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13位伐蜀将帅之结局,皆不得善终!

翰林院女大学士 2025-04-14 23:01:11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自古以来,伐蜀入川之将领皆难得善终,川蜀之地仿佛被加了魔咒一般,但凡领兵入川作战,其结局要么获罪赐死,要么获罪遭贬,让川蜀之地增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三国时,入蜀作战将领同样没有摆脱魔咒,前后十三员大将参与取蜀,皆不得善终,令人唏嘘不已。

1.庞统

庞统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在整个三国的表现没有诸葛亮那么惹人瞩目。他的一生如流星一样,闪过的太快了,倘若没有过早离世,其成就并不会低于诸葛亮。在刘备入川之时,庞统便投奔了刘备,这位"凤雏"被任命为耒阳令。时益州牧(包括四川、重庆)刘璋邀请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此时庞统便进言要刘备夺取益州,刘备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带领庞统,顺势进驻葭萌关。

后张松暗中联系刘备被刘璋知道后被处死,致使刘璋与刘备决裂,刘备得以正大光明夺取益州。雒城之役,庞统主动请缨走山道,他坚持易马前行,当流矢穿透胸膛时,一代"凤雏"就此陨落。

2.魏延

魏延这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却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实在是难以让人理解,诸葛亮从他身上看到反骨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在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刘备率大军誓要夺取益州,魏延跟随刘备大破刘璋军,一举攻下成都,占领益州,在入川作战中,魏延屡立战功,为夺取成都立下了巨大的功勋。随着刘备登基称王,受到刘备赏识魏延被拔擢为汉中太守,一举成为封疆大吏。

刘备去世后,跟随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功勋卓著,当诸葛亮在汉中大营摊开北伐地图时,魏延提出了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子午谷奇谋,这个计划要求诸葛亮率主力出斜谷,自己则率五千精兵穿越险峻的子午道直取长安,可惜诸葛亮没有采纳。然而即便他表现得再好,也没有真正走进诸葛亮的心里,诸葛亮去世后,留下遗言给马岱,如魏延轻举妄动将其杀掉,然而魏延与杨仪产生矛盾,意见不一,杨仪最后命马岱砍死魏延。这个被诸葛亮称为"脑后有反骨"的悍将,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为何会落得"叛将"之名。这场被史书简化为"魏延谋反"的政变,实际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的权力博弈。

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敌人手中,却被自己人杀死了,令人唏嘘不已。我始终认为魏延的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谋杀,是蜀汉政权在失去核心领袖后权力重组。

3.刘封

刘封是刘备养子,一个被干爹坑死的蜀汉王子。在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刘备率大军誓要夺取益州,刘封跟随刘备大破刘璋军,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一举攻下成都,占领益州。在入川作战中,刘封屡立战功,为夺取成都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刘封与孟达占领上庸后,便驻守上庸,时关羽统帅大军围困襄樊,水淹于禁七军,威名大震,期间关羽第一次请求刘封出兵援助,此时刘封拒绝。后关羽战败之时,再次请求刘封出兵援救,刘封再次拒绝出兵。两次出兵刘封都有由头,第一次刘封以关羽胜利为由,去只是锦上添花,关羽估计不领情。第二次刘封以相距太远,一来一回关羽该败还是败了,于事无补。

关羽被杀后,同时驻守上庸的孟达害怕受到责罚便投靠了曹魏,后率曹魏部队进攻刘封,并劝刘封速速来降,否则必定受到刘备惩处。此时的刘封显然不相信孟达所说的,毕竟自己和刘备的这层关系在这里,在魏军的猛烈进攻下,上庸被魏军攻破。刘封逃回成都后,受到刘备责罚,命其自尽。刘封自认为是刘备的孩子,以后说不定蜀汉也是自己的,即便是犯下天大的过错也不会被处死,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诸葛亮添油加醋下,刘备还是下了狠心,这份铁石心肠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4.许仪

许仪是曹魏将领,其父是虎痴武卫将军许褚,许褚逝世后,许仪继承了牟乡侯的爵位。全面灭蜀战争爆发后,许仪担任先锋大将跟随钟会出征,负责开路架桥。当钟会的战马陷入腐木断裂的桥面时,瞬间点燃了统帅的怒火,誓要惩治许仪,下令将许仪斩杀。一代名将之后,竟然因为长官马蹄陷入洞中遭到杀害,实在是可惜,许仪千不该万不该参与功法蜀汉的。

我们可以看到钟会此次杀许仪绝对不单单是他犯得错误,也许是钟会需要借许氏的人头震慑邓艾旧部,也许是司马家族对曹氏家族旧臣的清剿。

5.师纂

师纂是曹魏将领,初为大将军司马昭主簿。司马昭发动灭蜀大战后,师纂跟随邓艾出征蜀汉。邓艾偷渡阴平,到达绵竹时,魏蜀爆发最后一次大战,绵竹之战中,师纂初次出战战败,邓艾打算将他处斩,师纂策马再战,大破蜀汉军,斩杀诸葛瞻、张遵等。后跟随邓艾直入成都,灭亡蜀汉。

钟会谋反被杀后,参与诬陷邓艾的监军卫瓘,害怕邓艾被放后会危害到自己,于是命护军田续前往绵竹西三造亭将邓艾、邓忠、师纂杀害。

6.邓忠

邓忠是曹魏名将邓艾之子,司马昭发动全面灭蜀战争后,邓忠跟随父亲邓艾出征。邓艾偷渡阴平,到达绵竹时,魏蜀爆发最后一次大战,绵竹之战中,邓忠初次出战战败,邓艾打算将他处斩,邓忠策马再战,大破蜀汉军,斩杀诸葛瞻、张遵等。后跟随邓艾直入成都,灭亡蜀汉。

