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德国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确实令人佩服。
我去搜索了德国的技工的收入、以及社会地位,当然了,技工也分为很多种,行业、工作经验、技能级别以及区域等等都会影响技工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德国技工的收入标准以及社会地位网上有相关数据显示,在德国,技工的工资和经验和技能挂钩,以5~10年经验为例,每年的收入可以高达六万到八万欧元,大约是45万到60万人民币。
德国的技校是由政府全资资助的,学生在校期间,企业会提供一些津贴。
在德国技工受到普遍的尊重(有一门手艺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收入较高,在校期间有津贴,社会地位较高,这决定了这个行业人才济济。
先解决经济基础,才能有上层建筑,也正是因为技工的社会地位高,收入较高,所以才能人才辈出,才维持住了匠人精神。
我们国家的技校面临的各种窘境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排除个例,我们也有一些较好的技校,个别技校招生分数较高,技校管理严格,老师水平较高,学校环境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我们不看个例,只看普遍存在的现象。
家长为什么卷孩子?甚至宁可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毁掉亲子关系,也要逼孩子去学习(过度学习),坊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你不努力,你不努力就去技校吧!或者,你不努力,你不努力就去捡垃圾吧!
在很多家长眼里,技校跟捡垃圾是一个档次的,有的家长甚至调侃说,捡垃圾不会捡出一身毛病,去技校还会沾染很多恶习。
还有的家长担心的是,去技校孩子被霸凌,毕竟这些年看到的霸凌事件发生背景就是技校,实在是让人感到恐慌。
除了有这样的担心以外,还有一种担心是,孩子进入技校还没毕业,学校就没了,钱花了,学历也打了水漂。
这就是我们的技校现在面临的窘境,根本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为什么技校会有这样的窘境这个很好理解,听听老百姓对技校的评价就行了:
上技校混两年,有意义吗?
什么也学不到,坏毛病学一身。
毕业以后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这不就是浪费时间吗?
宁可不上了,也不能送到技校去(很多普通家庭父母的心声)。
……
这些评价奠定了技校的窘境,说到底还是不被认可,不被接受。
为什么不被认可,不被接受呢?很多技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也确实让人瞠目结舌,首先从学校管理方面就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差生集合地,和学校没有关系,有人说是学校疏于管理,两种因素都存在。
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个人觉得,确实大层面上不受重视,这才是根本原因。
就是因为技校不被重视,才会有“中考分流”、“高考分层”的说法。
如果想要改变技校的现状,还是可以参考一下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家的做法,提升技工的待遇、增加技工的工作机会、提升技工的社会地位,相信一旦这三方面有所改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才能改变“被分流”,没有其它途径的人迫不得已才进入这个行业。
有了好学生,还得提升管理,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如果技校的管理跟得上,家长也能轻松点如果技校的现状改善了,读技校的学生的工作机会增加了,福利待遇提升了,社会地位提升了,那么读技校的学生自然会多了,家长们也不用逼着孩子去走“高考独木桥”。
让孩子考高中、考大学、读大学,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如果技校的水准提升了,技工的社会地位提升了,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比如说教育内卷的问题,比如说中考分流的问题,比如说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问题,一下子就轻松多了。
结语还是希望有越来越多好的技校、职业院校出现,希望这些学校越来越受重视,这是破解当下教育内卷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条主线往上走,“分流”不存在了,而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职校、技工不被歧视了,这样就没有内卷了,相信青少年因为心理健康走极端的问题也会减少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