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大金刚”在故乡的正式聚首和她们各自人生转轨的提速,《故乡,别来无恙》(以下简称《故乡》)也渐入剧情的高潮。
作为市面稀缺的“故乡”主题剧集,《故乡》自筹备以来便收获了广泛关注。观众们期待在其中看到真实的人与城的关系,也渴望看到任素汐、李雪琴、史策、王子璇等演员在其中碰撞出的别样火花。
如今正片与观众正式见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它以靠近生活流的形式、轻议题的切口,实现了对“故乡”主题的轻盈破题,也看到了它在节奏、风格和结构上对“治愈”和“安逸”的彻底贯彻,更从社交媒体上活跃的话题讨论中,看到了它对观众共情感和言说欲的调动。
从观众反馈来看,《故乡》的议题多元且分量不轻,但它在描摹出观众熟悉的艰辛和酸楚后,总能提供新奇的视角和新鲜的抚慰。《故乡》也不乏喜感和暖意,但它建立在坚实的日常质感基础上,藏在真实的生活毛边里。
作为腾讯视频“萤火单元”的开篇之作,市场对《故乡》有着以小切口撬动大共鸣、以多元价值盛放现实回响的期待。从《故乡》的市场反响来看,它也确实开了个“萤萤之光,可照旷野”的好头。
轻议题,轻在破解法《故乡》是一部包含了多元议题的剧集。
它的创作,呼应的是现实中青年人返乡探寻人生第二曲线的潮流,缘起于对当代人与城市关系的流动思考,观照的是青年人的人生处境和内在秩序重建,给予的是“此心安处是故乡”的自洽引导。
不过,回到故乡不等于躺平,因此讲人在城市生活里的摩擦和碰撞,是《故乡》的题中之意。以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议题为切口,是打开共情闸门的关键按钮。
在关于《故乡》的讨论中,有一个话题叫“史策这十集比我十辈子都精彩”。这实际上便反映了观众对这部剧“议题感”的敏锐捕捉。
《故乡》用四位女性主角串起的返乡图景绝非云淡风轻,它所呈现的职场竞争、婚姻破裂、代际冲突、单身生育等难题,哪个摆出来都是改变人生进程的“拦路虎”。但《故乡》并没有用进退维谷的焦虑感渲染议题,而是尝试着以主角的人生选择为参照系,提供一种解决视角。
就拿史策饰演的苟丹丹来说,短短十多集,她便经历了都市女性人生塌陷的经典“三件套”:丈夫出轨,事业崩盘,意外怀孕。更极致的是,她的丈夫不仅出轨,还在婚姻未能依法了断时意外去世;她的事业崩盘不是简单的被公司优化,而是在丈夫去世后发现自己不是合伙人而是打工仔;至于意外怀孕,她也选择了“单身生育”这样高难度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议题呈现,不能说不密集。但《故乡》给观众的直观体验并不压迫。这是因为,在人物塑造时主创所贯彻的轻盈和日常态度。
日子是一分一秒过出来的,不是遭遇人生突变,就要每时每刻哭哭啼啼。人的情感有很多层面,就算经历婚变,也并非就被全世界抛弃。
所以我们看到,回到故乡的苟丹丹尽管伤痛有余,但还是重新开始努力,哪怕是从接小单拍摄、新娘化妆开始。她依旧是被亲情、友情以及刚萌芽的爱情包裹着的,这些情感让她在缓冲中重新找到人生节奏。
同样的轻盈感,也体现在回到故乡重启事业雄心的张沛(任素汐 饰),在街道办开启人情世故大冒险的吴芸(李雪琴 饰),以及为了陪伴重病的母亲而选择回家的戏剧青年董家希(王子璇 饰)身上……
正所谓,多感受、少判断,走到生活里去,藏在生活细微处的滋味可以疗愈一切。《故乡》的议题丰富多元、引人深思,在描摹出观众熟悉的艰辛和酸楚后,总能提供新奇的视角和新鲜的抚慰,这也正是轻议题的“轻”之所在。
靠近生活流,寻找与日常同频的节奏都市剧在国产剧中一直是主力军。
它既是一种题材,把游走在大城市的当代人当作主角,讲他们如何潮头搏浪,又有怎样的困惑迷茫;也是一种类型,正在进行时的职场生活和直指社会症结的家庭婚恋关系,总能极大地激发观众的共情和通感。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潮流动和节奏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决定了都市剧的常拍常新。而《故乡》则打破了都市剧的固有套路,不仅选择了“反过来走走”的故乡主题,还在节奏和视角上努力求变,呈现了都市剧新的掘进方向。
