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凭什么把中国打得差点亡国灭种,东条英机凭50多倍的火力优势

历史海大富 2025-01-11 03:40:58

日本凭什么把中国打得差点亡国灭种,东条英机凭50多倍的火力优势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彰显了其军国主义的野心与侵略本质。

从八一三事变到十四年后的抗日胜利,日军对中国的侵扰无所不用其极。

掠夺、屠杀,暴行铺天盖地。

对于日本而言,这场战争并非偶然,而是早已策马待发的阴谋。

他们认为,找到了历史上最有利的时机,东条英机等人虽狂妄,但他们的狂妄并非空穴来风。

数倍于中国的武器、弹药、火力,这正是他们敢于肆无忌惮的资本。

日本凭什么把中国打得差点亡国灭种,东条英机凭50多倍的火力优势

从分散武装到现代军力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军队。

直到明治政府成立之初,中央政权依然无法拥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军队,只有由几个大藩联合组成的军事力量。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军事力量依旧散落在各地,中央政府只是名义上拥有对军队的控制。

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御亲兵”,从萨摩、长州、土佐三大藩中抽调约一万名精兵组成一支中央直属的军队。

政府还进行了“废藩置县”的改革,藩主的兵权被彻底取消,原本由各藩控制的兵力,

逐渐统一归中央政府管理。

至此,军队的指挥权才真正握在了中央政府手中。

经过一系列的兵役改革与军备扩充,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的陆军已拥有七个师团、共计约12万人的兵力。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的规模大幅扩展,达到了19个常备师团,约25万人的规模。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影响力,1915年,日本又增设了驻守朝鲜的两个师团,陆军总人数突破28万人。

1907年,日本制定了《国防方针》,明确提出,平时应保持25个师团,战时可扩充到50个师团。

不过由于财政问题和适龄人口的限制,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根本不可能。

到1918年,日本不得不修改《国防方针》,将常备兵力缩减到21个师团,战时最多维持40个师团。

在这个阶段,日本的陆军规模虽已不小,但与西方列强相比,其军事技术和装备仍显得落后。

因此,从1922年到1925年,日本陆军进行了三次裁军调整,目的是加强其军事技术和现代化装备。

这一时期,虽然常备军力缩减到17个师团,约20万人的规模,但却在兵种上实现了创新,引入了装甲部队、飞行器、以及高射炮等新型武器装备。

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才真正启动了新一轮的军事扩充计划。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的海军并非一个独立的军事力量,而是附属于陆军的附庸。

当时的海军更多是作为陆军的一部分,负责执行一些辅助性的任务,并未形成独立的战略体系。

直到1872年,随着“兵部省”的分设,陆军和海军才得以各自独立。

同年,日本海军成立,虽然在名义上获得了独立,但其初期实力一般。

14艘军舰、总排水量仅12353吨,配备的军官总数为171名,总人数仅为1539人。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经历了若干年的快速发展,舰队规模大幅提升,舰船数量增至31艘,鱼雷艇达24艘,排水量总计达到六万余吨,海军人员增至约15000人,并已编成联合舰队。

此时的日本海军规模有所扩展,其整体舰队排水量仍未能超过清朝的北洋水师。

从1894年到1904年,海军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伴随着战争赔款的注入与社会对海军力量的日益重视,海军的预算逐年增长。

到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初具规模,拥有战列舰6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20艘,鱼雷艇58艘,舰艇总排水量达26万吨,海军人员增至4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四大海军力量。

到了1936年,日本的海军已完成了可观的扩张,舰艇的总排水量达到7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

海陆空全面扩张

1937年,日本的陆军常备兵力虽然仍然保持在17个师团,兵员超过20万,空军则配置54个飞行中队,作战飞机接近千架,海军也依旧保持强大的战力。

陆军在中国东北部署了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骑兵师团以及5个独立守备队,除此之外,还配置了独立炮兵联队、飞行集团等,兵力遍布各地。

日本在中国的驻军和其他特种兵力加起来已达惊人的数目。

海军保持着其强大的海上优势,战列舰9艘,巡洋舰31艘,航空母舰6艘,驱逐舰97艘,潜艇55艘,舰艇总排水量高达77.1万吨。

舰队的编制更是复杂多样,包括联合舰队、各类舰队以及专门的练习舰队,其中第3舰队已明确负责对华作战,为即将爆发的侵略战争准备。

"中日战争"的爆发前,陆军的规模突飞猛进,原本的17个常备师团迅速扩展至24个师团,总兵力达到95万,预备役兵员更是高达59万。

日本对中国战场的投入尤为庞大,16个师团的60万兵力已全力赴战,而国内和朝鲜的驻军则稀薄至仅剩下3个师团。

1940年末,陆军规模再度膨胀,达到了50个师团,兵员总数激增至135万人,其中包括13个师团驻扎在满洲、11个驻扎在朝鲜及国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师团数量激增,但与之相应的却是人员规模的缩减。

日本陆军在1937年试行了三联队制的师团,每个师团的人员大约为8000至12000人,而这一制度彻底取代了明治维新以来的两旅团四联队制,后者每个师团的人员则为1至2万人。

在海军建设方面,日本也未曾放慢脚步。

从1937年到1941年,日本海军力求赶上美国海军的70%,以此为基准进行舰艇建造。

至1941年底,日本海军的新舰艇纷纷加入战列,其中包括“大和”号战列舰。

除此之外,6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37艘驱逐舰和22艘潜艇也陆续交付。

而航空兵力的扩展,亦同样让人无法忽视。

到1941年底,日本的陆军航空兵数量达到了106个中队,兵员已膨胀至约6万人,拥有各型飞机2000多架。

在海军航空兵方面,1937年年底有39个中队,人员2711人,陆基和舰载机共895架;而到了1941年底,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数量则飙升至30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占据主力,达到1800多架。

