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向上开花——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的成功密码

吉林日报 2024-12-27 22:10:48

“有人说二人转‘土’,其实二人转与时尚有很大关系。”一见面,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副院长李伟就向记者普及起了二人转“冷知识”。“当下许多比较受欢迎的歌曲和二人转的曲牌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可以说千丝万缕。”李伟介绍说,“比如 ‘罗刹国向东二万六千里’和‘张廷秀未曾说话深搭一躬’像不像?《罗刹海市》可以找到二人转的‘靠山调’的影子。还有《家在东北》遇上《包公断后》红柳子曲牌,歌曲《美观》遇上二人转小帽《情人迷》……”这些传唱的歌曲从另一角度表现了 “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有着“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丰富唱腔。

提起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大家尚有些陌生,可说起“梨树剧团”,名气可是大得很,不仅屡次拿到曲艺届的各类国家级奖项,更曾赴全世界20多个国家演出。

梨树二人转综合活动中心/受访者供图

在梨树西北,有一座宏伟的扇形建筑,那是梨树二人转综合活动中心,也是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原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所在地。

2024年,作为县级团的梨树剧团发生了三件喜事:一件是改名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一件是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名单”;还有一件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梨树二人转专场演出《“繁花竞放”向祖国汇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桩桩件件展示的是梨树二人转迈上了新的台阶,也证明了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唱出了新路子。县级团何以大作为?日前,记者走进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探寻它的成功密码。

传承就要原汁原味儿

梨树县,不仅盛产金灿灿的玉米,更是一块流金的艺术沃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二人转在梨树的演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780年以前,乾隆年间。从有史料记载的第三代著名艺人“双菊花”算起,到如今的二人转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院长赵丹丹,再到新近增加的13位二人转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梨树二人转已传承了整整九代,有清晰的传承谱系,更有活态的绝活绝技。据统计,梨树二人转古今文本库藏多达1791部,剧团至今还保留着旧时演出用的油灯碗、手玉子,还有第三代艺人“双菊花”手写的《小两口串门》原件……堪称一个微型博物馆。

由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保存的二人转手抄本

梨树二人转曲调丰富,形式灵活多变,语言诙谐幽默,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更不隔心”。经过近三百年的传承,依旧深受人们的喜爱。2011年,梨树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二人转之乡”。2014年,由梨树剧团传承保护的二人转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11月,剧团创排的二人转《双菊花》荣获曲艺界国家级最高奖项牡丹奖节目奖,担纲主演为年轻演员李广俊、彭丽。该剧讲述了梨树二人转代表人物双菊花的传奇故事,以及梨树二人转艺人“戏大于天”的文艺精神。现在,由双菊花原创的《小两口回门》,经过几代梨树二人转艺人的再打磨、再创作,从13句唱词传承发展为有着百余句唱词的《夫妻串门》,这部活跃在各大舞台上的剧目,立体化展示了梨树二人转原汁原味儿的传承。

冬季是演出淡季,但在剧团排练大厅里,十几名演员挥汗如雨。手绢彩扇飞舞,大板上下翻飞,手玉子响如连珠……这些都是剧团每日必练的二人转绝活儿,也是保证把梨树二人转原汁原味儿传承下去的基本功。剧团每天还要进行剧本创排、唱腔打磨、剧评会等业务研讨。

剧团演员日常排练/受访者供图

青年演员许志明带着“唱二人转好没愁事”的想法来学二人转,没想到学戏学到嗓子哑,压腿压出一堆“筋包”,直到现在已经能在剧团挑大梁,他也丝毫不敢松懈:“只要还想站在舞台上、还喜欢着二人转,我们就得接着练。”21岁的张紫琪每天练完功、学完戏都是一身的汗,她说自己在学在唱的时候感觉不到累,“脑子里、心里全都是要把戏唱好演好,我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一个能够把二人转唱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家!”

