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祖父是汉文帝。在经历了“文景之治”之后,西汉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迎来了巅峰时期。
在这种情形下,汉武帝决定向外扩展,希望能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与交往。
此时的西域已然与过去截然不同,匈奴的存在切断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西域作为其跳板,多次对大汉的边境发起攻击。
此时,大汉军队精锐强健,汉武帝自然不会对他们过于纵容,因此他开始着手准备消灭匈奴。
汉武帝为了消除匈奴的威胁,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张骞出西域在秦汉时期的争霸战中,匈奴趁着中原各势力忙于内战之际,出兵侵占了西域的大面积土地。
他们还要求西域各国每年缴纳巨额的税款,这使得西域的国家纷纷离开故土,迁移到其他地方。
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但中原地区的战争依然未见平息。
直到“文景之治”时期,汉朝才逐步走向安定,民众开始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的实力也开始缓慢恢复。经过两代人的奋斗,西汉终于逐渐恢复过来。
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对匈奴产生了讨伐之心。然而,汉武帝并非一个冲动之人,为了确保能够成功击败匈奴,他派遣了使者张骞。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创建者,他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然而,除了这一成就,张骞绝非寻常之人。
在前往西域之前,张骞已是汉武帝的官员。他的日常表现令汉武帝非常满意,因此汉武帝决定将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他。
当匈奴人袭击大汉边境时,大汉的守边士兵们可不是善茬,他们俘获了大量匈奴人。汉军通过这些俘虏,获取了许多关于西域的信息。
汉武帝通过一位匈奴降将得知,匈奴与一个名为大月氏的国家之间存在世仇,然而大月氏国实力薄弱,根本无法进行报复。
大月氏国始终渴望寻找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以便共同对抗匈奴。
汉武帝对此事颇感兴趣,他想与大月氏结盟,联手进攻匈奴。因此,他需要一个使者穿越匈奴领地,将汉朝的计划告知大月氏,以便共同针对匈奴展开攻击。
汉武帝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将这个艰巨的使命托付给了张骞。
汉武帝派遣张骞作为大汉的使节,率领近两百人的团队,穿越匈奴地区,与大月氏国建立了联系。
张骞并非胆怯之人,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汉武帝的使命,率领着使团踏入了广袤的沙漠。
然而,匈奴人并非轻易对付,他们不会忽视这支庞大的队伍闯入沙漠。于是,匈奴人迅速将张骞的整个使团俘获。
张骞作为使者的首领,被带到了匈奴单于面前。匈奴单于讥讽地对张骞说:“你以为我会不知道你此行的目的?我怎么可能允许你穿越我的领土?”
随后,匈奴人将张骞囚禁起来,把他当作苦力,强迫他戴着镣铐去做一些杂务。
张骞在匈奴的领地中困了十年,汉朝那边都认为他已经遇难,实际上他只是在匈奴的营地里遭受监禁。
尽管时光已过十年,张骞仍铭记汉武帝赋予他的重大使命。
在被俘十年之后的某一天,张骞已经与匈奴的守卫十分熟悉。利用换班的间隙,他找到了昔日的随从,带着他们逃出了匈奴的领地。
张骞最初的使命是寻找大月氏国,并与之建立联系。然而,在被囚禁的十年中,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月氏国早已迁移至另一个位置。
张骞认为自己尚未完成使命,因此决然不打算回到汉朝。他带领队伍突袭了一支匈奴商队,从中获取了一份最新的地图。
地图上显示,现今的大月氏已迁移至遥远的地区,单靠这几个人很难穿越大沙漠到达大月氏国。然而,在张骞的激励下,大家都没有选择放弃。
他们在沙漠中忍受风雨酷寒,艰辛地跋涉,很快就将食物和水源耗尽。他们无法获得食物,只能依靠捕猎来填饱肚子;没有水可饮,只能通过饮用动物的血液来解渴。
张骞的随从们在大漠中没有向匈奴屈服,反而英勇地死去。他们经过重重困难,最终抵达了此次旅程的首个目的地——大宛国。
远征大宛国张骞一行人到达大宛国后,受到了国王的热情款待。
其实,大宛国的国王早已与大汉王朝取得联系,但由于中间受到匈奴的干扰,一直无法与大汉沟通。如今张骞一行人的突然到访,使大宛国的国王欣喜不已。
最终,大宛国派人一路护送张骞等,顺利将他们送到了大月氏的国境。原本以为大月氏国会对此提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
