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将军: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赵连军探史 2024-09-14 20:48:40

彭雪枫将军(1942年)

彭雪枫将军: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赵连军

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他主持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发展为新四军第四师,成为全民族抗战中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率领新四军第四师恢复豫皖苏边区的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1945年2月7日,淮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新四军第四师驻地大王庄彭雪枫灵堂前隆重举行彭雪枫追悼会。灵堂正中彭雪枫将军遗像两边,悬挂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挽的挽联:“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这副挽联对彭雪枫将军作出了高度评价,称赞彭雪枫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为什么“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彭雪枫同志给我们后来的共产党人树立了什么样的榜样?通过学习研究,笔者觉得彭雪枫将军至少在五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一、理想信念坚定的好榜样

理想信念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不仅决定人们的思想动机、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也为实现目标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期曾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道趋赴。”[1]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彭雪枫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者半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以青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革命者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最终立起了“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主义)”这面旗帜,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像毛泽东、周恩来等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一样,彭雪枫在黑暗中寻求着光明。他自幼耳闻目睹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欺凌,爱国忧民思想在不断增强。

1921年春,彭雪枫离开家乡先后到天津和北京求学,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2日,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辗转于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从事革命斗争。他回忆这段战斗生活经历说:“经济压迫掺和着政治压迫,短短的几年间,被人驱逐了3次,被统治者关过3次(其中一次是一天一夜的优待室,在北京),受过不知多少次的饿,挨过难以忍受的冻寒,当朋友们怜悯送钱在内自己的袋中之后,也不知有多少次背地里流泪!我愤恨极了!……我要求党派我到红军中工作。”[2]无论身处多么艰难困苦多么险恶的环境,彭雪枫从没有动摇过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党的,人民的,连自己的生命也是属于人民的。”

在红军队伍中,彭雪枫机智果断地粉碎了一起叛变投敌事件,再次表现了他绝对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1932年9月初,彭雪枫任红三军团第二师政委时,师长郭炳生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对他说“看来革命是完了”,彭雪枫反驳说:“什么,革命完了?胡说八道!革命像燎原烈火,风吹不熄,雨浇不灭,要烧掉地主豪绅,烧掉蒋介石和一切反动派,烧掉整个旧世界,革命永远完不了!”[3]不久,郭炳生企图带着随他活动的第五团叛变投敌。彭雪枫获知消息,立即冒着生命危险,带领15名战士连续行军5昼夜,终于找到了第五团并顺利带回。彭雪枫在处理这次被称为“乐安事变”的过程中立场坚定,措施得力,受到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高度赞扬,并荣获二等“红星奖章”。这是党和人民对彭雪枫忠诚于党忠诚于红军的最高奖赏。

二、倾心服务人民的好榜样

彭雪枫在一生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自己的父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他曾以学习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的体会来说明自己的群众观念。他说,当读了《农村调查序言》,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一)群众是伟大的,要加强群众观念。(二)群众之中有无数的先生,要深入群众当个小学生,学习本领。(三)群众要求、呼声,是革命的源泉,要为群众办事,要为群众解决问题。(四)群众集体活动热情奋扬,鼓舞自己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群众观念加强了,阶级意识加强了,党性加强了”。

彭雪枫认为,对于人民军队,“群众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群众,我们是老百姓的武装,也是武装起来的老百姓”;“老百姓当然是军队的‘母亲’而不是军队的‘儿子’”。他说:“我们是从老百姓中生长壮大的,吃饭穿衣,都是老百姓供给,我们离开了老百姓,就跟鱼离了水一样,是活不成的。所以我们和政府、老百姓应当同甘共苦,有福大家享,有祸大家挡。”他要求第四师指战员“对敌人如猛虎,对人民如绵羊”,应该做“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在1944年春节期间淮北抗日根据地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月中,他撰写了一副对联:“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横批“拥政爱民”,要求各部队写下来贴在俱乐部墙上,时刻牢记,切实执行。他说:“我们如果和群众失掉联系,一切工作都没有了根子。”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彭雪枫身上体现出两个鲜明特点。

第一个特点,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好事。彭雪枫一边领导反“扫荡”反顽斗争,一边率领部队大力兴修水利,在永城开挖了一条“雪枫沟”,在泗洪加固了一道“雪枫堤”。直到今天,永城、涡阳一带的老百姓还传唱着:“彭师长领导咱们挖沟打塘,水涝虫灾一扫光。‘雪枫沟’流过长清水,千年洼地变粮仓。”[4]在彭雪枫、邓子恢等领导下,从1941年7月到1942年8月间,救济灾荒方面,第四师指战员们在自己的零用钱内捐款25100元,衣服170件,救济灾民1500多户。帮助群众春耕夏收方面,第四师指战员共为群众代耕地495亩,出动人工2570个;代收麦17550亩,出动人工78570个。指战员们帮助群众耕种收割,不吃群众的,不喝群众的,让群众非常感动。当帮一位梁大妈家收麦时,梁大妈说:“大热的天,你们给我割麦,不吃饭又不吸烟,真叫人过意不去!”于是她偷偷地买了纸烟放在指战员的衣服下面,表示她的感激情意,但仍被指战员退回了。一位被救济的洪泽湖灾民说:“新四军这样好,下辈子变牛变马都报答不清!”