本着“传承文化,致敬经典”的初心,赵丹丹带领剧团近年来开展了二人转复排工作,邀请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闫淑平、佟长江、岳春生、周春艳、赵海燕等来到剧团为青年演员指导排练,恢复传统剧目百余部。剧团排演的吉剧《狼妻》和吉剧《古韩州传奇》分别荣获吉林省吉剧优秀剧目汇演综合剧目大奖和吉林省舞台艺术“桃李梅”优秀剧目奖。

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的人才储备,用的是“顶针儿续麻”模式。赵丹丹说,就像用麻绳编辫子,不等一根用完,另一根就已经准备好了。“功不成,不出师;戏不好,不登台。”赵丹丹说,能一直留在团里的,都是业务好并热爱的人。现有演职员82名,国家一级演职员7名、二级演职员12名,吉林省 “四大名旦”“四大名丑”9名。

“300年老树也要发新枝”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在东北口口相传的这句顺口溜,说的是二人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二人转,车轱辘菜,乡间路旁开不败”——人们亲热地称二人转为“车轱辘菜”,说的是它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二人转在梨树这片土地上唱响了近300年。有着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积淀,传承之后该如何发展?“我们不能趴在这儿啃老,300年老树也要发新枝。”赵丹丹说。

通过“二人转+”模式,剧团创作出130余部现实题材作品。“二人转+廉政文化”“二人转+红色文化” “二人转+环保”“二人转+民法典”等演出进党校、进校园、进军营……环保题材拉场戏《五嫂请客》、三农题材表演唱《黑土恋情》、民法典题材二人转《老赵家的婚事》、红色题材情景剧《老房东》等多个既叫好、又叫座的新作品成为了深受省内各地百姓喜爱的二人转“新秀”。

梨树二人转全国巡演/受访者供图

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有过小波折,二人转“不隔音、不隔语”才能“不隔心”的特点,让新作品的受欢迎过程没那么一帆风顺。剧团根据本地特色创排了以禁烧秸杆、保护黑土地为主题的剧目《五嫂请客》。一次村中演出时,赵丹丹发现台下的观众看得挺投入,但剧中的“包袱”响得不如预期。于是,她和一个大爷搭起话来——“大爷,唱得好不好?”“好。”“那你咋不笑?”“闺女,啥是秸杆?”——赵丹丹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五嫂请客》有了两个版本,城里演出时叫“秸杆”,农村演出时叫“苞米荄子”,“包袱”终于一个接一个响了起来。

“二人转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说老百姓的话,唱老百姓的心声。”赵丹丹觉得,这是剧团发展二人转的关键,也是全团努力的方向。

2023年“梨树杯”全国二人转优秀节目展演在梨树成功举办,同年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演员受邀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带去了独具魅力的二人转表演,受到了当地观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让“中国二人转之乡”文化名片更加亮闪。

不隔音、不隔语,还要不隔心

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一直有个好传统:全年有一半时间下基层为老百姓送演出,平均每年开展下基层活动达150余场。剧团的“流动舞台车”送“文化大餐”到百姓家门口。

梨树南河公园是当地老百姓夏季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剧院就以“文旅演艺+水幕秀”的特色形式在这里演出。仅2023年夏季,就开展系列演出50多场,打造了一个具有梨树特色的文旅消费空间。赵丹丹和团里的国家一级演员、“四大名旦”“四大名丑”及优秀青年演员全部上台,将传统与新创二人转、单出头、拉场戏依次呈现,其中不乏曾荣获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的精品佳作。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来到梨树观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梨树县南河公园实现了“双向奔赴”。

“听到这段二人转,我的DNA动了!”“二人转怎么不算东北Live House呢?”每周二、四、六,是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在短视频平台的直播时间,公屏上,一条条评论快速上浮,其中不乏“网言网语”,还有铁杆粉丝在评论区一条条输入唱词。开播5个多月来,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在短视频平台的粉丝已超百万人,每次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千余人,不少都是“90后”“00后”。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二人转这项悠久的民间艺术蓬勃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感染力。

剧团演员正在直播

剧团的短视频平台账号还创作了“万物皆可二人转”系列主题视频;演员们发起的二人转合唱挑战,让爱好者跃跃欲试;歌曲《大中国》配上群体大秧歌,别有韵味……这项非遗项目在短视频平台实打实地出了圈。

“我们想让大家看到的,不仅是二人转在我们这儿保护得有多好,更有承其精华的延续,不离根本的发展,以及与老百姓‘不隔心’的创新。”赵丹丹说,等到直播做得更加成熟,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还打算通过短视频平台把梨树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用二人转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助力。

“车轱辘菜呦圆又圆,踩也踩不死轧也轧不烂,一男那个一女,推动时光的磨呦……”热气腾腾的二人转,从旧时唱到了现在,从乡野唱上了舞台,转出了酸甜苦辣,转出了大千世界。在这出300年的大戏中,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正守着初心,怀揣热爱,不懈努力,脚不停歇地向前奔跑,奔向更久的未来、更远的前方。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春艳 裴雨虹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