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田洋原田新居

声夫评旅游 2024-08-11 18:52:43
访田洋原田新居

作者 昇夫 字数 2248

那天离开三栋木沥后,接着往白花田洋骑行。经大坑水库,过联丰,翻西山,到达原田新居时已是近中午十一点了。

“原田新居”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处白花镇南面12公里、乡道012附近。

由乡道向右拐进田洋村道。村道两边房屋不多,显得安静。前面过一座小河桥,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原田新居。

“原田新居”正门

站在路边看这座被称为惠东最大的客家围屋,手机根本拍不了,远距离也没有适合的点,即便拍出来,也看不出原有的宏大。所以,个人走进去,往往是不得全貌。

古围前有风水塘及屋场(禾坪),禾坪两边各竖有两块旗杆石,刻的字已模糊不能辨识。

旗杆石,也叫“功名石”,是明、清时代乃至更早些时候科举制度的标志和产物。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门前有旗杆石,标示着是人丁兴旺、财力雄厚、英才辈出的大村落或富贵大户。

可是,并没有了解到原田新居建造者冯应贵相关的功名记载。说是农民出身,不清楚这旗杆石是怎样的一个来历?

原田新居正面开三门。由近身左边门进去,里面和大多数老围一样,颓垣断壁,野草丛生,唯有石门完好,支撑不倒。从小窗窥看室内,也是差不多的光景,阴暗潮湿,或空荡或杂乱。

靠围墙左侧,修有一间新式平房,一门一窗。围内一个人影也没有,也就这一间平房有住人的痕迹。

再折出来,来到中门,即正门。门楣上石匾刻着“原田新居”四字,中间两个字被喜联遮住。大门外有石方框,实门有顶拱,均由条石构成。

像所见大多老围一样,中路基本完好。共三进。二进门联曰:三元世德,五马家风。门框也是条石,门楣墙上有壁画。

再进去有一屏门,上写“瑞锦堂”。后堂是祭祀供奉场所,梁上还挂着六盏彩灯,估计是今年新添丁时所挂。如是可见,添丁挂灯是这边客家普遍的风俗。

除此外,并没有更多的发现。据网上了解,围内有一老井。可我没有发现,当时也没想到这一层。倒是注意到,围外右边有条细渠潺潺流向风水塘。此水源头在哪里?循着细流绕到屋后侧,见隐没于屋后林中,也就罢了。

二进中路大门

因这一寻,来到围后的一户人家门前。老围两侧及后面,建有若干房屋人家,应是从老围传袭搬出的冯氏子孙,这一户是其中之一。借屋下阴凉,拿出包里水果,就着自来水洗吃。这时,屋里出来一阿叔,见了我,也不生,叫我帮他拍照。原来,阿叔是退伍老兵,准备参加战友聚会,拍照片为的是办聚会证件。

他不会拍,我通过修图,拍了一张近似证件照上传通过,阿叔很开心,叫我进屋喝水,我推辞并没有进,转而一想,不如请他讲讲原田新居吧。

“我不会讲哦,我也不太了解…”,原以为阿叔不方便告诉我,后来看,他是真的不太了解。我说,那你把知道的说来听听,可以吗?

阿叔说,祖上是从莆田田心迁过来的,所以才叫原田新居。到他这一辈已有二三十代了。祖上是靠做生意起家的,卖油、米,买地出租给别人种。

我们站在门前,可以看到两边远处纵长的山峦,就像是坐拥中间的老围的左右护卫似的,两边又有水流,真是好风光。

我便问这水是从哪里来的?阿叔说,屋后有座水库。话说惠州大大小小的水库真不少,水库的修建真是一大功劳,有着大禆益,既利灌溉种植,又成一景,还能调节风水环境。

后离开去淡水,恰经过莆田田心,见田心一带比田洋还要开阔热闹,不知当初冯氏是出于怎样考虑搬迁到田洋的?

瑞锦堂

据网上了解,原田新居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前后花了11年才建成,当地人称之为“冯大利四角楼”。整座房子有五横列,两侧有两纵房子,四角有四个角楼,角楼上建有锅耳墙,整座围屋呈长方“回”字形。面阔89.17米,进深64.5米,占地面积5752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上世纪70年代,围屋内居住的冯氏后人达300多人,是古围屋的鼎盛时期。原田新居是迄今为止惠东县发现的单座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围屋。

据《冯氏族谱》记载,建造该屋的人叫冯应贵,原住在白花镇福田村,发迹后迁居田洋村(这与前文阿叔所说有出入,不知田心属福田还是莆田?)。冯应贵当时在白花莆田圩开店,主要经营大米、猪肉及杂货,同时还兼营石灰、红砖等建筑材料。冯应贵做生意很讲义气,体恤穷人。当时跟他赊账的穷人很多,许多穷人没钱过年,除向他赊账外,还向他借钱,所以人们都叫他“冯大利”,以至于现在原田新居所在的自然村,也叫大利村。诚信与善良,是冯应贵能左右逢源,事业迅速做大的重要原因。并传下“首先正格言为善最乐,奉古人民训和气致祥”的对联,现在,冯氏后人把它贴在古屋正厅的两根柱子上作为家训。

梁上挂了六盏彩灯

由原田新居,让我想到不久前访的水口万年围屋和镇隆崇林世居。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不妨从建造时间、建造者、围屋结构规模上做一个粗浅的比较。

万年围屋的建造者李佛戴,号称民国时期惠州首富,在东江中游两岸圩场做油、糖、谷、豆等农产品生意,做大后发银票,经营汇兑,到宣统年间(1909-1912)就发了财。在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36),广东政局相对稳定,李佛戴生意达到鼎盛,正是在这个时候修建了万年围屋。万年围屋正面开三门,为三堂两横四角碉楼结构,俯看呈“曰”字型,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

崇林世居的创建人叶文昭,原为农夫,后经贩盐生意做大,成为一方富豪,于是建了这座围屋。崇林世居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平面呈回字形,是惠州现有规模最大的客家围屋建筑。

原田新居创建人冯应贵也是做生意发家的。据此来看,生意或许没有李佛戴、叶文昭那么大,但也能建成与之相媲美的偌大围屋,也是很了不起的,从中可以看出一种能吃苦、下决心、有志气的精神品质。

崇林世居、万年围屋门前都没有旗杆石。而原田新居门前有四块。原田新居四角角楼修有锅耳墙,万年围屋没有,崇林世居只有崇林楼有,后两者角楼都是四方平顶。

崇林世居为惠州市级文保单位。万年围屋为惠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原田新居为惠东县不可移动文物。

门前左边的一对旗杆石

文保牌示

围内左侧一平房

一蓬野草,形似苋菜

围内一角

石条门框,门头上有“忠”字

从右侧来看

带锅耳墙的角楼

联丰苏茅垅四角楼(惠州市级文保单位)

联丰不知名老屋

联丰小学(相隔两次经过,池塘都长满水葫芦)

西山一户人家

西山排下村何氏宗祠,东江纵队第七支队成立旧址(惠东县级文保单位)

莆田通湖村一样式特别的老屋

0 阅读:0

声夫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