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拔牙需要注意什么?

汕头口腔中心 2025-03-26 17:02:28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当牙齿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可能就需要拔牙了。都说拔牙是一项手术,那老年人拔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哪些情况下老年人需要拔牙?

应该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就像历经风雨的老房子,问题越来越多。最常见的需要拔牙的情况就是严重的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当龋齿发展到晚期,牙齿被蛀得千疮百孔,牙体组织大部分破坏,已经无法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等常规治疗保留时,拔牙可能就是无奈之举。

还有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炎症长期侵蚀着牙齿的支持组织,让牙齿逐渐松动。当牙齿松动达到三度,在嘴里 “摇摇欲坠”,无法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还可能影响周围健康牙齿时,拔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另外,一些阻生的智齿也可能需要拔除。智齿这颗 “不省心的牙”,在年轻的时候就可能 “兴风作浪”,到了老年,由于口腔环境的变化,它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影响口腔健康,此时拔牙也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拔牙前的注意事项

拔牙作为一项局麻手术,可能会引发肿胀、出血、情绪焦虑等问题。因此,老年人拔牙前,一定要先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评估。医生会通过牙片等检查手段,了解牙齿的具体情况,同时询问老人的病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由于拔牙过程中的紧张情绪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拔牙前血压一定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建议收缩压低于 160mmHg,舒张压低于100mmHg。

糖尿病患者拔牙前要确保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一般应控制在8.88mmol/L 以下。高血糖状态下,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发生感染,所以控制血糖就像是给伤口愈合创造一个良好的 “土壤” 环境。

心脏病患者拔牙则更为谨慎,需要心内科医生评估心脏功能。

同时,老人拔牙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就像考试前要好好休息,保持最佳状态一样。而且拔牙前一定要吃早餐,避免空腹拔牙,防止出现低血糖等不适情况。

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拔牙后,咬棉球是第一步。一般需要咬紧棉球30-40分钟,帮助止血。注意不要过早吐出棉球,也不要用力吸吮伤口,不然好不容易形成的血凝块可能会脱落,导致再次出血。

拔牙后的当天,伤口会有些疼痛和渗血,这是正常现象,就像小伤口需要时间慢慢愈合。不要用舌头舔伤口,更不要反复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当天饮食也要注意,吃一些温凉、软糯的食物,比如粥、面条等,避免吃太热、太硬的食物,防止刺激伤口。

拔牙后 24 小时内,伤口处可能会有少量渗血,唾液中带有血丝是正常的。如果出现大量出血,一定要及时就医。术后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服用一些消炎药和止痛药,缓解不适症状。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表示,伤口的愈合需要时间,一般拔牙后1-2天内,伤口处会形成一层白色的假膜,这是正常的愈合过程,不要误以为是感染而惊慌失措。通常,拔牙后一周左右,伤口初步愈合,但完全愈合可能需要1-3个月,在此期间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拔牙创口。

哪些老人要慎重拔牙?

1、身体非常虚弱、免疫力低下的老人要慎重拔牙。这类老人拔牙后的伤口很容易感染,且愈合困难。比如一些患有严重恶性肿瘤,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非常差,拔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2、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老人也需要谨慎。像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拔牙后可能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就像水龙头坏了关不上一样。

3、患有未控制的严重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老人,拔牙可能会诱发甲状腺危象,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拔牙。

为什么拔牙建议选择正规口腔机构

正规口腔医疗机构有着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他们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有着精湛的拔牙技术,能够准确判断牙齿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拔牙过程中的风险和痛苦。

正规口腔医疗机构的设备也更加先进和齐全,从口腔检查设备到拔牙器械,都经过严格消毒,就像给牙齿手术打造了一个“无菌战场”,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而且在拔牙后,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正规医院能够提供及时、专业的后续治疗和指导,让老人拔牙更放心。

0 阅读:2
汕头口腔中心

汕头口腔中心

发布汕头口腔新闻、健康资讯口腔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