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A股,容易给股民朋友制造一些假象,短期是时候需要小心一点了吗?很明显能够看到今天下午已经没有多少资金敢于买入了,是主力资金有意为之还是难以支撑?给所有股民朋友的提醒:
1、今天的A股三大指数表现并不显得特别疲软,但要说强劲也略显牵强。尽管指数收盘飘红,却给人一种不够安定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未能突破上周五的高点,投资者对今天的震荡明显缺乏信心,开始担忧这个位置随时可能出现跳水行情。
实际上,今天午后市场的几个表现也确实透露出一些不佳的信号:
(1)午后市场成交量显著萎缩。上午两市成交额已经突破万亿,但下午第一个小时内,成交量明显下滑。与上周五近2万亿的成交额相比,今天减少了数千亿,这无疑是个不好的迹象。在没有成交量的支撑下,如何突破3350点附近的抛压成为了一个难题。
(2)当前市场的主线是科技板块,尤其是算力、DS大模型等科技领域确实走势强劲,给人一种持续逼空的感觉。然而,板块内资金的态度却出现了变化。虽然科技板块指数仍然保持逼空上涨的态势,但板块内的主力资金却显示出大幅流出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一些主力资金正在拉高出货呢?
有些股民朋友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明明主力资金大幅流出,板块却还在继续上涨?除了主力资金拉高出货兑现利润之外,还有一些散户资金在追涨做多。大单在不断卖出,而小单则在买入,主力资金借此机会慢慢出货。对于后来参与的股民来说,追高的风险正在增加。尽管今天科技股仍然以强势为主,但我认为在科技股四连阳之后,短期内不再适合加码。
现在,科技股的行情几乎达成了一致预期。如果节前或上周没有低成本的先手持有的话,短期内在这个位置进行博弈,空间可能并不大,而且还要承受随时可能出现的波动风险。
这一波春季行情中,科技板块作为主线行情预计会贯穿始终。但即便主线再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涨不回调。较为保险的操作策略是,已经有先手持仓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减仓;而后来者最好是安心等待回调后再买入。
(3)第三点值得注意的是,指数的走强容易营造出一种强势的假象,而实际上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出谨慎态度。
仅从大盘指数的趋势来看,当前的技术走势确实相对稳健。港股恒指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趋势,而A股与港股则呈现出共振反弹的态势。
特别是大盘指数,每当市场质疑其反弹空间时,指数反而难以下跌。然而,这种强势真的能让人安心吗?
至少从成交额的变化来看,我认为很难吸引大量增量资金入场,这也是今天午后市场成交量萎缩的关键原因。尽管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观望的资金会毫不犹豫地进场。
对于那些之前错过机会的资金来说,他们可能会寻找新的低吸机会入场。现在,比拼耐心成为了关键,资金实际上比想象中更加谨慎。
从科技板块上涨难以带动其他板块持续走强可以看出,尽管科技板块抱团大涨,但其他板块更多地呈现出一日游的轮动现象。资金除了科技之外,对其他板块也不敢恋战,基本上都是以短期投机为主。
这种谨慎的投资交易环境可能会让市场的情绪和信心随时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从成交量和交易情绪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短期内需要更加谨慎。上周节后下跌时,我可以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先抑后扬,因为当时大盘指数还在3200点附近,科技板块存在较大分歧,大量资金尚未恢复交易,所以有先手的机会。
然而,这周大盘指数已经重回3300点上方,尽管成交量有所增加,但短期内科技板块内已经积累了获利盘,且市场对科技板块的看法趋于一致。因此,操作难度有所增加,有必要提醒大家保持谨慎。
2、大盘窄幅震荡,这背后是主力资金的刻意操控还是市场难以支撑的迹象?与此同时,小盘股市场彻底爆发,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制定两手策略来应对:
大盘指数今日表现相对稳定,但成交量却萎缩了两千多亿。这是主力资金的有意为之吗?我认为,这更多反映了内资机构的投机性思维。当市场连续上涨、板块持续走高时,内资机构一旦获得利润便急于套现,这种投机心态阻碍了做多资金的持续流入。
当市场成交量缩减,内资主力资金开始流出时,做多资金在进场时会变得更加谨慎。缺乏增量资金的支撑,市场的继续反弹和突破将变得难以维持。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成交量的变化。如果成交量继续萎缩,我们应随时准备进行高低切换,因为缺乏成交量的配合,一些高位科技股将难以持续支撑,正所谓“高处不胜寒”。
从今天小盘股的表现来看,市场情绪异常高涨。午后消费板块的爆发更是提醒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对于高位的科技股,我们应随时准备进行减持,以降低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应提前布局高低切换的策略。因为当低位股集体补涨反弹时,如果我们再考虑高低调仓,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短期的操作意义将大打折扣。
科技板块依然是市场的主线,而消费板块则处于补涨阶段。短期内,对主线板块应适当减持,对补涨板块则应提前准备布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ae746d909ca8191be33df63c3e2cd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