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舟中赋诗,层次分明,饱含哲理,更彰显出一种旷达襟怀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1-27 05:20:33

生活缤纷多彩,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风雨交加,看似平淡无奇,却又让人捉摸不定。骚客咏士们经常会废寝忘食,甚至不顾生死,只为谱写出传世篇章。

宋代一位诗人一生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每到一处,都会忙里偷闲地观赏大好河山。秀丽而神奇的自然景观,让这位才子欣喜若狂,下面就一起欣赏他的诗篇:

船过砚石步

南宋 · 杨万里

雨中初厌箬篷遮,撑起篷来景更佳。

岸上长松立如笔,波中寒影走成蛇。

忽看云外吐银镜,一点晨光射玉沙。

却出船头聊放目,远峰无数碧横斜。

杨万里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南宋著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明白晓畅、毫无雕琢,也少见怪字险韵、生僻典故。他还经常以俚语入诗,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他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晚年的作品多反映隐居生活,非常耐人寻味。

杨万里早年学习杜甫的诗歌,后来又效仿江西诗派,最终形成了诚斋体诗风,通俗易懂,自成一派,令人称赞不已。“砚石步”位于江西吉水,诗人有一次乘船经过此地,虽然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诗人却饶有兴致地赋诗抒怀。

“雨中初厌箬篷遮,撑起篷来景更佳”,为了避雨、防止生病,诗人刚开始时只好躲在用箬叶编的船篷里。可是诗人又嫌它遮挡了自己的视线,于是又让船家撑起篷布,如此一来,诗人就可饱览两岸的秀丽风景。

一个“厌”字,表达出作者不愿被约束的心情,更显豪迈情怀。诗人虽然已经不如壮年时那样身体健壮,可是依然不改其洒脱性格,他为了更好地欣赏沿江风景,不畏风雨,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便承接前文的“景更佳”三字,进一步描绘诗人眼中看到的景象。诗人注意到岸边的植被郁郁葱葱,更喜“长松立如笔”,笔直参天,诗人真想弃舟登岸,漫步茂密林中,聆听鸟儿唤鸣。“寒影走成蛇”,描绘了江面上波涛翻涌、光影流动的变幻情形。

这两句远近结合、高低错落,比喻生动,刻画细腻,展现出杨万里精妙的文笔,也传达出诗人当时的愉悦心情和开阔视野。若是诗人一直让船篷遮挡视线,必然难以写下如此精彩的诗句,也彰显出诗人为了文学创作勇往直前的忘我精神。

“忽看云外吐银镜,一点晨光射玉沙”,第三联展现出雨后天晴的美好画面。诗人看见阴云散尽,天宇中显露出一片迷人的淡蓝色,远处的水面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此时晨曦初现,和煦的阳光拂照在江边的沙滩上,远远望去,好似铺展着一大块洁白的美玉。如此美轮美奂的图景,一定让诗人感到不虚此行。

诗人在此继续运用生动的比喻,抒写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所观察到的景象,令人仿佛如临其境,读者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一刻的惊喜和开心。

结尾值得细细品味,“却出船头聊放目,远峰无数碧横斜。”此时此刻,杨万里站在船舱里赏景依然觉得不过瘾,他又伫立船头,放眼四望,周围峰峦叠嶂、群峰蜿蜒,经过雨水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横斜”二字,形容山峰交错层叠的情形。

杨万里舟中赋诗,层次分明,饱含哲理,更彰显出一种旷达襟怀。这首七古采用平水韵的六麻韵,首句押韵,全文逐步展开,井然有序,展现出诗人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

诗人不畏江上寒风和冷雨,竟然撑起蓬盖,只为捕获创作灵感,尽显其豪迈不羁的气度。诗人似乎也在告诉后世读者:风雨过后更能欣赏到美妙的画面,人生之路曲折漫长,就像江上风景变幻不停,只有意志坚定,不畏挫折,才能最终收获满满!

0 阅读:32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