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捷】:李氏兄弟初试啼声,大唐王朝开国第一仗

北雁寄南书 2024-07-22 21:28:58

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七,晋阳城头风云突变。马邑的刘武周刚刚自封为天子,李渊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数万突厥铁骑如同北风怒号,呼啸着直扑晋阳,一场奇袭来得迅雷不及掩耳。

晋阳的守军哪料到这突如其来的攻击,突厥人就像狼入羊群,外城轻易被破,铁蹄在北门与东门间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李渊此刻的心情,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他给王威和高君雅安的私通突厥的罪名,随着突厥人的到来,反倒成了铁证,这两人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忧的是,自己还没来得及起兵,强敌就已至,若真打起来,新募的军队怕是要折损不少,这老本一丢,还谈什么起兵大业?

情急之下,李渊心生一计,唱起了一出空城计。一边让裴寂、刘文静等人在内城暗中布防,一边下令城门大开,城头旗帜尽撤,士兵们严禁探头,严禁发出任何声响。

突厥人驰骋间忽然发现,晋阳宫城门大开,却无一人一马,整座城池静得让人心慌。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轻易离去,只在外城继续劫掠,同时对内城虎视眈眈。

李渊登上城楼,见突厥兵虽多,却分散无序,便命王康达率千余人潜至北门外设伏,打算劫掠一些马匹,顺便试探敌情。谁知王康达行动失败,一动手就被突厥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千多人战死,王康达阵亡,只有百多人逃回。城中军民惊恐万分,怨气全撒在了王威和高君雅身上。李渊顺势将二人斩首,既平了众怒,又去了心头大患。

城中军队本就不多,又损失了一千人,硬拼是不行了,空城计也撑不了多久。李渊又施疑兵计,命部队夜出城外,次日清晨再大张旗鼓地从另一个方向进城。

突厥人一看,以为援兵到了,人数还不少,满腹狐疑,逗留了两天,终究不敢进攻,最后劫掠一番后北去。晋阳虽暂时解围,但对李渊而言,北方的突厥始终是个大威胁。若他挥师长安,突厥趁机南下,那他便是进退两难。所以,李渊知道,得暂时向突厥低头,别无他法。

李渊这位玩政治的老狐狸,心思可比谁都转得快。他亲自操刀,给突厥的始毕可汗写了封信,言辞那个恭敬,就跟小弟见大哥似的,信里说:“这年头,大隋国乱得跟一锅粥似的,百姓们苦得跟黄连水似的。我不站出来扶一扶,老天爷都得怪我。我现在大张旗鼓地召集义兵,就是想给天下人一个安定。等到天下太平了,我还要迎回皇帝,咱们就跟开皇年间那样,跟突厥和和气气的,亲如一家。”

李渊在信的封皮上用了“某某启”的字样,这可把负责送信的官员给吓了一跳,心里想:“这字眼是不是太卑微了?咱们大唐的面子往哪搁?”于是建议李渊,多给突厥送点财宝,把“启”字改成“书”。

李渊听了,哈哈大笑:“你这老倌儿,真是不懂我的心思。古人说得好:‘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我这‘启’字,不过是张纸罢了,你连金银财宝都舍得送,还怕这一个字?”

东突厥的始毕可汗收到信,乐得合不拢嘴。他心想:“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这帮人都归了我,现在连太原的李渊也来投靠,这不就意味着大隋北边的大门都向我敞开了吗?将来我南下中原,还不是一帆风顺?”

始毕可汗立刻回了信,表示全力支持李渊,可以给他兵马,但条件是让李渊也像刘武周那样,自称天子,公开反隋。这其实就是让李渊给突厥称臣,当个附庸。

收到回信,李渊的手下们一个个乐开了花,只有李渊自己不以为然。他倒不是不想得到突厥的支持,只是不想这么早就称帝,公然跟隋朝撕破脸。

李渊心里清楚,现在打着“尊隋”的旗号,比“反隋”要安全,也更有利。在胜负未分、天下大势还看不清楚的时候,“尊隋”能给他更多的回旋余地。而且,过早称帝,就会背上叛国贼的名号,成为众矢之的。他也不愿意像刘武周那样,接受突厥的册封,成为突厥的附庸。

李渊认为,现在的策略应该是在隋朝和突厥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跟隋朝决裂,也不跟突厥为敌。说白了,他得在隋王朝和突厥人之间走钢丝,而且还要在这钢丝上跳起舞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但对李渊来说,这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话说裴寂和刘文静他们几个,瞅着李渊半天不答应突厥人的请求,心里那个急啊,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裴寂忍不住了,他跳起来拍了拍大腿,道:"咱们的兵马都齐了,就差马了。那些胡人的兵咱可以不要,但胡人的马咱得要啊。您要是再犹豫,人家可就变卦了!"

