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王阳明(24)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4-01-08 10:37:38

二十四、治理庐陵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王阳明38岁,他三年的贬谪(biǎnzhé)期满,升为庐陵县知县。

这庐陵县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是欧阳修、文天祥的故乡。开府办公第一天,县衙里一下子涌进上千个当地民众,大家齐刷刷跪在地上,要求新任知县减免赋税(fù shuì)。

王阳明了解情况后得知,庐陵县是山区县,本来赋税就很重,这年朝廷还下令庐陵县上贡本地并不出产的葛布税,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王阳明认识到,这样下去终究会酿成大患。于是他当即宣布说:“诸位父老乡亲,我会将你们的苦情向上级汇报,不仅今年新增的葛布钱不用上交,而且往年所欠的所有赋税也全部免了。”

百姓散去之后,王阳明却陷入了深思。他深深知道,自己上任之初,就做出如此重大的一个决定,完全有可能再次得罪朝廷,遭到贬逐。

但如果仅仅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坐视民困而不能救,心切时弊(bì)而不敢言”,那还要自己坐到知县的位置上干什么?王阳明当天就将免除庐陵县全部赋税的情况写了一个公文,还亲自去说明原因。

上司为他的真诚所感动 ,也就同意了。这下,王阳明在庐陵县的名声倏(shū)然大震。王阳明趁势发布上任后的第一道告示,要求百姓息讼。

原来,庐陵县的民风既淳朴,又强悍,老百姓之间只要有点冲突,十有八九要到官府诉讼。虽然诉讼能够处理一些事情,但并不利于调节整个社会风气,同时繁政扰民。

王阳明规定,如果百姓有重大事情一定要打官司,只允许投诉一件事,状纸不能超过两行,每行不能超过三十字,超过者一律不予受理,故意违反者更要受到处罚。

告示发出后,老百姓一片哗然,但王阳明坚持不受理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官司。他把工作的重心转向完善地方行政机构,慎重选聘里正和三老,由他们负责对当地居民进行劝导。

通过三老的劝导,百姓们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官府是为他们着想,就不断有人来撤诉。原本堆积如山的案卷逐渐减少,庐陵民风为之一变。

王阳明在庐陵县城视察时发现庐陵房屋的建造材料都是木材,巷道狭窄,又没有砖墙相隔,一旦失了火,那将是灭顶之灾。

于是,他就发出命令,要那些临街民居退进三尺,以拓宽街道用来做防火带,疏散人口;店铺店屋退进二尺,做防火巷;每户出一钱银子,用来为临巷道的房屋建砖墙,隔离火势。

这些利民的措施,肯定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王阳明就派员挨门上户去动员说服,使大家知道这是为民着想。他得到百姓的支持,防火工程进展顺利,庐陵县城的火灾明显减少。

王阳明在庐陵县只待了七个月。这七个月里,他一共发布了十六道告示,一举扭转了当地一直未能解决的政事积弊,把庐陵县治理得井然有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