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钓鱼台没鱼可钓”,陈永贵听后心领神会

论史观事 2024-03-29 16:07:19

1964年3月底,毛主席到河北邯郸进行视察,在邯郸火车站,时任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和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向他做了工作汇报。

尤其陶书记当时向毛主席介绍了农民陈永贵的事迹,更是让伟人眼前一亮,并且饶有兴趣地记住了这个农民的名字。

那么陈永贵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会引起毛主席浓厚兴趣?而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的历史上源于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出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岁月,不过与此同时又是一段全国人民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年代。

在此期间,涌现出了无数的典型个体和典型群体,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比如代表工业战线和农业战线的大庆和大寨。

而陈永贵就是带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走出困境的党支部书记。

当时在他的号召下,老百姓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了十年的时间把农地都建成了稳产高产的梁田,并由此产生了大寨精神。

大寨位于晋中市昔阳县,是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边缘的一个村庄。

解放前,这里是全国万千村子中最穷的一个,地处偏僻,土壤贫瘠,七沟八梁石头多,导致很多村民都以乞讨为生。

不过事实最终证明,大寨村的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人定胜天”。

从1953年开始,时任支书记的贾进才就带领村民治山治水,花了好几年功夫让大家实现了基本温饱。

哪知1963年那年,却成了大寨的灾难之年,不仅爆发了洪水、风灾,而且雹灾、霜冻也接踵而至,可以说大寨被蹂躏得惨不忍睹、面目全非,村民们十分痛苦。

然而,时任党支书的陈永贵却不畏困难,他乐观地对乡亲们说:“只要有了人就甚也不怕,一切都会有的,困难也会克服的,我们可以再建设一个新大寨。”

随即,村委班子也提出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的 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就这样,村民们在陈永贵带领下,每天轮流换班,肩挑土筐、铺土造田,抬石筑坝、引水浇地,克服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

当时因为没有钟表无法确定时间,大家就用香,烧一根香就是一个小时,两柱香完了就差不多就该回家了。

吃饭也非常简单,早上小米粥,里面加点糊面,再配点酸菜,由于没有油水,村民也时常饿肚子出工。

尽管如此,村民硬是坚持了五年,使出愚公移山的顽强精神,最终使山河易色、天地改观,将一座座山头改造成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

1964年3月,毛主席南巡期间,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就把大寨的情况向他详细作了汇报,并且夸赞道:“陈永贵是真是一个杰出的农民,他带领群众搞集体生产,年年都有新方法,硬是把一个穷疙瘩的地方变成了香饽饽。”

对此毛主席非常感兴趣,他还兴致勃勃地问:“陈永贵识不识字?”

陶鲁笳说:“他起初不认字,直到43岁才被扫除文盲,如今能读书看报。”

“好啊,真不错,别看识字不多,干的事情可不少。”毛主席夸赞道。

很快,大寨村和陈永贵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也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于是在“农业学大寨”的一声号召下,大寨顿时声名鹊起,参观者络绎不绝。

当时除了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前来视察工作外,还有文艺界的前辈,国外元首、政要也纷纷来到大寨观摩体验,他们无不感叹陈永贵将腐朽化为神奇的惊人之举。

而陈永贵也连二连三的到北京作报告,并且场场爆满,反响强烈,他的名字响彻全国。

1964年12月,陈永贵到北京参加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当会议结束后他准备回驻地休息时,突然接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

当时周总理喊住他说:“永贵同志,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主席特意请你去吃饭。”

可想而知,陈永贵激动的难以置信,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农民,会接到毛主席的邀请,于是他赶紧洗把脸收拾干净,就跟随周总理一同前往。

在休息室,已经有许多同志和领导人坐在那里,陈永贵感觉非常紧张。

不一会儿,毛主席面带笑容从外面进来,在同大家一一打招呼后,他径直来到陈永贵面前,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永贵好,五十知天命,你搞出一个大寨,记不了不起啊!”

此话一出,陈永贵竟然不知道说啥好了,顿时热泪盈眶,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

在宴会上,毛主席举杯说:“今天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一顿便饭,大家开怀畅饮啊!”

听着毛主席朴实的话语,陈永贵也放松下来,而毛主席见他很拘束,就热情地不断夹菜,简直让陈永贵受宠若惊。

陈永贵为人光明磊落、不徇私情,在他主政昔阳12年,执掌大寨21年期间,其口碑一直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1975年1月,陈永贵去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后周总理找到了他,说了一句足以让他震惊的话:“永贵同志,党中央决定让你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

陈永贵一听连连摆手:“不行啊总理,我文化水平太低,哪有资格当这个副总理!”

“不能这么说,你是党员,需要接受党的安排,再说了群众对你都是十分认可!”

就这样,陈永贵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全国农业,并根据安排,住在了钓鱼台三号楼。

由于已经是中央首长的身份,陈永贵开始倍受关注和保护,但他觉得自己这样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于是便向毛主席提出搬出钓台。

看到陈永贵如此高风亮节的品质,毛主席非常高兴地说说:“这很好,钓鱼台无鱼可钓嘛!”

对此,陈永贵心领神会,他知道,毛主席这是同意他搬出钓鱼台了。

其实,按说陈永贵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应该享受规定的一切,比如把农村户口迁到北京,或者拿国家工资。

然而对陈永贵来说,大赛就是他的根,他的一切,所以坚持不迁户口,也不拿国家工资,最终国务院无奈之下决定每天补助陈永贵1.2元。

1980年9月,陈永贵请求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并且得到了批准,卸任之后,他开始过起了平实随意的晚年生活。

1986年,陈永贵去世,享年82岁。

0 阅读:0

论史观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