李渊还是摇头不同意,说:"你们再帮我想个折中的办法吧。"

到了六月初,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他们几个终于赶到了太原。裴寂和李建成他们一合计,就对李渊说:"咱们废了现在的皇帝,立个小皇帝代王,举义旗,让全天下的郡县都跟着咱们,再把旗帜换成突厥人的颜色,让那些胡人看看咱们的决心。"这样一搞,他们就有了名分,能集合力量,不用打也能让敌人投降,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李渊听了,笑呵呵的,觉得这主意不错。

首先,他们宣布废了杨广那皇帝,把长安的小皇帝杨侑拉出来当头,这样既顺应了天意,又抢先占了政治的高地,可以号令诸侯,给造反穿上了正义和合法的外衣。然后,有了这漂亮的外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号召天下,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好的成果。最后,为了得到突厥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他们在军旗上用了突厥的白色,向突厥示好。

这真是个既实际又灵活,既不偏袒也不得罪任何人,左右逢源的策略。李渊几乎照单全收。

但他改了个小细节。在军旗的颜色上,他没用隋朝的红色,也没用突厥的白色,而是用了红白相间的双色。不得不说,李渊的政治手腕玩得还是挺溜的。

大业十三年,六月初五,李渊在太原终于是揭竿而起,闹腾起来了。他心里清楚得很,他要打的,就是隋朝的心脏——西京长安。可要到长安,得先过西河郡这一关。

李渊把这第一仗的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还没经过大风大浪,这次就先拿西河郡试试水,大伙儿都看着你们呢,好好干!”说完,他又下了个命令:除了路上来回,只给三天的粮食。

这意思明摆着——要是三天内拿不下西河,那可就是丢人现眼了。

对这对刚出茅庐的李氏兄弟来说,这考验可不小。毕竟他们带的,还是一群没经过训练的新兵蛋子。

可李建成和李世民信心满满地上路了。一路上,他们跟士兵同甘共苦,一有风吹草动就冲在前头;士兵偷了乡民的东西,他们就找到失主赔偿,还不责怪士兵;有老人送吃的,他们就跟大家一起分享,绝不独吞;要是有人送牛送酒,他们就婉拒说:“这是隋朝的规矩,我们可不敢如此。”

就凭这种清廉自律、宽厚待人的作风,年轻的李氏兄弟很快就赢得了士兵的爱戴,也赢得了百姓的心。

“义师”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比他们行军的速度还快,西河的守城隋军听说后,变得一点斗志都没有了,就只有郡丞高德儒还想顽抗。六月初十,义军到了西河城下,云梯一架好,士气高涨的士兵就一拥而上,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城池,抓住了高德儒。

李氏兄弟当场就把高德儒给斩了,其他人一个也没动,对西河的百姓更是秋毫无犯,让他们安心过日子。

初出茅庐的李氏兄弟不负众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西河郡,轻松完成了他们军事生涯的第一次大考,也为开创李唐江山迈出了漂亮的第一步。

军队凯旋,一算时间,才九天。李渊乐得合不拢嘴,说:“这样用兵,天下无敌了!”首战告捷,李渊更加坚定了南下关中、西取长安的决心。

西河一平,李渊就开仓放粮,四面八方的青壮年都来投奔,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义军,很快就有了数万人。裴寂又把晋阳宫的府库打开,献上了米、布、铠甲,供军用。

人马、物资、粮饷都齐了,李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和所有人一个合适的名分。对李渊集团的每个人来说,名分太重要了。有了新的名分,就意味着他们要跟过去一刀两断,跟旧王朝说再见,从此在新王朝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大业十三年六月十四日,李渊自立为大将军,开了大将军府,任命了一堆文武官员,李建成、李世民、柴绍等人也都有了封号和职位……

而这就是李渊开创大唐王朝最初的政治和军事班底。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