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一霸”齐威王传奇(一)

爱爱历史 2025-01-06 21:57:05

>>齐威王,妫姓,田氏,名因齐,战国时期田齐第四代国君。

话说姜太公封齐之后,齐国一直是姜姓吕氏的天下。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动乱,陈国公子陈完逃奔齐国。陈完谦虚低调,深得齐桓公喜爱,其娶齐国大夫懿仲的女儿,并封在田地,故称田完。田完的后代世袭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并深受齐王的赏识。公元前532年,工于心计的田无宇成为齐灵公的女婿,其和鲍氏联合先后灭掉庆氏、高氏和栾氏,又利用权力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回”的措施争取了民心。田无宇去世后,其儿子田乞也采用类似父亲的办法,使百姓心向田氏;又挑拨高、国两相的关系,致高昭子被杀,国惠子被迫逃往莒;再拥立公子阳生即位,是为齐悼公,其自任相国。田乞去世后,其儿子田常继相位后仍沿用父祖之法进一步收拢民心;其食邑比齐王的还大,后宫嫔妃数以百计,有子七十余。田氏家族从田常、田盘到田和越来越强盛。

公元前386年,田和得到周天子认可取代姜姓吕氏统治齐国,国号不变。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

公元前357年,田齐桓公去世,其子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

初登大宝的齐威王是一个敢闹会玩、纵情声色的“主”。二十一岁的齐威王为了过长夜醉饮的生活,就把国政全部交给卿大夫去打理,致使朝政荒怠,国力衰弱,还要受邻国的侵犯。比如,公元前356年,韩、赵、魏三国以田氏篡齐为由,趁齐国刚刚换主之机进攻齐国的灵丘。在紧要关头,齐威王采纳大夫的意见,采用离间之计,贿赂赵国权相太戊午,又派人去说服宋桓侯,最后,齐威王在平陆与赵、宋会晤化解了危机。但是,齐威王在危机过后依旧我行我素。

正所谓国有危难,必有贤人扶正。

齐威王的所作所为让齐国的很多有识之士看不下去了。公元前355年,大夫邹忌劝齐威王不能沉溺于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大夫淳于髡也以楚庄王的“一鸣惊人”故事相劝谏。两位大夫的劝谏收到了奇效,齐威王幡然悔悟,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吃喝玩乐什么的再也不沾边,一心一意专注于治理国家。此时是齐威王即位后的第三年。

话说到了战国时期,儒、法、道、墨等各种思想流派相继产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注定那是一个大变革时期。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各国的变法各不相同。

年轻的齐威王接受的信息多,但是很不全面具体,这使其难以辨别和取舍。一天,出身乐师、“形貌昳丽”、口才极佳的大夫邹忌主动找到齐威王,君臣从弹琴说到了治国,邹忌说:琴弦的粗细,声音的高低,手指弹拨的缓急,如果配合得好就是优美的旋律,如果配合失调就是噪杂之声;这和治理国家是一样的,为君者要积极引导,为臣民的要积极配合才是。

其实,齐威王和邹忌这次谈话只是讲了一个提高“行政效能”的问题。凭邹忌的经历和才能,还提不出系统的变革措施。

齐威王听后连连点头,其想到了自己即位以来的三年,国事交由卿大夫管理,结果却是一团糟。

那次君臣交谈不久,齐威王就任命邹忌为国相。之后,齐威王亲政的首要举措便是整顿吏治,尤其对专权的卿大夫阶层开始了疾风暴雨般的整顿。

史书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就很能够说明齐威王重视人才、选贤任能的鲜明导向。

齐国有即墨、阿地两个郡。在即墨大夫的治理下,即墨不断有田地被开辟,百姓丰衣足食,官府没有太多事情可做了。而阿地的地方官员不开辟田地,百姓贫苦交加,官府人员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似的。

齐威王经过反复、充分的调查后,最终下令诛杀了阿地大夫等主要的官员,而对即墨的地方官给予了重赏。从此,齐威王对官吏赏罚分明的名声传播四方,齐国也逐渐走向了大治。

齐威王任用贤才不拘一格,认为贤能的人才是“宝”,并提出“谨择君子,勿杂小人其间”的理念。齐威王不但看重善治的人才,更看重“决胜千里”的高端人才;既选拔出身宗室的人才,又大力选拔门第低下、出身寒微的士人;更重要的是发展稷下学宫,对各种学派一视同仁,以此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比如,齐威王称守南城的檀子、守高唐的朌子、守徐州的黔夫、“使备盗贼”的种首为“四宝”。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军事家孙膑慕名而来后即被拜为国师。

0 阅读:4
爱爱历史

爱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