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白茶,始于白毫银针的创制。而白毫银针茶叶又有福鼎生产的“北路”与政和生产的“南路”之分。福鼎的银针一开始是选用当地菜茶来制作的,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一直到发现了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这两种茶树良品之后,才于光绪12年开始制作商品化的白毫银针。
政和大白茶芽叶肥厚,抗逆性强,能抵抗低温严寒,就算是在零下3~4°也不会受到冻害,所以政和大白茶在高寒山区多的政和县生长的特别好。
政和大白茶的采摘时期主要是在春季,由于其内含物质丰富,使得它的香气很浓。使用郑和大白茶制作的茶叶品质优越,以芽叶肥壮、味道鲜美、香清、汤厚为最鲜明的特色。
政和大白茶属于紫芽种,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适制性很强,是用来生产白茶、绿茶、红茶的理想原料,具有清新、纯爽、毫香的特点。在1965年中国茶叶学会在“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及利用学术讨论会”上,向全国的各个茶叶产区推荐种植政和大白茶等21个茶树的优良品种。
1972年,政和大白茶被选为我国茶树良种,1985年政和大白茶被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目前,政和大白茶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茶区和福建东部茶区,尤其以政和与松溪两个地方为主。
在我国历史上,政和白茶属于特种外销茶。1910年左右,政和县销往欧美地区的茶叶就为每担银针320银元。清末、民国时期的一些商人纷纷到福州来经营茶叶。
直到侵华战争前,茶叶一直是政和县的大宗出口商品。根据当年的贸易档案统计:民国26年出口茶叶16200箱,大约486吨;民国27年出口茶叶18185箱,大约547吨;民国28年出口茶叶26003箱,大约783.65吨,出口价值超过百万余元。
而我国成立以后,随着茶叶销售区域的变化,1958年后,白毫银针曾停止生产,直到1985以后才恢复生产。
除了白毫银针以外,使用政和大白茶为原料制作的白牡丹也非常出色。
用优良茶树品种制成的高级白牡丹,外观上看,绿叶包着银白色毫心,其形状像花朵,呈深灰绿色,叶背披满了白色茸毛,叶大芽肥,毫香鲜嫩。
不过政和大白茶并不是一个产量高的品种,而且采摘时期也较晚,相比在20世纪60年代培育的福安大白茶,它的采摘期晚了20~30天,而且生长期短,种植效益远不如福安大白茶,所以在这些年我国白茶的热销中,当地茶农们更喜欢种植一些产量高以及采摘时期更早的茶树品种,这就导致了政和大白茶的种植面积扩展缓慢。
政和县茶业管理部门为了保护这个原生品种,加大了技术投入,进行政和大白茶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近几年来,政和县茶业管理部门一边推广政和大白茶的种植,一边把茶苗免费送给茶农们种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恢复政和大白茶的种植。几年下来,政和大白茶的种植面积由之前的不到万亩,达到了现在的16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