此时的大月氏国已经对世仇不再挂念,他们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十分满足,完全不愿意与匈奴人发生冲突。
尽管遭到了拒绝,张骞并没有退缩。他在大月氏国生活了一年多,期望能够说服国王改变主意,但最终还是没有如愿。
张骞在返回的途中,为了避开匈奴的追击,特意选择了一条迂回的路线。然而,遗憾的是,匈奴的追踪能力远超张骞的预期,最终他还是被匈奴人捕获。
张骞再次被匈奴囚禁了一年多,他利用匈奴内部的混乱时机,杀掉了看守,成功逃回汉朝。这次旅程总共耗时十三年,出发时有一百多人,返程时仅剩下两人。
除了玄奘为期十七年的求经之行,没有人能够与张骞相提并论。尽管张骞这次出使未能与大月氏国达成协议,但他们所传回的信息同样极为重要。
汉武帝通过张骞所带回的消息,了解到大宛国希望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并且掌握了大宛国的特产信息。
匈奴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马匹远胜于汉朝的马,汉军因此曾遭遇过败仗。早在此之前,汉武帝就思考如何提高汉军的马匹质量。
张骞此次带回的信息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宛国的汗血马声名显赫,汉武帝打算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国换取一些优质马匹。
当然,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至少要等霍去病他们开辟一条道路后再做打算。如果现在急着换马,可能在途中就会被匈奴人掳走。
在张骞带回的西域地图的帮助下,汉武帝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他决定派卫青和霍去病率领汉朝军队出征西域,准备与匈奴展开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争几乎完全是霍去病的单枪匹马,他在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势如破竹,将敌人打得四处逃散。
在霍去病的奋斗下,汉朝成功地控制了河西走廊,匈奴人则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成为汉朝的附属国,而北匈奴则被霍去病驱赶至欧洲,去侵扰欧洲人。
西域安定以来,大汉与西域各国的交流愈发频繁,汉武帝的养马计划也随之得以实施。
汉武帝指示人们用真金铸造一匹“金马”,作为赠送给大宛国的国礼。因此,汉朝的使者携带着千两黄金和这匹“金马”前往大宛国,希望能够换得几匹纯血的大宛马。
汉武帝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但大宛国的国王已经换人,他对汉朝的到访并没有太多兴趣。
大宛国的新国君不仅拒绝更换马匹,甚至还与汉朝的使者发生了争执,最终将使者杀害。汉武帝愤怒地说道:“一个小小的大宛国竟敢这么放肆?”
因此,汉武帝指示李广利迅速带领军队进攻大宛国。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兄弟,实际上他并不擅长指挥军事。
因为各种原因,李广利第一次连大宛国都没能见到就撤回来了。汉武帝非常愤怒,命令玉门关的守军:“如果李广利的军队敢踏入玉门关一步,立即格杀勿论。”
李广利被吓得不敢再往回走。汉武帝并不是故意要为难李广利,他又集结了两万军队,准备了充裕的粮草,让李广利重新出征。
李广利的第二次征战非常顺利,途中仅遇到来自轮台国的一个障碍。轮台国挖掘了一条护城河,阻挡了李广利的军队前进。
然而,李广利直接调动了大汉的水军,攻克了轮台国。因担心自己离开后轮台国会动乱,他下令对这座城市的居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
李广利攻陷轮台国后,周边的小国更是对他心生畏惧,就连大宛国也没有与他交战。
由于大宛国的贵族们得知汉军的凶狠,于是主动将国王的首级呈上,希望与汉军达成和解。从此,大宛国成为了汉朝的领土,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每年向汉朝进贡纯血的大宛马。
自从大宛国归附汉朝以来,众多西域的小国也陆续前来投靠,避免了许多麻烦。获得大宛国后,汉军不再缺乏优良的马匹,即使遇到小规模的匈奴作乱,汉军也无需担心追赶不上。
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立即进行了屯垦,使大宛国成为汉朝的边界。
尽管在后来的历史中,各个朝代中西域与中原曾有过隔离,但由于大宛国旧址的存在,西域始终与中原保持着联系。
清朝末期,左宗棠在七十岁时启程举棺重返新疆,使西域重新归入祖国的怀抱,随后再无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