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都说房子是避风港,一定要买房,租房不踏实,其实我也认为房子最好还是买,但观念要变一变了。
房子确实是港湾,但如果经济能力跟不上的话,也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有的人买房,却成了累赘?
上周,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可能要卖房了。
他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名下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闲置。可新规一出,他算了一笔账,每年多交的税费,竟抵得上孩子半年的学费。
他说以前总觉得房子是硬资产,现在却像烫手山芋。
这种情况绝非个例,随着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更多的家庭面临持房成本增加的问题。
数据显示,全国约45%的城镇家庭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些人曾以为多套房=安全感,如今却可能面临税比租金高的尴尬。
新规到底动了谁的奶酪?按照专家的建议,房产税的免税门槛是人均40平米,超了就交钱,而且是超出部分按面积阶梯征税
举个例子,三口之家,如果有两套总面积为150平米的房,人均50平米,超30平米需缴税。
如果总面积为200平米,超80平米,税费可能翻倍。
说白了,房子越多、面积越大,税越重。
四类人成为房产税征收的目标:
囤房客:名下多套空置房,年年交税却无租金回血。
跨城购房者:三四线老破小难出租,税费可能倒逼割肉抛售。
继承大面积老房者:祖宅动辄上百平,免税面积不够用,税单堪比房贷。
商住两用业主:一旦被认定经营性住房,税费罚款双重暴击。
聪明人的断尾求生
1. 卖不掉的房,不如让它动起来
劣质资产,早割肉早解脱:偏远、老旧、空置房,趁早变现。
核心区房产,以租养税:租金能抵消部分税费,甚至能小赚。
甚至为了避税,拆分家庭户籍,降低人均面积,但有一定的风险。
2. 手有余粮,心里不慌
留足现金流:别让税费压垮日常开支。
分散投资:别把鸡蛋都放房产篮子里。
有人说,房产税不讲武德,但换个角度看,却是利大于弊的。
可以倒逼囤房族抛售空置房,市场上的房源增加后,让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有房可住。
财富再分配,富人交更多税,补贴公共服务,缩小贫富差距。
倒逼理性投资,从闭眼买房转向多元化配置,推动经济脱虚向实。
说白了,房产税不是要掐死多房族,而是逼着房子活起来。
2025年之后,买房的逻辑要变了,不能再闭着眼睛买房,而是要看城市、看地段、看配套,看房子质量等等。
房子的价值,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财富的密码,不是囤积,而是流动。
面对新规,与其焦虑,不如行动。
该卖的卖,该租的租,该留的留。政策可以变,但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永远是抵御风险的王牌。
gdgzlmx
不造谣你就会死翘翘吗?!
用户10xxx80
又在造谣,就该把你抓起来。[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用户10xxx14
大数据基本谁都溜不了,未来房地是你的,每年来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