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曾说百节年为先、四季春为始,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春节不仅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而且高度凝聚了无数人的家国情怀。每当春节临近,很多老人就开始着手准备年货,并期盼着远方的亲人可以尽快团聚。孩子们也在此时开始放假,学业的压力顿时就变得相对减轻。
商场里开始显得摩肩接踵,街道上也是车水马龙,许多人就像赶集一样地进行采购,根本就不在乎花费了多少。不过凡事都是一分为二,尘世间毕竟还有不少人生活艰难,宋代就有一位诗人因为囊中羞涩,无法以酒消愁,只好借助诗行表达内心的苦楚。下面一起欣赏他在正月里写下的诗篇:
正月初二日晴过常州
宋末 · 方回
客里三年问岁除,毗陵归路又正初。
自怜囊涩难沽酒,犹喜船宽可读书。
草比旧痕青已倍,雪成陈迹白无余。
脱寒就暖真奇事,差觉穷途意气舒。
方回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诗论家,他自幼孤贫,勤奋好学,虽然在殿试中名列前茅,却由于得罪了权贵而遭受排挤。方回早年曾担任过一些官职,晚年则流寓他乡,穷困潦倒。这首诗写于作者暮年时,反映出诗人艰难的客居生活,也表达出一份强烈的思乡之情。
诗的大意是:客居异乡三年之久,终于可以在正月之初,踏上遥远的归途,很快就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并能与亲人们团聚。可怜自己囊中羞涩,无钱沽酒,好在客船非常宽敞,我可以躺在船舱里读书解闷。
野地上长出了许多青草,也比旧时的痕迹高出了几倍;残雪消融,不见往日的陈迹。忽然间就觉得天气非常温暖,真乃一件奇事;无论旅途多么艰苦,只要能够早日回到故乡,心里就觉得非常舒坦和幸福。
开篇表达出心中的喜悦之情,“三年”乃是虚指,佳节思亲,人之常情,何况诗人流落外地多年,心中既有愧疚之意,又有叶落归根的迫切愿望。所以即使山水远隔,诗人也要不辞辛苦地回到故乡。
“毗陵”是指古代对常州的称呼,方回是安徽歙县人,他晚年曾在杭州以卖文授徒为生,此次回乡途经毗陵,即使一路风景不停变换,诗人却因为归心似箭而无心欣赏。正初,即正月之初。
“自怜囊涩难沽酒,犹喜船宽可读书”,这两句传达出诗人贫困的生活状况。离开宦途之后,诗人便失去了薪俸,也无法像农夫那样自给自足,赖以谋生的就只有依靠朋友接济,以及辛苦写作换来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不过诗人始终安贫乐道,即使在旅途中依然手不释卷。
颈联感慨时光飞逝,“草比旧痕青已倍,雪成陈迹白无余。”诗人读书有些倦了,便来到船头放松一下。当他发现冰消雪融、野草青碧之后,心中可谓五味杂陈。不知不觉间,春天就回归大地,自己不仅一事无成,而且也未能让家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实在有点近乡情更怯的感受。
“脱寒就暖真奇事,差觉穷途意气舒”,结尾彰显出诗人恬淡的襟怀。天气很快便转暖,田地里也将迎来春播,诗人感觉非常惊奇,心情也变得有些轻松,即使途中日子艰苦,他也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宋代才子的佳作,颈联刻画细腻,结尾尤其感人。或许此次还乡之后,方回就会隐居乡间,一边读书写作,一边开荒种田。美好的春天也会激发诗人的遐想,让他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笔者也在此祝愿大家在新春佳节中天天开心,吉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