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机头越尖阻力越小”的印象根深蒂固,墨林对于采用直列液冷活塞式发动机、机头相对比较“尖”的飞机一直有着天然的偏爱。早前亚洲唯一一个能自产飞机的国家就是日本,但西方一般的结论是,日本的重工业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积累大概也没那么充分,液冷发动机技术相对复杂,所以那时候几乎所有日本战斗机都是采用星型气冷发动机,之所以用了一个“几乎”,是因为这里面还真就有一个例外,就是今天要聊的Ki-61“陆军三式战斗机”,日本自己起的绰号是“飞燕”,这个绰号听起来倒也还不错。
纵观世界动物史,燕子好像无论在哪里都被是一只好鸟……这个绰号据说最早是1943年6月份给起的,意思是说三式机动性好、灵活得像一只燕子。但Ki-61其实在1942年下半年就已经服役了,按照日本飞机“天照大神纪年命名法”本该叫二式,但那时候陆军二式战斗机的名号已经被Ki-44拿到手,只好屈就成了三式。日本之前从来没有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盟军最初以为 Ki-61 是Bf 109或者是意大利的Macchi C.202,所以先给了个绰号叫“迈克”,后来又改叫“托尼”。
这台液冷发动机日本叫HA-40,其实就是从德国引进的DB-601。DB-601是Me109E的动力装置,日本引进以后以HA-40名义进行仿制。日本陆军海军一向互相看不惯眼,据说这台发动机海军也看上了,于是让爱知公司引进同款发动机,因为是独立的两次引进,这样一来理论上要交两次保护专利费,按说宝马公司应该很高兴才对,但德国人比较那个,宝马公司说要一个国家交两次专利转让费有点太不厚道,但最后马腿也拧不过规则,只好勉为其难的收了两次。这台发动机先被川崎用在与Ki-44竞争二式的Ki-60上,但可惜没争过Ki-44。
虽然发动机一样,但三式和Bf109长得差别还是挺大的,墨林找了两张差不多角度的照片,大家自己对比一下外观,就不多描述了。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三式的主起落架是向内收、Bf109则是向内收,所以三式的主轮距明显比Bf109要宽得多,在着陆时稳定性增加了不少。
在三式之前,日本陆军一直坚守轻型和重型单座战斗机分开研制的初衷,而在三式研制过程中,这种观念多少有所放弃,转而成为既追求高速,也强调转弯和爬升性能的“中型”战斗机概念。三式于1941年12月首飞,由于之前Ki-60的性能并不理想,军方其实没抱太大希望,结果Ki-61在试飞中就飞出了591 公里的时速,比最初的Bf-109E还要快,不仅陆军高层也大喜过望、立即决定正式采用,设计团队也似乎有点意料之外。
三式的续航性能也值得一说。机身油箱和每侧两个机翼油箱中储存820升燃油,两个主翼上悬挂200升油箱,确保总共1,220升燃油,满载燃料的三式续航时间超过8小时、航程可达3200公里,续航能力堪比零式。不过正式量产型由于加装了其他设备,机身内载油量降到了755升,续航性能也相应降到了7小时40分和3070公里,另外加装副油箱时最大速度大约要降低80公里/小时。
日本战斗机给人印象都不怎么扛打,但到了三式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三式的油箱初期采用3 毫米厚的橡胶和 10 毫米厚的毛毡来防漏,后来改为顶部覆盖9 毫米厚的橡胶、侧面是 6 毫米。另外座舱盖的挡风玻璃也是装甲的,飞行员身后还有一块 13 毫米厚的防弹钢板,后期改进版的装甲防护还要更完善。三式的机体结构也非常结实,最大限制速度达到了850公里/小时,相比之下,零式最大限制速度只有670公里/小时,后期的也只有740。还有的飞行员说在俯冲中飞到过1000公里的时速,也不知道真假,反正没人信。
三式服役以后太平洋战争已经开打有段时间了,杜立特突袭东京时,就有几架三式紧急升空,幸好那会儿还在试验,机上只装了练习用的子弹,所以并没有取得战果,但据说也把1架B-25发动机打冒了烟,不过美军飞行员说是发动机故障。Ki-61正式参战是在1943 年初新几内亚战役期间,首批装备的是第 68战队和78战队。东南亚地理环境对飞机不太友好,加上Ki-61匆忙投入使用、维护和使用经验都不足,极大降低了作战效率。但即使如此,日军还是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功,一度让美军对手头的P-40产生了怀疑,要求多派点P-38来支援。但美军的实力也摆在那儿,日军到最后还是损失惨重,其中大部分是被B-25和B-24扔下的炸弹炸毁的,日军最后扔下300多架飞机跑路了。
三式的机载武器也比之前有很大增强,基本型配备了4挺12.7毫米机枪,后期改型把其中2挺换成了 2门 20 毫米口径航炮,后后期干脆把剩下的两挺也换成了20毫米航炮,相比二式之前大量采用的7.7毫米不知道高了多少,但到后来对付B-29时还是很吃力。所以“神风”攻击也是少不了的。不过与海军那样连人带机往船上撞还是有所不同,陆军用飞机撞飞机倒是相对“文明”很多,经常在撞毁了美机后还能驾机返航、或是“伞降回收”飞行员,日本专门组建了3个中队专门开展这种撞击战术,里面有些飞行员一个人撞了好几次都能全身而退,据说至少有2人多次撞出战果还一直活到了战后。
由于美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压力,三式在我国境内的部署和作战都并不多,各种文献记载的也很少。国民党空军在战后得到了一批三式,但具体装备情况并不清楚,有些报道说人民空军也缴获过三式,不过墨林也没有看到过具体的说明。按说三式本来在国内就少,即使能缴获估计也就那么一两架,大用场肯定是派不上的。
飞鸣长镝
“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三式的主起落架是向内收、Bf109则是向内收,所以三式的主轮距明显比Bf109要宽得多,在着陆时稳定性增加了不少。” 没看懂区别在哪里?
高跳低开 回复 10-03 15:15
他写错了,BF109是向外收,轮距窄。
用户13xxx48
要说鬼子是最早装机炮的,而且飞机性能也不差,飞行员素质也不低,但是战果也一般。有没人给好好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