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记载了113方,这些方子用了91味药物(由于统计标准不同,各家稍有差异),比《内经》大大地发展了。 这113个方子概括为八种治法:汗、吐、下、和解、温、清、补、消。
一是汗法,“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有太阳表证的时候,用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小青龙等方子解决太阳表证。
二是吐法,“病在上者,因而越之”,痰实阻滞胸中膈上,有瓜蒂散解决胸膈实证。
三是下法,阳明里实或太阳蓄血,用三承气汤等方子解决胃肠与太阳实证。
四是和解法,用柴胡剂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
五是温法,太阴里虚寒和少阴寒化,用四逆汤类解决三阴虚寒证。
六是清法,用黄芩、黄连等治疗内里有热的热证。
七是补法,气血两虚,用人参、甘草等治疗正气亏虚。
八是消法,用虻虫、水蛭等消磨瘀血。
《伤寒论》中所包括的不仅是八法,还有镇逆之法、收涩之法等等。
在用每一个方法时,尤其是汗法、吐法、下法,都要从药和人体多个方面看问题。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荣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是《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是群方之首,也有禁忌证:“酒客病,不可服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并且“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刘渡舟教授总结为,既要了解药的功能作用,又强调不能无视人体的差异。药为标,人体正气为本。药必须作用于人体,两者相合才能起到祛邪作用。不能说桂枝汤就祛了风了,麻黄汤就祛了寒了,那是见药而不见人。发汗发的太多了,就伤了机体的抗邪能力,不能完全把邪气祛掉,疾病就好不了。其他方法也是这样。《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是环环相扣的,八法来源于辨证。先有证,如太阳证、中风证,然后有相应的法。
杂学博记,学以归真博学广记,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专注健康、科技、职场、手工等领域。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
3721
牵强附会,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