第二个特点是,坚决不容许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彭雪枫高度重视指战员的纪律教育,纪律制度建设,告诫指战员们:“不只不扰民,并且要和群众保持正确的关系,得到群众的爱护,最要紧的是本身的纪律严明,然后才能军民一致,互相合作,否则,群众的锄头、镰刀会不砍敌人先砍自家人的。”在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之初,彭雪枫就规定了在群众家“五不走”的纪律:水缸不打满不走,地不打扫好不走,门板不上齐不走,借东西不归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偿、不道歉不走。

彭雪枫要求爱惜民力。他说,“我们不愿也不忍多花老百姓一分钱,不愿也不忍多花公家一分钱”,一定要克服“官屋漏、官马瘦”的不良现象,纠正“公家的东西浪费一点也不要紧”的错误认识。部队在规定的预算之内,省吃俭用。从1942年初到10月,第四师共节约费用约15万余元。在吃粮食上,指战员从过去的2斤半(旧制)不断减少,最后减至2斤,一共节省粮食12万斤。为了节约民力,还规定部队“30里以内一切运输差役,一概由部队自己负担,不准派请老百姓”,极大减轻了淮北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彭雪枫要求四师部队逐步做到“少要老百姓养活,到不要老百姓养活,以至到养活老百姓”。在作战间隙组织部队开荒种地,开辟菜园,养猪放鸭。1942年头9个月,全师生产收入61万多元,秋菜又种了250亩。1944年师特务团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抗大四分校生产蔬菜自给有余,骑兵团在洪泽湖放养了3000多只鸭子,可以经常吃鸭蛋,师供给部养的猪,除自给外还余一部分到市场上卖。

三、生活艰苦朴素的好榜样

凡是与彭雪枫将军共过事的同志,没有不对他生活上的艰苦朴素留下深刻印象的。时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淮北区党委书记的邓子恢,曾彭雪枫将军追悼会上深情地说:“彭师长只知有国家民族利益,只知有人民利益与党的利益,而不知有个人利益。”[5]彭雪枫牺牲后继任第四师师长的张爱萍和第四师参谋长张震,在回忆彭雪枫时说:“以身作则,以艰苦朴素为荣,贪图享受为耻,这是他高贵的美德之一。”[6]

彭雪枫成为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好榜样,是坚强的党性修养的结果。他认为,“党性之增强与否和党性之是否有决心增强,绝对不是任着个人向党一时的‘表示’。乃是从最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实际工作中具体的表现,是从自己的思想意识上赤胆忠心的具体流露。而且党性增强也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常的不断的一直到老死都要用功夫的。”指出,要锻炼自己的思想意识加强党性,不能做“空谈家、清谈主义者、单纯的口号家”,不能“因胜而骄、而发狂、而盲动、而不可一世,或因败而馁、而悲观、而消极、而动摇、而成为失败主义者”;要“彻头彻尾铲除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失败主义、英雄思想、风头主义、地位观念”;不能“自己先不信任党,偏奢求党服从自己,当面是一套背地又是一套,开会是这一套,闭会是那一套的两面三刀”,特别是要洗刷那种“口谈党的利益,实为自己打算,对人则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对己则组织必须服从个人,只知有己、不知有党,只知有私、不知有公的那种非布尔什维克的‘布尔什维克’,非国际主义的‘国际主义’”。严肃地指出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上的根源”,“即是阶级意识不强,阶级意识模糊,亦即是党性不强,党性不纯!根源就在这里!”因此,他一再强调要加强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党性修养,首先在不能贪图享受,始终做到艰苦朴素。

