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01)
参加南昌起义,灵宝起义的国军中将军长——刘希程
刘希程(1906-1990),别字曦晨,河南唐河人。唐河初级师范学校肄业。1924年接到其叔父,国民党元老刘莪青的来信,告知黄埔军校招生的情况,遂南下广州,同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同时考入黄埔一期的还有刘希程的堂兄刘先临。
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二营三连排长,教导第二团侦探队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九团侦探队队长,参加了两次东征。
1926年升任第三师营长,随东路军参加北伐战争,攻入福建后,调任由俘虏编成的补充第九团团党代表。攻克福州后因病离队,病愈后未能追赶上部队,就转赴上海,在上海时遇到黄埔一期同学,河南同乡侯镜如,侯镜如当时是中共党员,奉周公的指示,赴上海参与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希程随侯镜如赴武汉,任武汉国民政府武汉三镇保安总队(总队长侯镜如)连长。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刘希程随侯镜如,加入贺龙的第二十军,任第二十军教导团(团长侯镜如)第三总队总队长,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由教导团参谋长、中共支部书记周邦采(黄埔三期,唐河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攻打抚州的战斗中刘希程负伤,起义军攻占潮汕后,教导团负责防守潮州,在敌人的优势兵力下不得已突围,在周邦采、刘希程率领下,约有四,五百人在饶平北的茂芝与从三河坝撤出的朱德部会合,周邦采在征得朱德同意后,与刘希程离开部队,经厦门到上海,找到党中央。在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总工会工军部工作,当时与刘希程在一起工作的,除周邦采外,还有同样参加了南昌起义的史书元(黄埔一期)、葛天民(黄埔二期)、曹素民(黄埔三期)等人。
1927年冬,刘希程与周邦采回到河南。1928年7月,周邦采以中央长江局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在汝南组织水屯起义时牺牲,刘希程也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期间曾受邀担任岳维峻部第二军军事训练教导团教官。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樊钟秀随冯玉祥反蒋,被蒋系飞机炸死,战后樊钟秀的部队被收编为新五军,蒋介石派郜子举任军长,后开到太康缩编为暂编第二十师,不久又改编为新编第二十师,郜子举改任师长。
郜子举和刘希程既是河南同乡,又是刘希程在黄埔时的教官,刘希程投到郜子举部,历任连长、师部特务营营长,第六团团长等职,1933年该部又被改编为“剿匪军”第二纵队。刘希程随部先后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和江西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二纵队改编为第一六六师,郜子举任师长,刘希程改任该师四九六旅九九二团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六六师和第四十五师于1938年2月合编为第九十一军,郜子举任军长,刘希程任第一六六师(师长马励武)四九六旅旅长。
同年6月在济源攻坚战中因部队伤亡过大,而一六六师是郜子举的基本部队,郜子举对阵亡了这么多的老部下心疼不已,便以马励武指挥不当为名,撤了他的师长职务,由刘希程升任第一六六师师长,不久,第九十一军番号撤销,第一六六师改隶第九十三军,在晋东南太岳山区抗战多年,参加了中条山战役。
1941年10月升任第九十三军(军长刘戡)副军长,原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在中条山战役中殉国后,同年11月继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
1944年11月,第九十八军调赴贵州,隶属黔桂湘边区总司令汤恩伯指挥,参加桂柳战役,12月该军番号撤销,刘希程入陆大将官班甲级第二期学习。
1945年陆大毕业后挂了个西安绥署高参的名,后返回河南闲居。1947年末河南省增编5个保安旅,原本发表刘希程任旅长,后因故取消。
1948年,在胡宗南的帮助下,任河南省保安副司令。后于12月任第十九绥靖区副司令官兼豫西分区司令官、国防部第三快速纵队司令兼河南省政府豫西行署主任、兼河南省政府豫西办事处主任,掌握了一部分兵权。1949年6月10日在河南灵宝率部起义。
解放后任河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民革中央常委、顾问及河南省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第三届政协常委,第四至第六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武汉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990年在郑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