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会之后,很多人会对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有着一整套属于自己的处理逻辑。
这套处理逻辑的核心,在于对毫无意义的存在,要表现出一种重在参与的决心。
虽然是总在参与,但决心必不可少。
去年公司被相关机构要求组织一次社会调查,我和几名同事去现场参加这个调查活动,
到了活动现场,发现参与者少说百名,看大家的神态动作,估计都跟我们的情况差不多,
活动开始,流程启动,似曾相识的讲话内容,换汤不换药的活动要求,
最终落于我面前的,是三张我不用看就知道跟我没什么关系的调查问卷。
对于问卷本身的内容,多数是跟工作状态,心态有关,也有少数涉及很主观的,对于当下环境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对于这样的调查问卷,我唯一真正关心的事情,就是这临近午饭饭点,组织机构是不是愿意给我们这些人管顿饭。
这个说法,听起来卑微无比,而且多少带点俗世小民的气息,其实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也觉得多有不妥,当时那个带我一起来参加活动的前辈在提到管不管午饭这件事的时候,他似乎看出了我对这个说法的不屑一顾。
“你以后就知道了。”
在当时,我不认为这属于以后我就会知道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这种调查问卷的背后,是一种积极的,改变的力量,若是将我们的力量汇聚在每一个回答上,势必会改善未来我们工作的环境和状态,
所以当时的我非常看重这个问卷,哪怕是隐约觉得那里面的大多数内容都有着明显的报告倾向,我也会认认真真的,如实填写上我认为合适的答案。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在这十多年之中,我参加过诸如此类的调查少说也有几十次,虽然我并不能说在这个过程中是从希望走到失望,但终究有些事情已经到了我不能视而不见的地步。
所以在写这份试卷的时候,我的心态和十几年前第一次参加时的自己,大不相同。
当然,也有相同的地方。
比如有些很主观的表述问题,与其说是谈自己的感想,倒不如说是给了自己倒苦水的机会,而且我注意到,虽说是调查问卷,但本身也是有分数的,
是的,调查问卷跟考卷一样带着分数,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不在乎调查问卷的得分,
当然,我也从未知道我的卷子上得了多少分。
我曾经试图了解过关于得分的情况,就了解的渠道而言,似乎没人会去在乎这所谓的得分究竟代表着什么,若是拜托人家帮忙打听,势必会欠下一份毫无实际意义的人情,这对于深谙世俗的我而言,
还不如不知道更好。
当然,我也曾问过类似调查的组织者,而他们也对“你得了多少分”这件事上表现不出任何实质的关心,他们只是劝你好好答,认真答,至于回答的结果能得多少分,在他们看来似乎不会有人关心。
他们关心的,是有人答这个答卷,而我们所关心的,是答卷之后的好处,比如管不管饭。
反而对于答卷本身,大家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默契,
不要问,不要说,把问卷写完就可以了。
有时候我也会问问身边答卷的人,遇到不会的怎么办。
得到的回答出奇一致,写满就行。
虽然我很好奇,如果满篇都是错误答案,那么写满是否还有意义,
但是就我的经验而言,
哪怕是“满纸荒唐字”
也总好过“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