它从生活里来,尝试复原那种日日无新事的琐碎生活流和夹在琐碎日常里的安全感;它深入繁华写字楼、熙攘商业街,也探进低矮居民区、烟火路边摊……多元的议题和创新的视角让《故乡》的呈现极度靠近现实生活,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
而这种沉浸感,还得益于《故乡》用与生活同频的节奏,塑造出了四个成长中的主角,编织出了一个同样在不断生长的故乡。
这样饱满、立体、鲜活、细节的塑造,让观众不由得跟着四位主角“沉浸式”返乡,体会故乡的变化、生活的百态,和那种面对困难积极向前、探索人生无限可能的勇气。
比如,在北京保险经纪公司做到中层的张沛,本是个在职场事事求稳的万年“老六”。她回到故乡表面上看,单纯是为了做起分公司。但探寻更深层的心理动因,还有爬出保护壳再勇敢一次的自我挑战,也有直面与父母之间疏离关系的情感动因。
《故乡》在表现她的成长时,并没有突出走路带风的气场和降维打击的职场能力,而是让她回到了真实的、充满成长挑战的故乡。
就如她刚回到故乡,要先带着团队从收拾办公室开始干起。招聘不仅举步维艰,还跟老妈暗中张罗的相亲搅在了一起。她本想发挥“本地”优势,却发现自己熟悉的故乡早已变样。
和父母也有着两代之间避不开的、让人挠头的冲突,这些冲突也同样都被《故乡》埋在生活细节里——被爸妈私拆的快递,上厕所时母亲旁若无人地进门,忙到夜里才回家却被母亲当场催婚……
这些细节都是生活中的毛边,都是小戏,甚至不一定会对推进主线产生影响。但正是这些充沛的细节,让《故乡》找到了与生活同频的节奏,也让观众看到了亲情、友情、爱情交杂流动的故乡。
萤火之光,有照亮旷野的力量对于想在都市剧中看到人生预演、体味共情共鸣的观众来说,贴近生活流的剧集显然比强情节的爽剧更适配些。
作为萤火单元的开局之作,《故乡》呈现了与生活同频的呼吸感和对当下议题的洞察,证明了现实生活流的剧集,可以有滋有味,可以缓缓扎根观众心中。剧中将探讨的多元议题,有机融入到了生活的点滴与磕绊中,让观众在深思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治愈能量和生命活力。
展望“萤火单元”目前已经确定排播的剧集,大多是像《故乡》这样从生活中挖出的故事。它们以靠近生活流的形式寻找着与日常同频的节奏,展现了不同的人生切面,以轻快的小视角探索着轻议题路径,多维度呈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这些剧集关注的内核不乏类似爱与生死这样的“大问题”,但它的探寻方向是向内的、具体的、微观的,而非社会向、抽象的、宏大的。
比如,讲爱情和婚姻故事的剧集大多是把恋爱双方放到经济、家庭、职场压力下揉搓,但很少有像《我知道我爱你》这样,展开表现已经确定爱意后的幽微推拉。
再比如,讲人生可能性的《生活在别处的我》,它用略带奇幻感的设定,回答了“假如我当时……会怎样的”的人生之问,新颖又形象地呈现了当代生活的多元选择与可能。
还有以疾病为镜观照人生意义的《谢谢你温暖我》,更是以青年视角用极致情境中的温暖,尝试给观众提供心灵治愈良方。
总的来看,萤火单元的剧集在题材选择上多偏重小切口、轻话题,价值表达上追求治愈系和多元性,影像风格上突出质感和审美探索。
这样的作品,区别于纯商业化的类型剧和宏大的严肃题材剧,它们将大议题融入到了生活的细小处,以小切口激发了情感上的大共鸣,呈现了更温暖、更舒缓、更治愈的力量,为开始关注人生“大问题”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兼具趣味和品质,又能提供思考和启发的剧集矩阵。
【文/铁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