国力悬殊下的生死抗争

全面抗战爆发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与军力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过庞大。

七七事变前,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煤炭5070万吨,石油169万吨,铜8.7万吨,工业产值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

与之相比,中国的经济状况则惨不忍睹。

钢铁年产仅为4万吨,煤炭2800万吨(其中外资占比超过一半),石油生产仅为1.31万吨,铜的产量则勉强为700吨。

诸如钢铁、煤炭、石油与铜等战略性物资的产量,尚不足日本的千分之一。

如此悬殊的差距,反映在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上则愈加明显。

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军工业已达到空前的规模,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且设备生产能力可达到3万辆,造船能力为47.32万吨,造舰能力为52422吨。

而此时的中国,除了造船能力尚无详细统计数字外,飞机、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各类武器的年产量几乎为零,国力与军力的悬殊差距,实在是令人心惊。

如此巨大的力量对比,注定了这将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而这种悬殊的差距,必然反映在两国军队的装备上。

尤其在抗日武装力量的建设上,差距尤为显著。

特别是在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中,装备的不足,几乎成为其最大的问题。

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初,日军常设的野炮师团(甲种挽马师团)配备有各类火炮104门。

而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一二九师(除去三五八旅直属七七〇团外),仅有迫击炮6门。

日军的甲种挽马师团定额兵员25375人,人员构成较为完备,涵盖骑兵、工兵、炮兵、辎重兵等各类兵种,堪称一支装备精良、人员齐整的现代化武装力量。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全师9367人,仅拥有步枪4136支,轻重机枪仅122挺。

在这场巨大的军事对抗中,在枪支和弹药的配置上,差距更加明显。

以八路军主力部队为例,甚至连“人枪比”的基本要求都难以满足,许多新组建的部队与地方武装不得不依赖大刀、长矛等冷兵器进行近身战斗。

1938年5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向总部汇报枪支情况时,报告中提到的步枪种类繁多,来源杂乱无章。

七九毫米口径的步马枪共有1799支,其中汉阳造869支,占据了总数的一半,其他的则是来自奉造、广造、巩县造等各地的枪支,甚至连土枪和外俄造枪支也还在使用。

六五毫米口径的步枪更是五花八门,三八式步枪362支,湖北造小金钩88支,晋造30支,外俄造3支。

八路军的武器来源如此混杂,弹药保障的情况更是堪忧。

以一二九师为例,其步枪弹药仅有43012发,迫击炮弹药则仅有67发。

换句话说,每支步枪的弹药量不足十发,而每个迫击炮的弹药数则只有十枚左右。

此时的八路军,武器短缺、弹药匮乏、装备落后,几乎处于毫无保障的状态。

而日军却拥有着稳固的后勤保障与充足的弹药储备。

从这一点简单的比较来看,双方的武器弹药水平差距之大,几乎是无法弥补的。

这场战争,无论从武器装备、兵员素质还是后勤保障上,都注定是一场充满不对称性的对抗。

侵华战争爆发时,日本在军力、工业、兵员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对中国的侵略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生产能力,日本的海陆军拥有几乎数十倍的火力优势。

面对此等情形,日本的领导层,尤其是东条英机等人,心中便生出一种错觉,仿佛“优势在我,天下我有”。

于是,“亡国灭种”的想法便悄然成形,随之而来的是残忍的战略计划,毫不留情地将中国人民推向了深渊。

但也正是这差距,激发了中国人民及八路军的顽强抗争精神。

在严峻的条件下,尽管装备远不如敌人,八路军依然坚持着游击战术,以自己的方式与敌人周旋。

参考资料:“二战”前和“二战”时期日军兵力规模考略

张箭 张堂贵

8 阅读:5567

评论列表

抑郁的呜呜

抑郁的呜呜

19
2025-01-25 23:19

甲午战争的全面被碾压,到日俄战争日本的国运之赌胜利,大多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东亚岛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他们国土缺陷对大陆土地资源的渴望!所以我对当时的辛亥革命持保留意见的!民主革命推翻帝制是适应发展潮流的!但那个时间点,适不适合中国?是不是袁世凯的君主立宪制作为过度更适合当时的中国?可能里不会有后面的军阀混战了!日本对着一个统一的中国,可能一时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吧?

用户16xxx35

用户16xxx35

17
2025-01-26 12:47

我们迟早要灭日本的

飞沙

飞沙

11
2025-01-11 19:58

该死的清朝和慈禧差点让中华灭亡。

地主f1965 回复 01-26 19:01
如果不是中国积弱,日本就是一盘刺菜。你若他强吗

kgkg626

kgkg626

8
2025-01-29 21:30

以我对日本人性格的了解 等中国成为最强国家 日本人一定会把琉球岛和宝物全部还给中国 因为日本怕中国报复 这只是时间问题[得瑟]

大中消息

大中消息

8
2025-01-26 18:11

小日本鬼子做事无下限,骗南京和苏州的国军投降,说投降不杀,结果到了地方直接用机枪扫

用户14xxx21

用户14xxx21

7
2025-01-27 21:27

没有汉奸卖国贼,日本就会被踩在脚下摩擦,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

焦妮110_790

焦妮110_790

7
2025-01-31 21:37

提起日本人就恨得牙齿发痒,中国强大了,小日本再来试试!

苏杭吴越

苏杭吴越

5
2025-01-28 00:40

天怒人怨。日本灭亡是早晚的事[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

阿梦

阿梦

4
2025-01-29 09:51

大难之后必有大治日本人可能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人民从无到有再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要我们自己不作死日本人只能永远活在恐怖当中……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