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并举丨统一德意志的普鲁士王国,如何依靠这一政策笑傲欧洲?

温史司 2020-09-29 18:37:48
引言

德意志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军事实力匹敌英法等国,然而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并非一蹴而就的。欧洲历史上的德意志曾经是个小国林立、烽烟四起的封建王朝,普鲁士王国作为这些邦国中的一份子,致力于统一德意志。

在历史的推动下,1871年,普鲁士王国完成了统一德意志的伟大目标,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在俾斯麦、威廉二世的改革中,日益强大。德意志帝国的军国主义色彩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德皇威廉一世改革军制,为普鲁士王国的军事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血宰相俾斯麦更是通过大陆外交政策,加速德意志的发展。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因此史学界普遍认为军事实力是普鲁士王国崛起以及统一德意志的重要手段。其实不然,再强大的军事实力也需要国家经济实力的配合,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普鲁士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其粮草先行的关键所在,因而探究普鲁士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普鲁士王国的崛起。

18世纪,普鲁士王国初立,列强环伺,随时都有灭国亡种的可能,因此自建国伊始,历代普鲁士国王都将军队建设放在国家发展首要位置,但是维持一支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金钱与粮食。

为了实现强军目标,普鲁士采取了重农、重商、重工等一系列举措,为普鲁士王国境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完美促进了普鲁士王国的强大,以及后来统一德意志。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一看普鲁士王国所采取的政策,如何影响未来的德国雄狮?

(普鲁士士兵)改天换地,重农爱农,普鲁士王国统治者一改往日压榨农民的行为,颁布法令善待农民,刺激农业生产

1、善待农民

农业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脱离了粮食,任何国家都无法生存。普鲁士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增加国家税收,腓烈特二世更是颁布法令,强调保护农民。

在此之前,普鲁士王国一直都是贵族容克阶级统治着底层人民,他们时常因为农民交不上税赋,便将农民驱逐领地,在普鲁士早期历史发展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事情。但是随着腓烈特二世一声令下,容克阶级不再驱逐农民,而是善待农民,寄希望于他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此后,腓烈特二世又废止了农民的农奴身份,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提高农业产量和国家财政收入扫清了障碍。除此之外,他还大力推行农业新举措,像是开垦新土地、移民农业区等,全力发展农业,普鲁士王国的经济实力在他的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后他又通过多次对外征战,扩大普鲁士疆域版图,让领土内的省份贯彻落实农业发展新策略,进而增加国家收入。但是好景不长,普鲁士在耶拿战役中,遭到了法国军队的痛击,一时间王国岌岌可危。

(腓烈特二世)

风雨飘摇之际,施泰因和哈登贝格先后担任普鲁士首相,进行改革,挽救了危难中的普鲁士王国。农业改革作为普鲁士改革的核心,因而被两位首相极为看重,他们贯彻腓烈特二世的农业政策,善待农民,解放农民,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废止了按照出身划分等级的制度,实施了财富划分等级的新制度,这让许多勤劳的农民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施泰因和哈登贝格的农业改革,对普鲁士王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力,不仅摆脱了阶级差异的束缚,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量,普鲁士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2、 土地上的变革,改善农业经营方式

普鲁士政府在推行善待农民政策的同时,积极尝试改革土地经营模式,国有土地普遍实施租佃制,德皇威廉一世执政时期,以法令的形式宣告国有土地不可买卖,统一由政府工作人员管理,私人领地未经允许,不可肆意侵占。

威廉一世实施的土地国有化、保护私人领地,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国家政府对于土地的处置权,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贵族阶级私人土地的分散性。最后在国有土地上实施租佃制,全面刺激农业经济发展。

18世纪20年代,农场主汉斯·兰特晃在偏远地区建立了一个农场,然后将农场租佃给农民,农民只需要按照租佃面积交付租金即可,不需要承担额外的徭役,就这样,农民租佃土地持续了十年之久。

