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五一小长假来了
身边有些家长商量带孩子去xx地方旅行放松一下
还有一些家长嘴巴就像是上了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对孩子唠叨个没完
朋友跳妈就是属于后者
她告诉我,和女儿跳跳相处时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不顺眼”,特别是看到平时的一些言行举止,总忍不住想要说一说、唠叨一番
跳跳今年上高二了,平时在学校上课还觉得轻松安逸,孩子一回到家就觉得看哪哪都不顺眼
就拿这次五一小长假来说吧
跳跳刚背着书包进家门,跳妈就开始忍不住唠叨说:“你是第一次来这个家吗,怎么回家都不知道把鞋放进鞋柜”
就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挑起了老母亲的情绪、也激起了女儿的不满
妈妈觉得:“孩子都那么大了,怎么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还不如待在学校眼不见为净”
女儿觉得:“我才刚回家就唠叨,看我不顺眼干嘛还让我回家,还不如待在学校”
当神兽归家后,唠叨、爱挑刺也似乎成为很多家长身上的统一特色
比如,看到孩子打游戏就担心伤视力、影响学习
又或者,让孩子换件衣服、帮忙做些什么没有得到及时回应时,觉得孩子一长大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
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母女两个人之间的话是越说越难听、越谈关系越差
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危险”心理
父母看孩子不顺眼,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
当我们看待孩子的过程过于挑刺、狭窄时,就很难看到孩子身上的进步与优点,在教育这条路上也很容易偏向急功近利的错误方向
所以,那些看孩子不顺眼的父母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危险”心理
朋友跳跳妈就是属于这种比较危险的心理了
她觉得,孩子长大了就该懂事一些
大概也因为有了“懂事”这个标准,跳妈在看待跳跳时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你看看某某家孩子,比你还小,就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活了”
“都这么大了,还一点也不让人省心,吃完饭把碗放到厨房去呀”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看你以后怎么办?难道跟你爸一样到工地去搬砖吗”
……
就这样,不看孩子还能眼不见为净、一看到孩子就忍不住要说
而那种越看越瞧不惯的挑刺、和不顺眼心理,也让跳跳的叛逆心理愈渐增强
特别是上高中以后对父母多了不耐烦,平时还没说几句话就气呼呼地顶嘴:“好烦呀,你能不能别说话”
看着越说越叛逆的跳跳,朋友也知道不能用过激的话去刺激孩子
可是,每次一看到孩子做出某些行为时总会因为看不惯而大发脾气
而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朋友甚至觉得她好像是得了一种病
讨厌孩子、也讨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佷明显,如果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总觉得心烦、甚至感到焦虑
那么,在这样“不健康”的心理下是很容易陷入相看两生厌的恶性循环
正所谓,你对孩子的说话方式、也是孩子不久后对你的说话方式
如果父母经常看孩子不顺眼、孩子又怎会看父母顺眼呢
所以,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危险心理,当前最需要的也并不是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而是“养”出一个健康心理去陪孩子成长
心态不对、看待孩子的眼光也不对
昨天下午,晚饭过后到楼下散步时看到这样一幕
几个小朋友正围在一堆分一袋即食瓜子,有一个男孩看到后当即就冲上去想要独占
男孩妈妈见状开始批评说“跟没有吃过东西似的,不就是一袋瓜子吗?你不去凑热闹,会怎样呀”
男孩听后并没有停下动作,而是越抢越起劲,直到把其他小朋友抢哭了也没有停手
最后,还是男孩妈妈强行上前把孩子抱走才避免了拥堵场面
妈妈一边抱着男孩离开,还一边生气地说:“我管不了你了,也不想管了”
旁边有些大人也跟着摇头顿足,特别是家里也有同款调皮的孩子,那简直就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
孩子调皮到已经管不住了怎么办?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家长没有摆对心态
就孩子调皮不想管这个问题,我还采访了几个家长
他们都告诉我
其实对孩子也没有那么大意见,只不过是说了不停,次数多了也就陷入加大声音力度,加大语言威力了
可见,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看孩子不顺眼,而是和孩子陷入了权利斗争
当我们试图掌控孩子那一刻开始,家长的心态就不对,看待孩子的眼光也不对
举个例子
妈妈让女儿帮忙扫地、洗碗没有照做时就觉得很生气,甚至还不停地唠叨、说一些狠话
其实,妈妈只不过希望通过语言控诉激起孩子的同理心,可孩子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
如果我们改变心态把这份希望看作成需求,告诉孩子“宝贝,我现在需要你帮忙洗个碗、扫下地,你可以放下手里的事情帮帮我吗”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对孩子和颜悦色的诉求帮助,和一份对孩子唠叨批评的命令,哪一个方案更容易让孩子主动配合你呢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也不要忘记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心态好了,看待孩子的眼光也好了,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也就温馨简单多了