彭雪枫成为共产党人生活上艰苦朴素的好榜样,是他极其严格的廉洁自律的结果。彭雪枫在提到淮北抗日根据地中艰苦奋斗精神时曾深情地说:“同志们艰苦奋斗有他们的目标,有他们的自觉性,不是盲目瞎干。你说为钱吗?没有钱。为官吗?没有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了工作,为了抗日救国,为了三民主义,为了新民主义,因之流血牺牲,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奋斗到底。”不为钱,不为官,只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幸福,所以彭雪枫带头做到了高度的廉洁自律。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彭雪枫在太原、西安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时,面对城市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千世界,仍然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期间经手的一切经费和款项,都一一认真记录清理,绝不含糊。如1937年4月28日,他专电毛泽东主席,报告“沪款30000元均收到”,除时任苏区贸易综合局西北办事处对外局局长钱之光“带走24000元”外,所余“60000元尚存此间银行”[7]。他虽然手过千金,持币过万,但却一分不沾,公私分明,因而受到周恩来总理等领导的高度赞赏。

彭雪枫无论是在部队生活困难的时候,还是在生活相对安定的时候,都始终不搞特权化,不搞特殊化。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时,第四师供给部门为照顾他的身体,用细棉布为他做了一件大衣,他坚决不要,林颖劝他体谅缝纫工人们的心意收下,但他仍执意退回,并对林颖说,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艰苦朴素,才能保持党的一贯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已经够高了,更应当注意节约,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否则就很难保持我们党一贯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还说,把衣服退回去,就是要教育后勤部的同志们,要牢牢记住,不要只关心首长们的生活,而要更多地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这是后勤干部应该具备的群众观念。

在彭雪枫眼中,一分钱、一件衣服都是事关共产党人能不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不能保持党的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彭雪枫牺牲后组织上清理他的遗物,发现只有两套军衣,一床补了又补的被子,全身上下没有一分钱。

四、刻苦勤奋读书的好榜样

彭雪枫说:“同志们一定要知道,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就不能了解抗战的规律性,就不能指导革命运动。”出于对读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彭雪枫在短暂的一生中,酷爱读书。他说:“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我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短时间一齐装进头脑里去,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他要求自己:“埋头,埋头!第三个埋头!苦读,苦读!第一百个苦读!”

1936年11月到1937年6月底,彭雪枫奉命在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他抓住这个“入党以来最清闲阶段”,读了许多书。他生动地说:“太原,可没有像北平那样多‘溜达’的地方,然而有个‘开化市场’,进去出来,总得花你四十来分钟。书摊多,光是些‘京调大观’之类的东西,这一条自然比不上东安市场。然而,这里有个‘觉民派报社’。闲来无事,拐几个弯,抹几个角,身不由己,总是进了觉民派报社。那里有新出的杂志、刊物、画报,供你‘过瘾’。临走时毛儿八分的买本杂志,于是胜利的回家了。”[8]

1939年6月,彭雪枫在领导创建苏皖边区的繁忙斗争中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诉说自己“老感到读书的时(间)少”。1941年5月,他奉命率新四军第四师转战皖东北,巩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地。期间,斗争残酷,环境艰苦,戎马倥偬之中,他仍然读书不断。对于这时的读书生活,在他写给夫人林颖的家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41年9月4日开始给林颖写第一封信,到1944年7月29日最后一封信,共给林颖写信87封,其中谈读书的多达48封。这些珍贵的家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彭雪枫是如何读书的,而且看到他读了哪些书。除中央指定高级干部读的整风文件外,信中共列出了50种中外书籍,如《论持久战》《农村调查》《列宁选集》《资本论》《战争论》《孙子兵法综合研究》《鲁迅书简》《静静的顿河》《母亲》《家》《春》《秋》《子夜》《原野》《说岳全传》等。1944年7月29日,他给林颖写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还告诉她“会中抽暇,读完《清史演义》《西汉演义》《官场现形记》诸书,甚以快意”。可以看出,彭雪枫博览群书,举凡政治、军事、历史、经济、文学作品等,他都读得津津有味。

彭雪枫不仅自己刻苦读书学习,还要求林颖认真读书,要求第四师广大指战员认真读书学习。他经常以毛泽东、彭德怀等勤于读书来勉励四师指战员们读书,对指战员们说:“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不过是一个师范没毕业的学生,没进过大学没留过洋,可是今天他的文化理论水平,全国全党有几个人比得上?他的学问怎么来的?学来的。努力苦学来的。他有病躺在担架上还在学。”他用自己收集到的6个铁皮箱300多种书刊,开办了一个“小小图书馆”,供指战员们借阅。他督促指战员们说,同志们,看看你自己,你比1943年的毛泽东同志大几岁?你就悲观失望了吗?“我想,满有前途,满有希望!问题是你不努力,没有决心。这么好的环境你不学习,这叫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自不长进!”

