在永乐十九年、二十年,朱棣将六部中的五位主官放进了监狱,那为什么剩下的工部尚书没有被下狱呢?因为担任了18年的工部尚书宋礼恰好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而杨士奇作为永乐时期的名臣,其人颇为正直,他被下狱也不是一次了,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被投入锦衣狱中,十天后即被释放。

那永乐二十年,为何又要将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大学士杨士奇下到监狱呢?表面上的解释是:礼部尚书吕震的女婿户部主事张鹤参见的时候有失礼的地方,被处罚了,太子宅心仁厚及赦免了他。但朱棣认为蹇义没有秉公处理,将杨士奇、吕震、蹇义逮捕,关进锦衣卫监狱。

这么一点小事,处罚几位尚书,实属小题大做。即便有错,让他们在监狱里面反思一下,也就可以让他们出狱了。但朱棣没有这样做,朱棣在北伐的归途中病重,在弥留之际,他说了一句:夏原吉爱我。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认可了夏原吉等人的意见。但他还是没有把这些人放出监狱。

太子朱高炽得知朱棣去世,就赶紧让人把夏原吉等人从监狱放了出来,这才登基。

这个时候,我们终于能够明白朱棣为什么要把这些重臣们关在监狱里面了:原来他是要给自己的儿子朱高炽树立威信,让他们施加恩德于大臣们,这样就能获取大臣们的支持了。

朱棣把大臣们都关进了监狱,而朱高炽掌握政权,马上就把他们放了出来,这些大臣们能不感恩戴德吗?而朱高炽的两个弟弟,都想着重演靖难之役,有了这些大臣的支持,朱高炽的皇帝位置又稳固了许多。

这里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手段,心思缜密,非一般人可及。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朱高炽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坐稳了皇帝位。

02

明英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继位之时,年仅9岁,年龄不大,如何驾驭群臣,对他来讲是个难题,好在他身边有个贴身太监王振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王振在永乐末期就进入宫中当了宦官,对于朱棣驾驭群臣的方法是亲眼目睹的,所以他依瓢画葫芦,教小皇帝以朱棣的方式来掌控群臣。

而明英宗也对重典御下非常赞同,毕竟这能体现出皇帝的权威。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也就是明英宗当皇帝的第一年,他就将兵部尚书王骥和兵部右侍郎邝埜逮入监狱。而英宗如此大动干戈仅仅是因为王骥奉英宗的命令讨论边防事务,但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这个王骥在宣德元年就担任了兵部尚书,是朝中不折不扣的元老级别的人物,但就这样的元老,被英宗丢进了监狱。

没多久,明英宗又把王骥和邝埜从监狱里面放了出来,两人对于英宗日后的命令,无不一一照办,不敢有丝毫怠慢。

正统三年(1638)七月,英宗因为小事,又把礼部尚书胡濙和户部尚书刘中敷丢进了监狱。胡濙在永乐时期就是朱棣的心腹,负责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此时他已经63岁,而他进监狱的原因是把礼部的印章搞丢了。而户部尚书刘中敷主管天下钱粮,却家无余财,实则是一名难得的清官。

英宗让两人在监狱里面住了一段时间,又把他们放了出来,官复原职。

十二月,英宗又将刑部尚书魏源、刑部侍郎何文渊、右都御史陈智等官员下到监狱,事情是魏源与陈智两人吵了一架,还相互弹劾。当然,几人很快有被放了出来,官复原职。

六年三月,又把后来的名臣兵部侍郎于谦下狱,过了几个月才放出,改任大理少卿。

只能说,英宗真会玩,真敢玩,一众六部重臣,在他这里就跟玩偶一般。

还是这一年的十月,户部尚书刘中敷、左侍郎吴玺和右侍郎陈纋三人同时被下狱,这也是户部尚书刘中敷第二次被下狱了,这一次户部三名主官全军覆没。三人被戴上了重重的枷锁,站在长安门外示众。很显然,英宗在王振的建议下,就是让这些高官当众出丑,折辱他们,让他们不敢再违背自己的命令。

但这次动静实在闹得太大,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才让人赦免了三人,让他们官复原职。

英宗虽然不敢违背母亲的命令,暂时放过了三人,但一个月后,又将三人再次下狱,这次没有让他们官复原职,不久后将他们发配到边疆。

自此以后,英宗热衷于让犯错的官员戴这枷锁到城门口去示众,而且每一次示众的城门还都不一样。

八年七月,祭酒李时勉,被罚在国子监门口戴枷示众。也就是李时勉在自己上班的大门口,戴着枷锁让平日里同事们的观看。

八年十一月,驸马都尉焦敬被罚戴枷于长安右门示众。

而在十一年,英宗更是将部尚书王佐、刑部尚书金濂、吏部尚书王直、右都御史陈镒统统下狱,不久又放出。

官员们就这样像玩偶一样样任由英宗摆布。

这样做的后果是明显的。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下令亲征之时,虽然有官员反对,但敢于公开站出来反对的官员寥寥无几。

在行军途中,两名尚书和两名内阁成员虽然都曾劝过英宗,那位曾经被英宗下狱的邝埜这个时候已经升任兵部尚书,但英宗让他和户部尚书王佐跪在帐外,直到天明,这两位年过60岁的二品大员,也只能默默接受。

土木堡的事情,大家都是知晓的,这样的结局,从英宗对待官员们的态度来看,其实并不意外。

明清史171

无心镜乱侃69

明清史 · 目录

上一篇背后捅刀子这件事……

4 阅读:2743
评论列表

无心镜

简介: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