家长不要用成人思维去“嫌弃”孩子
有人说,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被家长“嫌弃”
刚开始总觉得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可真正身临其境才明白其中的苦楚
特别是女儿过了两岁这个年龄段之后,我发现自己就经常会看她“不顺眼”
比如
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做出倒挂金钩的动作时,害怕突然栽跟头摔上一跤
吃个饭非要鸡蛋里挑骨磨磨蹭蹭时,操心吃凉饭会肚子疼
走个路也要仰起头看天空的不着调时,又担心走路不小心掉进坑里
可如今静下心来回忆之前对孩子的各种不顺眼,似乎也看到了各种“嫌弃”背后的缘由
因为担心孩子,所以才会疾言厉色地发脾气
特别是在焦急情况下,相信有很少的家长还能做到心平气静
都说“爱之深、责之切”,你骂孩子的声音有多高,当时对孩子的期盼和担心也就有多深
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不健康的养育心理呢?答案很简单
当你一直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时,慢节奏孩子和快节奏家长自然会格格不入,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认知偏差
慢节奏的孩子依然会我行我素,他们喜欢调皮捣蛋,也喜欢对新鲜的一切事物更加好奇探索
这个时候好奇心强、喜欢闯祸探索的孩子也容易犯错,家长越是批评阻止,他们贪玩淘气的变本加厉想法就会越强烈
想要从根源上改变孩子的思想行为,那么家长首先就要改变用成人思维去“嫌弃”孩子
比如,遇上孩子贪玩淘气、写作业拖拉等头疼问题时,我们就降低自己看待孩子的要求
小朋友嘛,哪里有不贪玩、不调皮的,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
今天吃饭比昨天多吃了2口蔬菜,这就是改变
今天写作业比昨天积极、且早完成1分钟,这也是进步
当我们把成人思维改成用进步去看待孩子时,你会发现曾经劣迹斑斑的孩子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孩子需要在鼓励中成长,更需要在充满积极正能量的环境下扩宽眼界
你眼中的孩子是进步的,那么孩子就会在进步中成长,并且这个进步空间还是随着眼界的开阔而不断提高
看孩子顺眼需要从懂得欣赏开始
怎样才能跳出看孩子“不顺眼”的这个怪圈?
除了改变思维、和心态之外,看孩子顺眼也需要从懂得欣赏开始
小朋友的世界是好奇的,他们喜欢调皮捣蛋、也喜欢惹是生非,因为这些感官体验可以更好地满足探索欲望
而在孩子好奇探索这条路上,家长也要意识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改变身份
特别是和孩子一路相处的过程中,你是用家长的身份命令他们,还是用朋友的身份沟通商量,最终所形成的结果都是完全不同的
想要看孩子“顺眼”,改变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小细节
如果觉得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隔阂,或者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总想挑刺,那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把视线放在如何让孩子听话懂事上
试着给自己和孩子创建一个新的身份,比如伙伴、朋友
有位妈妈曾经就这样告诉我
如果你觉得和孩子之间无法沟通,或者总是看孩子不顺眼了,那就把它看成一个“不靠谱”的小领导吧
刚开始还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当我试着去尝试改变身份后,发现自己的眼界就没有那么狭隘了
孩子不听话、或者特别固执时,那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与见解,耐心地听一听、等一等,当一个愿意说、另一个又乐意倾听时,哪里还有什么针锋相对了
所以,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危险”的心理,家长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心态,更需要从改变身份开始和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是建立一切的开端,只有孩子愿意跟你分享,有了信任做铺垫的关系才能长远
特别是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他们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如果家长的眼界太过狭窄,又或者对孩子的评价总是不太客观,这些都是不符合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
正所谓,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孩子的成长规律就是在自主、自信中迎难而上
只有家长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调整到平等状态,一样的认知水平、同等的角色角度,大家才可以更加客观、平等地看待问题
所以,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慢节奏、细功活,拒绝急躁、避免情绪化,这才是对孩子的正确期待、真正陪伴
那么,关于父母总看孩子不顺眼背后的真相,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