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

鲁荣的视界 2025-02-19 17:52:43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历史悠久,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买地结屋,为其建禅林,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菩提正宗寺”。天如禅师谢世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倪瓒途经苏州,参与造园并绘《狮子林图》。永乐年间,第三任禅僧如海上人圆寂后寺中和尚相继散去。嘉靖壬戌年(1562年),钱谷重访时旧址已杂乱不堪。

万历十七年(1589年),长洲知县江盈科重建旧景。万历二十年(1592年),狮子林改名圣恩寺,住持恢复了寺园内的诸多景点。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狮子林重修。康熙十八年(1679年),园林部分归张文萃和张士俊父子,寺庙和园林分开,狮子林成为独立私家园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巡游至狮子林,赐“狮林寺”匾额。1738年,衡州知府黄兴仁买下园林作为私家宅邸,取名“涉园”。

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年)起,乾隆六次游狮子林,题匾三块,写十首诗,还在皇家园林掀起模拟江南园林的高潮。嘉庆年间,寺庙部分有修缮;同治年间,寺庙时毁时修。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林部分倾圯,唯假山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园林归李平书,1917年转售给贝润生。贝润生购入后用近七年时间整修。1937年,日军侵入苏州,狮子林曾被汪伪政权占据。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1953年,贝氏后人将园林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1954年对公众开放。

狮子林空间布局巧妙,东南多山,西北多水,东侧北侧建筑密集,西侧和南侧稀疏,形成了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建筑与山水、植物相互穿插,通过走廊、围墙、洞门等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空间。

东南景区主要为祠堂和住宅区,建筑密集。有主厅燕誉堂,是园主宴客之所,为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还有立雪堂,旧为书斋或家塾,名字取自慧可和尚立雪拜师的典故;九狮峰院、小方厅、卧云室、修竹阁、文天祥碑亭、御碑亭等建筑也位于此区域。

西北景区是狮子林的庭园部分,为主花园所在地。围绕主花园建有见山楼、五松园、暗香疏影楼、真趣亭、飞瀑亭、石舫、湖心亭、扇亭、双香仙馆、问梅亭等建筑。

假山是狮子林的主要特色,居于庭院东部,面积达15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假山多以太湖石堆叠而成,形态各异,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有象征南海观音、达摩一苇渡江的太湖石峰等。

狮子林最初为禅寺园林,建筑多体现禅宗文化。如立雪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立雪拜师典故,用于启发佛学弟子尊师重道、参悟禅理。

狮子林的建筑装饰精美,从屋顶的瓦片到门窗的雕刻,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指柏轩内正中屏门的上半部镂空雕花是松鼠葡萄藤图案,寓意多子多福,隔扇正面刻有历史人物典故,背面刻有梅兰竹菊花卉图案。 

园内利用空窗、门洞等形成框景,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如小方厅两边的大型空窗,东窗外是素芯腊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随着季节变化、脚步移动而变化画面。

燕誉堂,狮子林的主厅,是园主宴客之所,为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内部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布置相异。堂前脚下有“寿”字和五只蝙蝠图案,取五福祝寿之意。 

卧云室位于小方厅西侧,为假山环抱中的方形楼阁,曾是僧人休居的禅房。从不同角度看,屋顶形式不同,造型奇特。 

指柏轩在狮子林东北角,为贝润生于民国初年所建,是三进三间、重檐二层楼阁。轩内正中屏门的上半部镂空雕花为松鼠葡萄藤图案,寓意多子多福。 

真趣亭位于古五松园南,倚廊而建,南临水。乾隆三十年南巡时为狮子林题“真趣”匾,由此得名。 

问梅阁筑于土山上,名字出自禅宗公案“马祖问梅”。阁内桌椅、吊顶、窗纹都是梅花形,阁前遍植梅树。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有“假山王国”之称。假山总面积达1153平方米,大部分用太湖石堆叠,分上、中、下三层,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宛如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狮子峰是狮子林假山群中的最高峰,形如狮子,姿态雄伟,周围还有众多形态各异的狮形石峰,与狮子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狮群图。 

狮子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是苏州旅游的重要名片之一。

0 阅读:6
鲁荣的视界

鲁荣的视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