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汽车工程师决定一个人设计一辆车……

二师兄玩车 2024-04-11 14:54:10

要搁一年前,我也不会口出如此狂言。毕竟自己所学所会,和工业设计那些需要“艺术细菌”的事,八竿子打不着一瞥!

但AI发展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至少,远超我个人的想象。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废话少说,直入主题!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车的基本尺寸参数吧!比如一辆轴距3000mm、车高1500 mm、轮胎OD800 mm、车长5000 mm的轿车!

按上面的尺寸,可以在CATIA里画出如下线条:

然后,把这张图放到AI里,以此轮廓生成一些侧视图(我这里用的是Stable Diffusion WebUI,将线条作为一个Canny Control,使用txt2img,其他工具同理)。

然后,通过不同参数的组合尝试,不断生成,直到有一张能让自己满意的侧视图。

最终,我选了下面这张。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很多细节还经不起推敲,我们只是来参考这个Proportion。

接下来,我们把这张侧视图放到CATIA里作为参考,然后尝试用IMG拉出一个3D模型。

鉴于之前IMA建模的呼声也比较高,我这里就斗胆分享一个自己用IMA捏汽车外形的一个万金油的思路。

万物始于一个球~

然后,把这个球靠近Y0的面和底面删掉。

再移动到一侧,做个对称。这样,我们只需要调整半边即可。

开始调点:先把这个方盒子,从侧视图上,调整到和车差不多的尺寸,然后在前后玻璃的底端各切一刀。

来到俯视一点的视图,把y向也分割一下,比如我习惯分成三段。

接下来,把车顶区域的面挤出来。

再多细分出一些网格,然后从三个视图上分别调整一下控制点,车的大体轮廓就基本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轮眉处的做法之一。用图示工具,按ctrl多选1234四个面,向内做个挤出。

操作完效果如下:

然后删掉下面的面。

再然后,就是拖拖拽拽控制点,把这个轮廓调成轮眉的轮廓(近似圆形,可以画个草图辅助参考)。

后轮处做法同理。

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的调整了。由于我们只有一个侧视图做参考,因此大多数细节需要靠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这部分很难用语言描述成具体的操作步骤……

大概10分钟之后,模型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理论上,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

但对于“设计一辆车”这么大的一个话题来说,上面所做的内容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中,说白了微乎其微。

作为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忍不住多说两句: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画一辆好看的车,再建成3D模型,对于一个设计师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当我们要把画的图和模型造成实物时,一系列的约束就来了:

首先作为一辆车,要能跑起来,能转弯,这就需要塞入底盘、动力系统、等一系列部件;

其次,作为一辆车,人要坐进去,驾驶或乘坐,因此座椅、方向盘要塞进去,又要保证足够的肩肘臀空间;

再次,动辄几十公里上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需要这辆车足够安全,不但要保护车内的乘客,还要保护被车撞到的对方的人和车,因此一系列防撞、吸能的结构要塞进去。

在包住上述必须存在的所有要素的前提下,再设计出一辆好看的车,似乎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这还没完:

这辆车要能耗低,所以风阻对造型有要求;

这辆车要安静,所以风噪对造型有要求;

这辆车的零件要能批量生产且合格率不能太低,所以制造对造型有要求;

甚至在现如今网友拿着放大镜看车的年代,如何让一个缝隙的匹配更容易控制,都对造型有要求;

所以,满足了上述所有要求,再保证一个好看的设计,变得更难了。

然而,上述的约束,还仅仅是一辆很Normal的车的通用素质。

在这个如此内卷的年代,一辆中庸的车,是无法赢得市场的。因此,市场和产品定义的输入,也是限制造型设计的因素之一:

要有智驾,所以要布置一堆雷达摄像头传感器;

要有智能座舱,所以要布置HUD,要布置冰箱彩电大沙发;

……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有性价比,车价要低。这就意味着零件成本要低。而成本,也是对造型设计很大的约束之一。

以上内容一定程度地回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很多车企在车展上展出的概念车很炫酷,但变为量产车之后却平平无奇。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需要哪些角色做哪些努力才能保持住设计的初心呢?欢迎各位行业大佬在评论里留言交流~

(注:本文作者“Catia小狼”,一名深耕汽车研发圈多年的工程师)

1 阅读:9

二师兄玩车

简介:以自媒体之名,助力汽车融入亿万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