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即将启动。
医保目录申报倒计时
142个潜在新品种?
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时间节点大幅提前且引入预申报机制。
年初,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计划于今年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由于丙类目录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对接需留有产品设计、精算、落地的时间,因此从今年开始,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会适当提前,预计从4月1日开始申报,争取9月份完成——梳理发现,近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启动的时间一般在6月及之后,医保目录正式发布的时间一般在11月份。

2025年作为首推丙类目录出台的一年,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也将是商保和基本医保协同的一年。
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在现有的覆盖甲乙类药品的医保目录的基础上,丙类医保目录将聚焦因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创新程度很高、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
之后,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产品责任保障范围。同时,也将打通丙类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间的通道,做好衔接。这可能意味着若丙类目录药品通过降价或扩大适应证符合“保基本”要求,可转入乙类目录。
据悉《关于就有关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征求意见的函》已经开始征求意见,究竟丙类目录和商业保险药品目录的先后关系如何,还需进一步关注。
2025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拟采取预申报的过渡措施,在4月1日目录调整申报开始的时候,如果药品尚未获批,但是预计在5月底前能够获批的药品,企业可以进行预申报——申报阶段一般分为企业申报、形式审查、公示、复核、公告5个部分。
据统计,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新获批的药品共142个(名单见文末,按通用名计,不包括在此之前已有厂家获批的药品),包括恒瑞的硫酸艾玛昔替尼片、齐鲁的伊布替尼片、信达的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科伦博泰的塔戈利单抗注射液等。
申报完成后,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参考往年时间间隔,大致安排可能为5-6月专家评审、6-8月谈判/竞价、9月结果公布。
创新药支持力度加大
全力推进国谈药落地
回顾2024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无论是在评审还是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成功率都显著高于总体水平。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成功率超过90%,比总体成功率高出16个百分点。同时新增38种创新药进入目录,创历史新高。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或进一步扩大创新药支持力度。
同时,国家医保局正在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实现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等支持政策,预计将大幅降低商保公司核保成本,推动商保公司提升赔付水平的基础上,更多覆盖创新药耗和器械。
国家医保局还将探索优化调整支付管理政策,对于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2025年以来,从各地推动2024年国谈产品进院的动作来看,今年国谈药落地执行层面预计还将加强。
国家医保局针对2024版医保目录的落地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025年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议,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为由影响药品进院。
据梳理,除天津、上海、江苏、浙江4省将药事会召开时间提前了1个月以上外,其余27省基本以国家医保局通知为准,要求医院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不过在赛柏蓝此前的问卷调查中药事会的召开进度不一,反应未召开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此外,新疆自治区、广东、上海、北京、四川、山东济南均提出取消了医疗机构药品数量限制;全链条支持医药创新之下,四川、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天津、重庆等地围绕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发布省市级政策,顺畅国谈药品进院。
在医保逐渐加大创新药械支持力度的同时,腾笼换鸟还在继续,仅就医保目录调整来说,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的药品或者僵尸批文、无实际交易的药品将逐渐被调出。
针对丙类药品目录,已有业内人士将其视为高价创新药的一条新出路——CAR-T疗法、基因药物等高价品种可通过丙类目录进入商保支付,提前获得商业化回报,避免因价格过高被医保谈判“一票否决”。
附: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新获批的药品(按通用名计,不包括在此之前已有厂家获批的药品;信息来源:摩熵药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