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加速,全球的能源需求正在迅猛增长,而我们熟悉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正面临枯竭。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更是让人们意识到,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已经难以为继。
而在这一背景下,钍,作为一种未来可能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元素,正在逐渐走入科学家的视野。2025年,中国计划开建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设计最大热功率达60兆瓦。那么,为什么是钍呢?为什么科学家会对这一元素充满期待呢?
高效 安全 环保要了解我们中国为什么重视钍资源开发,就要先说说钍的强大本事。作为一种新型核燃料,钍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完胜它的“前辈”——铀。
铀-235在地壳的含量本身就比较稀少,且需要复杂的浓缩技术才能使用。而钍则不需要繁琐的处理工序,它本身就可以通过吸收中子转化为铀-233,用于核裂变反应,实现高效“燃烧”,利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洛·鲁比亚曾这样夸赞钍的威力:仅仅一块拳头大小的钍,就能给整个伦敦供电一整周。100吨钍燃料可替代2.5亿吨煤炭,1吨钍裂变的能量就相当于200吨铀或350万吨煤!
而且,钍在安全性和环保方面也远胜于铀。传统铀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释放出高放射性废料,而钍燃烧产生裂变废物不仅少,其放射性也远低于铀。
钍的核废料比铀少50%,毒性周期仅约200年。相比之下,铀废料的毒性周期动辄上万年,处理难度极大,而钍废料则更易处理,大大减少了长期储存和泄漏的风险。
此外,钍资源在地壳的储量也非常丰富。数据显示,钍在地壳中的储量大约是铀的三到四倍。在中国,已探明的钍资源储量约为28.6万吨,居世界第二。
单是白云鄂博主东矿储存的约30万吨钍,就足以让中国使用5000年之久。相比需要依赖进口铀的国家,中国丰富的钍资源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能源自主权。
中国的技术突破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进行过钍基熔盐堆技术的研究。不过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项目一度中止。直到2011年,中国重启了钍基熔盐堆的研究,并将其纳入了国家战略性科技专项。
熔盐堆,顾名思义,使用的是熔融的盐作为冷却剂,这和传统的核电站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完全不同。熔盐的优势在于它具有高温,低压,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这使得熔盐堆更加安全。钍基熔盐堆正是结合了钍的高效燃料和熔盐堆的安全性,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的一个亮点。
在这一技术路线上,中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位于甘肃武威红沙岗工业区,工程主体已顺利完工,并成功获得了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许可证。
该项目的目标是为未来的大规模商业化钍基熔盐堆积累宝贵的技术数据。中国计划建设一座10兆瓦的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最大热功率将达到60兆瓦,预计将在2025年动工,并于2029年首次临界满功率运行,这也将是全球第一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
该项目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将为高温制氢,工业热能应用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钍能源产业链。这种多用途的能源开发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多功能钍基熔盐堆除了为工业提供热能,生产清洁氢气外,钍基熔盐堆还可以用于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产品。在全球都在努力减少碳排放,追求碳中和的背景下,钍基熔盐堆的这种多用途特性,让它在能源转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
钍基熔盐堆不需要依赖水作为冷却剂,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干旱地区甚至地下建造,这种灵活的设计非常适合那些水资源匮乏的地方。
而且,相比传统反应堆,钍燃料的反应过程更加安全可控,熔盐作为冷却剂本身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堆芯融毁,还能在系统过热时自动关闭反应,确保安全,大大降低了重大事故的风险。
此外,钍基熔盐堆还能够将传统核电站的废燃料加以利用,这意味着钍基熔盐堆不仅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还能够解决部分核废料问题。
放眼全球,中国的钍基熔盐堆项目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代表了未来能源格局的巨大变革。尽管美国,印度等大型工业国家也在加速钍能源的研究,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毫无疑问将为未来全球能源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尾可以说,钍能源的崛起为全球能源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中国在2025年开建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未来能源结构的一次前瞻性布局。
钍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核燃料,正在逐渐打破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全球提供一种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选择。或许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钍将成为全球能源的主角,带领人类迈入一个更加环保,安全的能源新时代。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