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副司令员:一野等于没有,三野相当于司令,二野四野都未设

追梦的年 2024-08-29 23:53:03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如果让去十纵,我不想当副司令员,要当就当司令员,否则还不如回10师当师长。”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梁兴初面对林总说过的话,本来组织是准备让梁兴初做副手配合,但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坚决地表达态度。

军人勇争第一的性格,在梁兴初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能从他的话里看出来一点,副司令员确实定位尴尬。

不仅仅是纵队一级,再往上的兵团、野战军编制,副司令员的位置也很耐人寻味。像一野的副司令员存在感很低,三野的副司令员干着司令员的活,二野和四野干脆就直接没设。

那么,副司令员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四大野战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二野和四野为何没设副司令员?

从字面意思能看出来,副司令员就是军事主官的副手,协助主官完善某些工作。

一支军队是否要设置这个职务,是多方面决定的。如果当下承担的作战任务比较艰巨复杂,司令员无法做到面面兼顾,这时就需要一位乃至多位副司令员来分担工作。

像刘邓大军在中原作战时,曾经有陈毅、李先念两位副司令员。

那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伤亡较大,每日承受的压力也很大,这时就需要陈、李二人协助刘伯承制定作战计划、帮助刘伯承处理日常工作等。

到淮海战役进行期间,刘邓大军的处境其实都比较窘迫,缺乏重武器,部队人数也有所不足,以至于围住了黄维兵团都吃不掉。

但是,淮海一打完情况就不同了,华野前来支援歼敌,离开时什么都没带走。

黄维兵团的大量美式装备和老兵,迅速充实了刘邓大军的实力。后来再一整训,元气基本就恢复了。

接下来的追击战,已完成改编的二野奉命进军大西南,此处没有多少国军精锐部队,作战任务并不算繁重,刘伯承凭借麾下的部队完全可以应付。

陈毅和李先念又各自另有他用,因此二野就不用再设立副司令员。

四野的情况跟二野有所区别,早前番号为东北野战军时也是有副司令员的,但那更多是出于形势的需要,为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而设立。

东野的三位副司令员分别为萧劲光、吕正操、周保中。

萧劲光抗战时期担任过负责拱卫中央的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他与林总一起出关,把他放在副司令员的位置上,代表了中央的意志;

吕正操是东北本土人士,还做过张学良的副官,他对东北子弟能起到很好的统战作用,所以也将他任命为副司令员;

周保中是抗联所剩无几的高级将领,作为在东北抗日多年的干部,他们的存在,就是红色一直在东北发展的证明,非常有代表性。

这三人其实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司令部工作,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等东野入关成四野后,吕正操、周保中两位有东北地区烙印的将领就不再担任副司令员,萧劲光则继续得到重用,成为一线带兵的兵团司令员。

而此时的四野兵强马壮,以数倍兵力去进攻中南的白崇禧集团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所以干脆取消副司令员,以免指挥机关臃肿。

二、为何说一野副司令员等于没设?

在一野的编制中,有张宗逊、赵寿山两位副司令员,但他们更多也是出于团结需要。

一野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基干为八路军120师,大多是贺龙的旧部。1947年初,国民党胡宗南集结数十万大军进攻延安,形势极为严峻。

敌强我弱之下,必须要形成统一指挥增强战力,随即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

如果贺龙在陕北,这个野战集团军司令员非他莫属,奈何此时他在晋西北鞭长莫及,中央就让原120师第358旅旅长、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1纵司令员张宗逊来挑大梁。

这三个番号的首长都是贺龙,组织这样安排,也是有打算等贺龙回来后接任,亦或张宗逊打得好,就让他一直率领这支野战部队,至少张宗逊也是贺龙这条脉络的人。

然而,张宗逊上任首战西华池,打出自身伤亡1200多人,歼灭敌1500余人的战绩,气得彭老总把他叫到跟前大骂:你这是乱弹琴,跟胡宗南这样拼下去,我们家底子都得拼光。

中央见此只能紧急部署,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新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担任野战兵团司令员。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此后统归彭德怀指挥。

命令是下了,但这支部队主要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的延续,彭老总与其渊源不深。一个空降的顶头上司,必须要有熟悉这支部队的人协助工作。

同时在领导班子中,也要有这支部队的老人承担重要职务,以此向下面的指战员传递一个信号,中央还是信任和重视你们的,并非要整体换血。

基于这些考虑,中央就让张宗逊担任彭老总的副手,协助处理好命令出发及执行方面的问题。

此后彭、张的搭档就一直延续了下去,无论部队番号改为西北野战军还是第一野战军,二人都是正副司令员。

不过,张宗逊后来长期都在一线带兵,基本没有在野司承担副手的职责。

另一位副司令员赵寿山是起义将军,他出自西北军杨虎城部,曾担任过国军38军军长。

他很早就对内部倾轧的国民党心生厌恶,1942年多次申请后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从此奉命潜伏在国军阵营中。

有赵寿山的掩护,我党在38军的兵运工作非常成功,当时38军举办过5期教导队,培养出2000余名干部,其中500多人被吸纳入党。

在赵寿山正式公开投向我方之前,38军已进行过数次起义。1945年7月17日,38军17师师长张俊振率部在河南洛宁起义;

1946年5月15日,38军55师在副军长孔从洲等人的带领下于河南巩县起义...这背后,赵寿山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赵寿山在西北极有威望,他在国民党中也有很多旧识,所以他来到我党阵营后,中央希望他能发挥更大的力量,就在1948年1月任命他为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

把赵寿山放在很高的位置,能出现千金买骨头的效果,所以即便后来番号变为第一野战军,他依然担任副司令员。

张宗逊、赵寿山的情况大致如此,可以看出他们背后的政治意义更大。

而之所以说一野副司令员相当于没有,主要在于彭老总的个人风格,他是我党少有的党政一肩挑的首长,精力相当旺盛,他决定的事情,自己就能拍板,无需与别人商议。

而且客观来讲,一野部队确实不多,即便加上华北调来的两个兵团,彭老总这种百万级别统帅也完全应付得来,彭老总可是能够指挥百万之众的统帅,所以,一野不需要协助主官的副司令员,就相当于没设。

三、三野的副司令员相当于司令员

三野的前身是华野,华野则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组成。解放战争之初,陈毅统帅的山东野战军六战五败,打泗县打不下,守两淮守不住,不少人对陈老总的指挥能力已产生怀疑。

而粟裕统帅的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歼灭了大量国军精锐,毛主席敏锐地看出两人的长短,便决定让两部合并,实现互补。

陈老总威望高,就让他坐镇统筹全局,粟裕能打,就让他专门负责军事。为让粟裕成功接过指挥权,毛主席在华野成立之初有几次电文中都明确“届时请粟提计划电告。”

后来粟裕通过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等成功证明自己,主席对他非常放心,1948年的城南庄会议,还曾想过要把粟裕扶正。

只是粟裕太过谦虚,坚持“华野离不开陈军长”,最终毛主席决定让陈毅兼任华野这边的职务,但人要跟随刘邓大军行动。

这次会议后,粟裕实际就已是司令员,接下来指挥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都打出了亮眼的成绩。

1949年全军大整编,即便陈毅已经明确接下来会负责地方工作,但粟裕仍希望老首长能在三野。所以,陈老总还是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是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

他名义上是副的,实际行使的却是司令员的权力。

总的来说,四大野战军各自情况不同,所以在人员任命方面也有区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无论如何都是为了团结、为了胜利。只要能实现这一目的,其他都不是大问题!

0 阅读:178

追梦的年

简介: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