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零后”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互联网是元凶

财经下午茶 2019-10-24 16:45:00

消费主义盛行

掏空了年轻人的口袋

近日,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的事吸引了不小的关注度。

据杭州警方通报,“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51信用卡为何使用暴力手段催收债务?要知道,他们甚至连冒充国家机关这种事都敢做。终其原因在于无法以正常手段收取债务。

在当下的社会,负责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年轻人。

年初,一篇“90后人均负债12万”的文章引起了网络热议。尽管数据真实性有争议,但年轻人有负债确实很普遍。

可能有人会认为是房贷拉高了90后的人均负债数字,然而实际情况是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才是主因。

年轻群体消费欲望过强“月光族”是一个有些年份的网络热词,意思是每个月都会花光全部收入,导致没有存款。

如今,“月光族”已不足以用来形容现在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更进一步,从零存款晋升到负存款。

有一个网络词用来形容现在一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账单式小康。

明明穷到举步维艰,但一看账单却感觉自己过得还挺滋润,不仅有吃有喝,还是不是出去玩,旅个游什么的。

这体现了很多90后的生活观念:消费欲望强到不顾自身收入的地步,没有钱就去借。

互联网金融为他们创造了条件,支付宝的蚂蚁借呗和微信的微粒贷都可以贷款,额度根据用户自身收入水平来划分。

除了两大巨头之外,还有很多互联网平台提供小额贷款。这些平台的共同特征是,审核容易,到账很快。

因此,很多花钱大手大脚的年轻人在手头拮据之时,不想着节省,而是选择向互联网平台借钱。若是能按期还款也就罢了,蚂蚁借呗、微粒贷和京东白条等都已接入央行征信,一旦逾期个人信用都要受影响。

虽然接入征信的互联网平台是少数,但那些向没有接入征信的平台借钱更危险,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就是典型代表。

“714”是指贷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

提供“714”的这些公司普遍没有从业资质。他们不担心用户借钱不还,因为他们掌握了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讯录甚至个人身份证。一旦用户逾期,就动用暴力催收手段,给借款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一些用户为了还上贷款,甚至不惜以贷养贷,从其他网贷平台借钱还钱。拆东墙补西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恶化。这样做的后果是,利滚利,数千元的贷款最终能滚到数十万元。

这类公司固然可恨,但借款人也有责任,如果不是自身的消费欲望远远超出自身能力,也不至于向这些没有道德底线的公司借钱。

沦落到去借网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年轻群体消费欲望过强也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在于,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互联网是元凶不得不说,不计后果的提前消费、透支消费正是消费主义陷阱。而互联网正是这一切的元凶。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而言,互联网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

以社交网络为例,很多人喜欢在上面“晒”自己吃喝玩乐或者是买下的名表名包名车等,而人都有跟风攀比心理,而这也是消费主义能够盛行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广告无处不在。使用微信微博、看视频或者逛论坛等,都免不了接触各种各样的广告。潮水般的商品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之下,想不消费也难。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直接让消费变得更容易。首先,支付宝和微信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线上购物,还是线下消费,只要动动手指就是一笔开销。都说移动支付方便了生活,这个不假,但也让花钱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

更气人的是,它们不但诱导你消费,还提供提前消费的机会,甚至借钱给你消费,蚂蚁借呗和微粒贷就是这么来的。

这一套“连招”下来,极大地压榨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

破罐破摔消费主义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高昂的房价和结婚育儿成本。

网上有句话,“我不是舍得花钱,而是穷得根本没必要攒钱”。这句话看似潇洒,实则心酸。

如今大城市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除了本地居民和中产以上家庭,普通人想靠收入在大城市买房堪比登天。

即便你月收入5万元以上,想在京沪地区买房也是压力山大。北京上海的房价均价早已突破5万元一平米,市中心更是超过10万元一平米。而且月薪5万元在北京上海也是妥妥的高收入,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

除了买房之外,结婚以后养小孩的压力也很大。孩子的衣食住行且不说,教育方面也是大投入。早教和幼教市场非常火爆,他们看准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开设了形色各异的课程,乐器、绘画、英语、跆拳道等等,而这背后都是父母扔进去的真金白银。

买房和结婚生子的压力使得一部分年轻人有了“破罐破摔”的心理:反正横竖也是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养不起小孩,干嘛不吃好喝好玩好?

然而,就算年轻人一时想得开,大多数人也不可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大城市买不起房就去小城市,富养不了小孩就穷养,大多数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传统的家庭生活。

而这大概算是理性的选择吧。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19-10-25 17:42

    挽救年轻人!让诱导年轻人消费的银行丶房地产大佬丶汽车制造厂买单!

    财经下午茶 回复:
    如果靠喊话能解决问题,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财经下午茶

简介:给我一杯茶的时间, 还您一个财经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