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也是一位任性的皇帝,他还干过一件糊涂的事儿,那就是设立了让农民当官的“四辅臣”制度,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这也证明了朱元璋的伟大,为何这样说,下面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有着一个贫苦凄惨的出身。回首他的早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底层的少年,他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凤阳农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打败,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开始了“草根”逆袭。
年少时,朱元璋曾在一座穷庙中当过和尚,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段时光里,他曾经去讨饭,同时也锤炼了性格的坚持和忍耐。
可以负责地说,他造反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朱元璋并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他可以说是出身最低的一位皇帝。
当朱元璋登上皇位后,他马不停蹄地推进了各项改革和治理。在洪武十三年,面对胡惟庸的谋反,朱元璋处死了这位叛逆之臣,并废弃了历经千百年的丞相制度。然而,废弃掉了协助朱元璋处理朝政的宰相,却意味着他自己需要承担起这些繁琐的政务。
朱元璋感到自己无法独自承担起如此巨大的责任,他决定寻求几位忠诚可靠的人来辅佐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因为他本身出身农民,坚信农民最为诚实可靠,朱元璋接受了户部尚书范敏的举荐,请来了几位读过书,并且具备农民的诚实品质的人才。并将王本、杜佑、龚斅封为春官,杜斅、赵民望、吴源,这三位被封为夏官,他们都来自农民家庭,被朱元璋看中并招入朝廷。而秋、冬官则由春、夏官兼任,形成了一个有序的轮班值班制度。他们的地位在朝中极为崇高,位列公、侯,仅次于都督。这些官员们在一月内按旬值班,轮流协助朱元璋处理琐碎的政务。
朱元璋的这一创举可以说是古今未有的,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原因。朱元璋出身农民,通过起义称帝,然后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努力,成为了能够处理天下政务的皇帝。然而,这些“四辅臣”上任后,虽然诚实可靠,但无论朱元璋如何教导,他们并未能提供一个个让朱元璋满意的解决政务的策略。这也就是说,由于农民的思维固化,他们已经无法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最终,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七月正式废除了“四辅官”的设立,这个官职只维持了短短一年零十个月。
朱元璋被迫重新回归科举制度,通过科举,开始一步步地培养官员,同时又设置了内阁制度。然而,内阁首辅的权力并没有比宰相更大,因为在他们之上仍有司礼监和皇帝的监督,故此,内阁制度相比丞相制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朱元璋对内阁制度的设立持续保留了下来,这表明他认识到了“四辅臣”制度的错误,并且善于改正,并用正确的内阁制度替代了丞相制度。
在历史的长河里,朱元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睿智统治着伟大的明朝,他的决策和改革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尽管他有时会犯错,但正是通过这些错误,他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开始完善自己的治理体系,最终为后来者铺就了正确的道路。
内阁制度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创举,同时也证明了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君主。朱元璋所倡导的内阁制度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彰显了他伟大的统治智慧。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君主。
引用资料:《明史研究》作者:司马兰 出版单位:西苑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