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和弟子3段对话,能解所有的迷茫和焦虑

阳明心学之一体之仁 2023-12-09 14:42:51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王阳明和孔子一样,未立文字。《传习录》为阳明弟子所作,书中收录的是阳明师生日常对话和信件。

今天,小编从中精选王阳明和弟子8段对话,让我们一起领悟哲人智慧。

01、关于情绪

弟子曰:有所忿懥,如何?

阳明曰: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译文:

弟子问:情绪不好,愤怒怨恨怎么办?

先生说:顺其自然,不要沾上主观意气,就能保持本心的平静。

良知说:

愤怒的情绪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

但是如果任由自己发泄情绪,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王阳明给出的方法是:戒掉主观,人尽量不要把自己代入。

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人的情绪就会减弱很多。

莫言得奖之后,很多人对他进行攻击。

莫言却毫不介意。

他说,大家骂的不是我,而是一个大家眼里的作家“莫言”。

我和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莫言”。

这其中的疏离感,让莫言在诸多诋毁中,依然活得自在潇洒。

苏轼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会旁观,让自己跳出来,人生才能不被情绪控制,不被愠怒左右。

02、关于工作

弟子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阳明曰: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译文:

弟子说:先生的学问很好,但是平时工作太忙了,没空修习。

先生说:学问不能脱离工作,在工作中修行,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脱离了实际事务,那修行就没用了。

良知说:

提起工作,很多人想起的就是乏味、机械、心累。

但王阳明却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把工作中遇到的烦恼,当成磨炼自己心性的机会;

把工作中的怠惰懒散,当成改变自己态度的试炼;

把工作中的愤怒委屈,当成放大格局的磨砺。

稻盛和夫说: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工作是用,修身是体 ,用成长的心态去工作,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03、关于放下

弟子曰:去草如何一循于理,不着意思?

阳明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译文:

弟子问:如何去掉心里的杂草?

先生说:杂草有害,当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尔没有清除干净,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里就会越乱,心中盯着那一块未除的杂草,那心中就杂念丛生了。

良知说:

王阳明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被朝廷征召平叛。

某种意义上,他成了朝廷的兵器。

老子曾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大战之后,看到战场上的死伤,王阳明总是出现一些懊悔、内疚的情绪。

这些纷乱的情绪,就是心中的杂草。

王阳明认为:如果总是沉溺在这些情绪中,人往往会失去未来。

与其纠结后悔,不如恢复战后秩序,还百姓以安乐。

人生总有不如意,谁都有痛苦纠结的时候。

这个时候越是在意,越容易被负面情绪控制。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