钟会诬陷邓艾谋反,朝廷随即将邓艾、邓忠父子下入大狱。钟会谋反被杀后,参与诬陷邓艾的监军卫瓘,害怕邓艾被放后会危害到自己,于是命护军田续前往绵竹西三造亭将邓艾、邓忠、师纂杀害。

7.胡烈

胡烈是曹魏将领,车骑将军胡遵之子,镇军大将军胡奋之弟。这个身跨魏、晋两朝的武将,其个人能力不逊于邓艾、钟会。先后参与征讨羌胡、随钟会伐蜀的千里跋涉、举报钟会叛乱的雷霆一击等,都展现一个武将过人的一面。

当钟会密谋造反时,胡烈洞悉钟会的谋反企图后,于是连夜策动监军卫瓘,用十八道军令调动亲兵包围中军大帐,将钟会谋反的意图扼杀在了摇篮中。当秃发树机能的铁骑突然出现在万斛堆时,胡烈率军与其大战一场,最终在秃发树机能的围攻下,胡烈战死沙场。

8.胡渊

胡渊是秦州刺史胡烈之子,早年参与钟会的灭蜀之战,战功显赫。钟会反叛时,其父被钟会关押,胡烈遣人告知胡渊钟会企图谋反,胡渊便和卫瓘一起诛杀钟会,致使钟会被杀。西晋时,胡渊属赵王司马伦麾下,八王之乱时,被成都王司马颖打败,胡渊投降后被杀害。

9.牵弘

牵弘是曹魏将领,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牵招之子这个身份,既是荣耀也是枷锁,来自同僚的猜忌贯穿了牵弘的整个仕途。灭蜀战争爆发后,牵弘参与其中,为灭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牵弘以凉州刺史身份迎战秃发树机能叛乱,面对胡人的叛乱已经远远超出了牵弘对此事的应对能力,最终在多方围攻下,牵弘被杀。

10.杨欣

杨欣是曹魏将领,官至凉州刺史。司马昭五道伐蜀,派镇西将军钟会、征西将军邓艾伐蜀,担任金城太守的杨欣随邓艾攻打沓中的姜维。邓艾灭蜀后,杨欣担任犍为太守。西晋时,杨欣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在位期间,西北羌戎叛乱,杨欣率军与鲜卑将领若罗拔能交战,杨欣战败于武威丹岭,杨欣兵败身死。

11.钟会

钟会是曹魏大将,文武双全,功高盖世。司马昭五道伐蜀后,镇西将军钟会统军十万伐蜀,为灭蜀立下赫赫战功。然邓艾率先攻入成都灭亡蜀汉,钟会嫉妒邓艾的阴谋,于是捏造邓艾有谋反之意,将邓艾下入大狱。

邓艾被收捕后,钟会独统平蜀军,威震西土,时蜀将姜维在旁劝说,钟会最终决意谋反,为起兵讨伐司马昭师出有名,假借魏明帝郭皇后遗命,让魏军将士在讨伐同意书上签字,众将犹豫不决不肯,钟会于是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胡烈鼓动被关押的魏将说钟会要把他们全部杀掉。致使人心浮动,加之其子胡渊率兵造反,钟会起事还没开始便结束,钟会被杀。

12.邓艾

邓艾是曹魏大将,能文能武的种田大神。司马昭五道伐蜀,派征西将军邓艾伐蜀,邓艾神兵天降,偷渡阴平,率军一路攻克绵竹直逼成都,刘禅上表投降,邓艾率先进入成都,至此蜀汉灭亡。邓艾率军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其用兵策略实在是令人钦佩。

面对如此颇天的功劳,邓艾有点得意忘形,他竟然以皇帝的姿态,任命大批官吏,不断的宣扬自己的功劳,显然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朝廷于是下诏书逮捕邓艾父子,邓艾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价,被押往京师。

钟会谋反被杀后,邓艾迎来了平反的机会,然而由于卫瓘因参与诬谄邓艾,卫瓘担心邓艾会来复仇,于是派护军田续追击邓艾,邓艾父子被田续杀害于绵竹之西的三造亭。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实在是可惜。

13.卫瓘

他既不是曹魏的忠臣,也不是司马家的心腹,却能在钟会、邓艾、姜维三大枭雄的生死局中全身而退,又在西晋朝堂位列三公,卫瓘绝对是三国时期的谋略大师。灭蜀之战中,卫瓘作为监军持节督战,面对邓艾偷渡阴平的奇谋与钟会坐拥二十万大军的强势,他始终在两方摇摆。这个表面文弱的书生,在邓艾入主成都后突然发难,以"擅封蜀汉降臣"的罪名一纸诉状告到京城。当钟会密谋割据蜀地时,他暗中联络胡烈等将领布下反制之网,仅凭一纸檄文就策动魏军哗变

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卫瓘担任辅政大臣,然而随着贾后的祸乱朝纲,卫瓘遭到罢免。与卫瓘有过节的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司马玮趁机诛灭卫瓘,卫瓘与子孙九人一同遇害,一门九人都无法幸免于难,三国后期最牛文臣,落得个如此下场,实在是世道轮回,可悲、可叹。

以上便是三国中伐蜀将帅之结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进军川蜀,取得川蜀的控制权,将领们必须得有各方庇佑才能保其平安。要不然以川蜀的魔咒,即便暂时性取得胜利,其结局也是异常惨淡。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文末互动:魏延在诸葛亮死后究竟是谋反,还是一心为了蜀汉?

0 阅读:5
翰林院女大学士

翰林院女大学士

发现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