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延续走弱趋势,玉米减产论调再起,秋后必大涨无疑?

雯燕评趣事 2024-07-27 09:54:37

近期,国内玉米价格整体依然延续了震荡下行的趋势。当然,近期部分主产区的产情变化也让市场的心态有所分化,甚至出现了玉米价格“秋后必大涨”的观点。针对近期玉米价格的走势以及“秋后价格必大涨”类似观点,新农鸣说说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玉米现货价格延续走弱趋势

从价格的驱动逻辑来看,近期,虽然华北部分地区的购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阴雨天气的影响,但贸易商整体的出货心态依然偏向于积极,再加上期货价格的持续回落也对市场心态带来了利空影响。另外,湖北地区春玉米上市,价格和东北、华北玉米价格相比有优势,市场供应还是比较宽松。

需求方面,价格是越跌越不敢买,不管是养殖端还是深加工企业,对采购都比较谨慎,普遍采取压价收购这样一个策略,进而导致玉米价格的重心不断下移。

分地区来看,近期东北贸易商对高水分粮源仍有出货需求,随着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下跌10-30元/吨不等,加剧了市场的看空心态,进而带动贸易商降价成交。截止7月25日,东北市场玉米主流成交价格元/吨,较上周下跌10-20元/吨。

北港方面,由于销区采购积极性不高,港口贸易商少量运作,本周港内收购价格先涨后跌。截止7月25日,北港港内贸易商主流收购价格,较上周下跌元/吨。

华北方面,目前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按需采购而少部分企业消化库存,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之下,玉米购销活跃度不高,玉米价格小幅下跌10-20元/吨。但河南、安徽地区由于天气转晴,贸易商出货意愿提高,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下跌比较明显,累计跌幅达到了20-80元/吨不等。

本周西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上周普遍下跌元/吨。供应方面,贸易商库存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新疆地区的贸易商,出货积极性较高,玉米价格下跌明显。

由于产区价格下降,带动南方地区价格跟随产区下调,叠加南方春玉米陆续供应市场,购销心态偏谨慎。本周南方地区主流成交价格,较上周下跌20-40元/吨。

近期玉米价格易跌难涨

从供应来看,近期华北市场的玉米供应依然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玉米有效供应依旧有限,但随着价格下跌,近期东北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市场供应整体或将增加。

从需求端来看,虽然原料玉米价格下跌,减轻了深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但由于成品价格的降幅大于原料玉米价格的降幅,加工利润不增反降,进而导致开工负荷下降,企业对原料玉米采购积极性不高,多以消化库存为主。饲料企业目前采购心态谨慎,少量补库,另外有进口玉米拍卖继续进行,增加市场供应,利空国内玉米价格。

从心态来看,近期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连盘玉米2409主力合约在一周的时间下跌了44元/吨,带动市场看空心态增加,部分贸易商在此心态的影响之下,近期出货意愿或将继续提升,利空玉米价格。

综合以上因素,新农鸣认为,近期玉米价格依然是易跌难涨。

“玉米减产”论调再起,秋后玉米必涨无疑?

近期,在网上经常能够刷到一些网友的观点:玉米减产已成定局,秋后玉米价格必大涨无疑。在新农鸣看来,至少到目前这样讲,还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今年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自然灾害,但干旱和内涝出现的频率要比往年高得多,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旱涝急转的现象,特别是部分主产区例如黑龙江等地,玉米苗情和往年相比,可以说是非常不理想,但仅仅依据这个观点来判断玉米秋后必大涨还为时尚早。

首先,减产这个观点我是支持的,但是减产幅度是多少?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统计结果。7月24日,韩俊部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受灾面积的确高于去年,但成灾面积同比减少了600多万亩。从这点来看,至少在目前来看,灾害造成的影响是可控的。那么,秋后玉米价格必大涨的观点至少在目前仍然是毫无根据的。

其次,近几年,很多从业者经常犯主观错误,看到自家门口的产情,就认为全国情况均是如此,并因此而错过了最佳的收购和售粮时机。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每年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将近6.5亿亩,各地气候又不尽相同,千万不要拿自家门口的情况去衡量全国,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收益。

玉米产情的确认,至少要在8月底,根据各大机构和官方的数据,是否减产、减产的幅度是多少,基本上就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到那时候再确认产情对价格的影响也不迟。

0 阅读:0
雯燕评趣事

雯燕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