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揭阳人特励志,考了一辈子终于在98岁中举人

金城历史 2025-01-07 16:34:31

原来还有个更励志的,记得金城前面诐过,枫溪人刘起振,他一生都在考试中,70岁中举人,88岁中进士。揭阳还有一位更励志的,估计已经没有人能超越他了。

揭阳曲溪陇埔有座太史第,主人名叫:江尚,字凤鸣。他才是真正考了一辈子的试,江凤鸣一直考一直没中举人,不过他毅力过人,97岁那年,他再去考,还是没考中,那年广东乡试,九十岁以上的就有四人,全国各省参加考试,七十岁以上的有四十人,这些人都没有考中。隔年刚好碰上乾隆己酉年恩科,有人将这个情况上奏给乾隆,乾隆钦赐他们为举人,江凤鸣也被钦赐翰林院检讨,这也就有了这座如今看到的太史第。

科考你可能经常听到,恩科,你估计就没有怎么去留意。恩科其实就是在正常科考时间之外,皇帝逢庆典时候,再开放一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考,这个例俗自康熙六十万寿开始,雍正期间也举行过一场。到了乾隆时候就非常频繁,自己寿诞来一场,皇太后寿诞也来一场,特别到了乾隆后期,连祖先寿诞也来一场,其频繁程度不亚于现今的购物节,什么618、718,双十一双十二等。

为什么要加插恩科,金城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目的,康熙开创恩科那会,是因为人不够用而设立的,雍正遵循古训也来一场,到了乾隆时候,刚开始是为了显摆,显示皇恩浩荡,体恤学子。到了后来,乾隆已经到了不得已,为了维稳而进行举行恩科。

科考是古代人翻身的唯一途径,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繁荣,清朝人口直线上升,乾隆时候,每年参加科考人数倍增,朝廷机构已经过于臃肿,社会上还有大量举人没事干,没官位空缺当。导致只能缩小考中的比例,上升空间就变小了,就像现今,机会是考公最吃香,人人都挤了过去考。晋升如果太单一,太多的人考不中就会产生这个人群的不稳定,在乾隆时候,就发生过很多次落考学子闹事的案例。

出现这些事之后,乾隆老不仅不改变制度,反而以增加恩科,来让学子们感觉机会多多,年年考年年有希望寄托,到了乾隆晚年,他直接开挂,恩赐那些70岁以上的考生,还没考中也算考中,让学子们感觉就算是没能考中,到了年龄也能当官,能够光宗耀祖的错觉。短时间,乾隆这个做法可能还真起到一定作用,转移了暂时的矛盾,不过祸根就传递到清朝后期,这里面造成吃皇粮的越来越多,社会矛盾越来越多。清朝灭亡也成了必然的结果。

0 阅读:63
金城历史

金城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