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如雷贯耳。
作为子女,能够与父母有深刻的交流,以及在特有的含蓄文化背景下,坚守不一样的家庭教育风格,对于孩子,是不可多得的成长经历。
就像《傅雷家书》一样的传承父辈的爱,已经深深影响到不少的家庭。
令人哀痛的是,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逝世。曲终人丧,怅惘而又再度感慨,人生是多么薄凉。
众所周知,傅聪是翻译家傅雷之子。早在1954年,傅聪赴波兰进修古典音乐,开始漂泊。
和众多父母一样,傅雷、朱梅馥夫妇开始与之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两人决绝离世。
这些往来信件后经出版,成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傅雷家书》。
几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家书,从父亲的回忆与叮嘱中,追念他们一家人在文学艺术史上的留痕。
【以下是关于“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家书之节选,写于:1960年8月29日】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觉得活的有意义。
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
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
我只想提醒你几点:
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第二,永远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
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可以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再施之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
总的来说,尽管指点别人,可不要给人“好为人师”的感觉。
透过以上这封家书,我们也可以重新检视自己外在和内在的习惯。实则在婚姻内,人的自私、贪婪与骄傲,以及情欲和态度差等存心挑剔的表现更严重。
这些不好的事,我们渴望停止,但是内心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的调试。
人生难免遇到一些困境,让人想转身直接离开。但婚姻很不同,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二人认真思考并做出合宜的决定。
有时,最美好的行动就是信心。
对于每一对夫妻而言,婚礼的浪漫很快会消退,婚礼后的真实生活,才是挑战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活在上帝面前的夫妻,是彼此的属灵好伙伴。
所以,他们乐于分享信仰中的得着、在软弱时,以上帝的话来勉励。他们始终记得上帝的保守与眷顾,愿意敞开分享,并且也因着上帝更紧密的结合。
实则,属灵生命成熟的夫妻,更能活出自律的生活。
因此,敬虔的夫妻,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并且仅仅倚靠上帝,在诱惑来时仍然能坚持真理。
世人都向往美好的婚姻,这样的关系十分恰当地反映基督与教会的关系。
多么神圣且美好的关系。
婚姻往往包含着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但是愿意接受上帝在其中的修剪,成为彼此合意的伴侣,更成为更合神心意的人。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更令人悲哀的是,最后的归宿还是在异国他乡,家书算是白看了[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