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全国抗癌日|不必“谈癌色变”,近七成癌症可防可控

梓涵提醒您 2024-04-17 21:25:02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得知,全球确诊的癌症患者数量达到1929万,而死于癌症的人数增加到996万。癌症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的4月15日是世界癌症日。

不知道大家对于癌症的了解有多少呢?可能有些人会说在电视剧经常能听到,也可能有些人说身边好多人都得了癌症。估计有很多人觉得,我平时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烟酒不沾,怎么癌症还是找上我了呢?其实,癌症的出现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实际上想要做到完全预防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有综合防癌的意识,尽量减少高危致癌因素的发生。

十大预警信号,癌症早期干预如此重要

1、身体任何部位的硬结或者肿块,例如是在乳房、颈部、舌部、腹部这些部位的肿块,特别是逐渐增大的;

2、身体任何部位没有发现外伤但有出现溃疡的,尤其是长期治疗也不容易治愈的,例如这些部位:舌头、颊黏膜、皮肤等;

3、阴道容易出现白带增多、不规则出血,通常在中年以上妇女的人群中;

4、吃东西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等;

5、干咳、痰中带血,久治不愈;

6、长期存在无明确原因的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等情况;

7、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或有便血;

8、鼻塞、鼻出血、一侧伴有头痛或复视;

9、黑痣突然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表面毛发脱落,有出血;

10、无痛性血尿。

检查须知要收好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委员会早前就有提出,通过体检、肿瘤筛查早期发现,则会有三分之二的癌症可以预防和治愈,对此,癌症预防要重于治疗,有针对性地、有规律地进行肿瘤筛查、早诊是需要提上日程的。

20岁后:性生活两年后查出宫颈癌

女性在性生活开始满两年后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涂片检查(TCT)和盆腔检查。30岁以后依据风险因素——检查结果为阴性等于或大于3次的受检者,可以选择减少受检次数。

30岁后:当心乳腺癌

虽然目前乳腺癌病因并不明确,但是导致乳腺癌出现的风险因素可能与月经异常,家族遗传史,未婚未育,喜欢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有乳腺非典型增生相关,应尽可能降低这些高危因素的影响。由于女性自检受到条件限制,因此建议30-40岁的女性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超过40岁的女性进行铝靶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同时进行乳腺核磁共振。

40岁后:吸烟者每年要查肺功能

吸烟是引发肺癌的一种危险因素,2021年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建议50-80岁、吸烟史超过20年、吸烟者或戒烟15年内者,应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虽然吸烟并不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但还是建议大家主动戒烟和远离二手烟,由于肺癌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因此也不要忽略其他的因素,例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群,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积极主动进行一些肺部检查。

50岁后:急需预防结肠癌

美国癌症学会指南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常规定期结肠癌筛查。50岁以上,有腹泻、便秘、便血病史;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者也应该做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如果不适合通过该项筛查方法的人群,可以定期用CT检查结肠。

其他注意事项

男性超过35岁,女性45岁以上,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的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B超、AFP检查。建议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人群,40岁以后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胃镜。建议40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吃烫食或腌制食品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看看食管情况,发现异常可取活检病理检查。

总的来说,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想要降低患癌风险,除了要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积极参加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之外,同时还需定期去医院做防癌筛查。

参考文献:

[1] 曹毛毛,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中国肿瘤临床第46卷第3期 145-149页

[2] 叶海英,郑彦芹.肿瘤的三级预防与健康教育 [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8): 1054-1055

0 阅读:0

梓涵提醒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