(如今的德国农业)

普鲁士农业在租佃制的刺激下,再次发生了质变,改革后的土地经营模式,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产量。既增加了农业税收,又让广大农民获得了财富,普鲁士王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农业发展向资本主义进发。

商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头戏,普鲁士政府实施各种政策,全力助推手工业发展,借此增加国库收入

普鲁士政府重视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毕竟欧洲商业贸易发达,早期的远洋航海贸易就发生在欧洲大陆。手工业作为普鲁士商业发展的核心,受到重点照顾,历代普王执政期间,都会给予手工业发展特殊政策,普鲁士大选侯在位期间,更是将手工业作为商业发展的领头羊。

威廉一世时期,严禁从手工工场征兵,后来一度演变为禁止在城市中征兵,这些生活在城市的青壮年是商业发展的主力派,因此决不能碰。一旦将这些人送外战场,谁来帮助国王赚取财富,商业行为所带来的税收,绝不是一两场战役能够获取的。

在历代普王的注视下,国有手工工场建立起来,这些国营工场不仅可以得到政策上的优惠,还能时常举办手工业大会,进而获取更多的关注,进一步促进手工业发展。德皇威廉一世临终前仍不忘嘱托后人,大力发展手工业。

(德皇威廉二世)

历史证明,威廉二世听从了父亲的意见,他继位之后,大力修建手工工场,尤其是那些数量稀少的手工工场,手工业似乎成为了那个时期的香饽饽,威廉二世在整治军队的同时,经常前往手工工场,视察业务,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工厂,还会给予表彰奖赏。

在满足国内手工业制品需求的同时,威廉二世还将大量的手工业制品出口国外,由于威廉二世痴迷于马汉的海权理论,因而建立发展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海军舰队。

大量的手工制品、工业制品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运往亚非国家销售,远洋贸易是那个时代最为典型的商业贸易形式,不止普鲁士,英国、法国、西班牙,这些西欧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远洋贸易。

为了持续增加国库收入以及帮助受困的工场主,威廉二世利用国家资金补贴那些工场,博览会、兵工厂、贸易中心接连出现,为了保障货物运输的便利,又修建了跨境公路、港口。这些基础设施加速了普鲁士商品的出口速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18世纪初的德国军舰)

此外,为了获取更多先进的工业技术,普鲁士王国吸收了众多外来优秀人才,许多在邻国犯事的人才,都会选择到德国进行政治避难。这些人富有学识,给德国手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饰品工场、纺织工场不断出现,普鲁士王国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了德意志邦国中的领头羊。

改革关税,普鲁士王国统治者运用极端的税收制度,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国外商品流入

税收,国家公共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普鲁士国王为了保护本国商品的利益,采取了别样的关税政策。对于那些进口的外国商品增收额外的关税,借此限制国外商品的流入,而对于那些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普鲁士商品,海关政府则会给予一定的优惠,便于达到刺激商品出口的目的。

举个例子,腓烈特二世在位期间,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发展,利用极高的关税限制他国的纺织品流入。这种做法看似合理,但从长远来看,破坏了本国纺织业的技术升级。

(普鲁士军队)

1818年,为了打破德意志帝国境内各邦国的关税壁垒,德皇颁布了新的税收制度,新的税收制度废除了原先大小不一的税率,统一了商品的税率,并制定了一份详尽的进出口税率表。

普鲁士工商业在统治者的精心呵护下,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远销海外的工业制品为普鲁士政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财富,国内的农业产量大幅提升,满足了国内军队建设的所有需求,为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提供了物质保障。

结语

普鲁士王国顺应时代的潮流,大力发展农业、工商业,为军队建设、工业制造、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毫不夸张的说,普鲁士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德国史》

《腓烈特大帝》

《钢铁帝国:普鲁士的兴衰》

0 阅读:10

温史司

简介:还原历史最真实的一面,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