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何泽慧院士,一位被西方国家称作比核弹还要厉害的奇女子!要是没有她,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估计要推迟好多年才能研制出来。她可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呢!
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在江苏苏州出生,她的祖籍是山西灵石两渡。6岁那年,也就是1920年,何泽慧踏入振华女校开启了学习生涯,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长达12年的小学、中学、高中时光。那时的何泽慧品学出众,还特别热爱运动,是学校排球队的一员。因为留着两条长辫子,被同学们亲切地叫做“双辫将”。在这时,何泽慧就已经在学校里崭露头角,充分展现出她在学习上的天赋和才华啦!
1932年,何泽慧从苏州振华女校高中毕业,这所学校是她外祖母创办的。之后,她跟着同学到上海考大学,分别参加了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她第一志愿报的是浙大,第二志愿才是清华。结果呢,原本她最没抱希望的清华,她反倒考中了,那次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清华的学习异常繁重,最后只有十人顺利毕业,而何泽慧是这十人中的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人中的第二名,日后成了她的丈夫钱三强。
为了继承家训,实现抗日救国、报效祖国的志向,何泽慧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弹道学的女生。1940年,她获得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何泽慧一心想着立刻回国为国家效力。可没想到二战爆发了,她被迫滞留在德国。回国无望的她,在柏林艰难地度过了三年。1943年8月,何泽慧前往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在瓦德尔·博特教授和助手根特纳的指导下,开始了核物理研究。1945年,她凭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首先观察到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存在,这一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誉为“科学珍闻”。
何泽慧与钱三强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求学道路。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则考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二战前,王大珩他们到德国游玩,何泽慧招待了他们。当时钱三强没去,因为眼看快打仗了,他怕过去了回不了法国,就留在法国观察情况。后来二战爆发,钱三强给何泽慧拍电报叫他们赶快回去。虽然这次何泽慧没见到钱三强,但起码知道了他的消息。直到1943年,德国与法国之间才能够通信。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能写25个单词。信的大致意思是: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要是可能的话,代她向家中父母写信报平安。记者采访何泽慧时问她通信有字数限定怎么准确表达内容,何泽慧俏皮一笑,说那就多写几封呗!
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终于鼓足勇气,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一封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然而,这时候盟军已经开始对德国柏林进行大规模轰炸,寄出求婚信后,钱三强整日焦虑不安,他既担心自己被拒绝,更担心何泽慧在德国的安全。不久,他在不安中终于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来到巴黎,他们如期举行了婚礼。
婚后,夫妻二人开启了共同的科学研究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铀核“三分裂”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的,所以她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和钱三强心系祖国,学有所成后一心想着回国为国效力。1948年,他们终于如愿回到祖国,一起创建了原子研究所!
何泽慧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及核能的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且重要的贡献。何泽慧作为中心成员,是参加原子核科学创业的第一位女科学家,因此被载入史册!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