彭雪枫读书学习,是为了提高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军事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品质修养。他不仅多读,而且勤写,其中从1941年到牺牲时,仅收录在《彭雪枫军事文选》中的文章即达52篇,体现了深刻的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水平,无愧于军事家的称号。

五、夫妻情廉相印的好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学习彭雪枫将军的事迹,我们可以深切鲜明地感受到,彭雪枫和林颖夫妻,是我们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的好榜样。

1941年9月4日,淮北区党委书记刘子久和淮北行政公署主任刘瑞龙一起作“红娘”,将时任中共淮宝县委妇女部长的林颖介绍给彭雪枫。通过20多天的书信来往,他们于9月24日在洪泽湖的第四师驻地半城结婚,在婚后3天便分手于洪泽湖之东西了。在近3年时间里,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家书成为他们成为互相挂念的凭依,也成为他们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重要工具。林颖说:“我深深感到雪枫同志不仅是我的爱人,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在短短的3年中,他先后给我写了80多封信。他教育我怎样做一个的革命者,怎样做一个纯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既忠诚于党的事业,又具有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知识的干部,怎样做一个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彭雪枫和林颖的书信来往,始于1941年9月4日。在这第一封信中,彭雪枫即向林颖表明对自己心中的爱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在后来的书信来往中,更是几乎每封信都要围绕着这些内容,互相鞭策,互相激励。

彭雪枫始终要求林颖加强党性锻炼,廉洁奉公,不搞特殊化。他写道:“我所要求的是这样的有信心有眼光有志气的终身良伴,而决不是依念于‘温情’的梦中而‘无所事事’的小姐或者‘太太’!”他告诉林颖:“对于你,我盼望在今后的生活上更艰苦些,更刻苦些,更少在物质上讲求些,更有力的截击你那小资产阶级的享受欲的萌芽的生长!”他鼓励林颖:“我知道有骨气的裕群[9],在各方面是会谨慎小心,刻苦自励的!虽说在变乱之中生活上物质条件上受了委屈和困难,然而这是有代价的!这是我俩所以心心相印的精神之一种!我鼓励你,保持和发扬它!”1942年6月,林颖信中告诉彭雪枫想回老家湖北生孩子,他读信后异常难过,同情与神伤交织,“仰天长啸,无以自解”,最终决定不同意林颖回老家,在信中写的理由之一是:“目前部队及地方上的孕妇不止你一个人,倘若准了你,别人立刻照样援例,是准呢还是不准?”林颖听从他的意见没有回老家。生孩子时,彭雪枫因忙于33天反“扫荡”未能前往照料。孩子出生时间不长便夭折了。对此,彭雪枫心中甚为愧憾。

彭雪枫不仅严格要求林颖,同时也要林颖严格要求他。他认为“夫妇之间,那种庸俗的低级的趣味主义的态度和习性,并不能维持夫妇关系良好友爱于长久,而应互相采取一种严师益友爱侣的态度和习惯,方能保持永恒”。他在信中说,“我认为我可以做你的严师和益友,你对我也同样,我们自信,还不致那样的庸俗和低级!你不是也常写信提到反对庸俗吧?因此,凡你对我的正确的批评,我没有不听从的”。他在信中介绍自己:“离家,投军,进学,入党,最后到红军内,培养成为今天的习性:生活上的刻苦性,对物质享受的淡薄,刘少奇同志说我‘严以律己’,我没有大吃大喝未嫖过赌过,从人家手中送过来的可怜钱,消费在吃饭上了。”这不仅可见彭雪枫律己之严,也是对在期盼林颖要关注他廉洁自律的一言一行。

结婚之前,彭雪枫在给林颖的信中说:“我想,我俩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伟大的爱!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使我们的事业更前进些更收获大些,这应当是我们的神圣的目标,有了你,我足以自豪了!”结婚后,他又在给林颖信中说:“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彭雪枫的家书,让我们看到了怎样才会有良好的家风,怎样才是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员,也看到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深得民心,能够无往而不胜的原因。

[1] 《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第554页。

[2] 《彭雪枫家书》第43页。以下引言除注明外,均引自《彭雪枫家书》《彭雪枫军事文选》《彭雪枫文集》,为阅读方便,不再单独加注。

[3] 《彭雪枫传》编写组著《彭雪枫传》第125页。

[4] 《彭雪枫传》编写组著《彭雪枫传》第449页。

[5] 《忆彭雪枫同志》编写组编《忆彭雪枫同志》第5页。

[6] 苏皖边区苏鲁边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办公室编《党史资料汇编(第一辑)》第7页。

[7] 《彭雪枫传》编写组著《彭雪枫传》第241页。

[8] 《彭雪枫书信日记选》编辑组编《彭雪枫书信日记选》第150页。

[9] 裕群,林颖原名周裕群。

0 阅读:6

赵连军探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