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太过了解自己也是好事,知道自己干啥啥不行,坚持不了多久,深入不进去,走不到专业的路口。
于是我开始对各种公益培训课感兴趣。雕塑班一开,我就报名了。
第一节课,在他说的一堆名字里,我大概只听过罗丹,可我稳坐泰山。在一众美术专业的人里,只有我纯业余。
我是来跟你玩的。当我说出这句话,我知道,心态找对了。
这里面我最菜,但我可能也最无拘束。毕竟,我上升的空间太大了。
2 有一个学员在山上有个小院,即是民宿,又称美学空间,也兼具茶室咖啡厅。
她做的视频很有味道,我也对她产生了好奇。
电视台的,文笔好,能写能拍,琴棋书画,坊间名师都有来往。
于是下载了抖音去看她的号,一千多条视频了几乎都是小院的。一个很用心打理的小院,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女青年。
学员里还有雕塑专业的,有农民画专家,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作品。
突然觉得自己是跳级生,很幸福。
3 我打定了主意,我最菜,我是来玩的,也最不怕失败。
我掰了一大半泥巴在手里,按照他的话绕着模特转起来。
没做过雕塑,以为就是捏泥巴,也不在乎雕塑是反复添加调整的过程。
一个从小就雕粉笔的小伙子,一上手就领会了老师讲的精髓。他反复添加捏整,头像在他手里越来越成型。
我看看手里的一坨越来越小,小的无处下刀了,他一直嚷嚷越来越大,快拿不动了,不禁哑然失笑。
另一位女孩子,茫然无措坐在那里,不相信的一直追问,不先教点吗?从来没做过呀。
她坐在那里很久,我差点以为她要放弃了。
估计是看我们捏的实在不咋地,老师拿了一块泥巴上手了。
我迅速换了一块泥巴,站到老师身边,心里打定主意,艺术细胞不怎么样,但我就照葫芦画瓢了。
有样学样,这次就好了很多,知道了要先起型,头型骨骼肌肉轮廓上的先找准,再去调整五官细节。
知道了要做个脖子好让头像有个“把”拿在手里,不然反复在手里很容易变形。
知道了要多观察,反复观察,能闭上眼睛还留着模特的样子。
知道了还要观察模特的气质气场,融在作品里。
4 模特是报社的王主任。坐在那里大大方方,我很佩服她,换了是我坐两个多小时被众人反复琢磨围观,我是坐不到的。
会如坐针毡,这是我想到的词。
我一直保持一定距离观察,不忍靠前,后来老师讲课时才近距离地观察了她一下。
皮肤光滑,身材匀称,朴实无华,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脸庞偏大,略微扁平,抿嘴不说话时带着一种稳稳当当的气场。
她常微微笑着看我。我俩同岁,不用张嘴,不需要张嘴。
结束时我给她看我手中的那坨不成形的泥巴。“你做的有你自己的影子”,她说。
这节课这句话一直留在心中。
她看得很准,临下课,每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
看过去,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些自己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