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奇观:27人如何造就千军万马的假象?

建程 2025-02-16 09:32:43

话说抗美援朝,联合国军总觉得志愿军兵强马壮,夜战时更是感觉漫山遍野全是敌人,就跟虎群下山似的,气势汹汹。可实际上呢?你猜怎么着?那些看起来密密麻麻的队伍,可能也就二三十个人!这,全靠一个厉害的战术——三三制!到底怎么回事?这战术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咱们慢慢道来。

三三制,这名字听着简单,其实大有玄机。它可不是咱们脑袋一拍就想出来的,而是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宝贝! 你想想,抗日战争那会儿,咱们和日军打仗,人家装备好、训练强,单兵作战能力比咱们强多了。硬碰硬肯定不行,咋办?这时候,林彪元帅灵机一动,琢磨出了这三三制。 >最初的灵感,来自“一点两面”的战术,也就是集中力量攻击一点,两翼包抄。但因为咱们火力弱,不能扎堆,得分散点,互相掩护。就这么着,三三制慢慢成型了。

这三三制,说白了就是三人一组,呈三角形站位,一人主攻,一人支援,一人掩护。 这样一来,分散了目标,减少了伤亡,还灵活多变,指挥起来也方便。一个组不行了,另外两个组立马就能顶上。万一有人受伤,也能迅速救治。 这战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可是出了大风头! >联合国军在夜战中,经常被志愿军的声势吓到,可他们不知道,这声势浩大的进攻,往往只是几个小组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夜色掩护的结果。

这三三制,可不只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功臣。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它也大放异彩!> 庞国兴、王世军、冉福林仨战士,原本不是一个小组,却因为战况紧急,临时组成一个三三制小组,深入敌后15里,连续打了五仗,还缴获了不少武器装备!这简直就是战场传奇啊!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三三制的威力!

当然,这三三制也不是万能的。 >它最适合野战,在攻坚战中,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比如解放战争中的宝鸡战役,咱们就没用三三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所以说,这三三制就是一个好用的战术,但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它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好用是好用,但得看用在什么场合。 关键在于,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扬长避短,才能在战场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才是战争的真谛啊!

0 阅读:12
建程

建程

给你想看的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