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二楼象女士 2024-11-18 09:57:12

现在,有一种论调,明朝的灭亡全怪士大夫“躺平”不作为,给人一种明朝士大夫都是些沽名钓誉的无能之辈的印象。敌人没来的时候,侃侃而谈;敌人兵临的时候,投降报君王。

总之,御敌无术,祸国有方,嘴巴比骨头硬。

明朝的士大夫真的不堪吗?答案,不全部是。

清朝人统计的明朝灭亡殉节名单,有近4000位明朝士大夫为明朝和崇祯帝殉国。假如明朝士大夫都是清一色的软骨头,清朝也不会给他们出一份这样的统计名单。4000位明朝殉节人士的评判标准非常苛刻,必须要求“根正苗红”。

①辽东战死的不算

②投降过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不算

③投降清朝后反叛的不算

④平时口碑不好的不算

排除以上四种情况,清朝还能筛选出4000位明朝的殉节人士,可见明朝的士大夫不是一文不值。

至于民间收集的明朝气节人士,数量高达一万多人,这是所有朝代都不能相比的。

本来是最有气节的朝代,为什么被抹黑成一群乌合之众呢?这与明朝的很多极端问题有关。

一、皇室太废

除了第一代藩王朱棣以外,朱家的王爷是历朝历代最废柴的,且没有之一。历史上,有一个玩笑梗,明朝的秦王像极了“养猪圈”。朝廷供养着他们,所给的俸禄也是历史之最,再加上他们平时在封地为非作歹,搜刮强占点老百姓的东西,明朝的王爷个个都是土财主,也不问国家大事。吃喝玩乐生孩子是他们最擅长的事儿。

相比而言,临近的元朝和清朝的王爷显得非常有作为。元朝的王爷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清朝的王爷也都是治国理政的能臣。

有一种说法,明朝的王爷最多的时候超过100万。为了不让天下人说闲话,故意改说是100万宗室。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明朝总共不到300年,从朱元璋这一枝往下发展的话,使劲造也造不出“实际存活量”100万的数量。二三十万的话,还是可信度比较高的。

二、数据掺水

瓦解敌人,往往不是从外部攻破,而是从内部不团结开始。明朝的内斗,确实是出了名的严重。这便容易给“公知”有机可乘,故意夸大事实、篡改数据。比如,轰动历史的“蓟州兵变”。实际上,当时去讨要军饷的人数不少,但死于内斗的并不是很多,没有传闻的3000多位戚家军被杀,死于这件事的戚家军只有200多人。

类似的手法还有很多。比如“五十三位倭寇闹东南”的事件,真实的事件是有一股倭寇上岸作乱,明军奋起反抗,一仗下来击毙倭寇1000多人,剩下53人落荒而逃,流窜到民间继续作乱。有人把这件事进行了断章取义,只字不提击毙的一千多倭寇,只说那逃跑的53个倭寇战斗力爆表,显得明军都是“低能儿”。

客观说,明朝降清的士人数量庞大,问题是哪个朝廷更迭也有投靠新朝的,只不过明朝士人面对的是满清外族,一些狭隘主义者把个人情绪掺杂在其中。

最后,你看大汉奸洪承畴劝降时,这些明朝士人义士是怎么说的。

殷之辂:你是明朝多大的官,做谋反大逆的事。

何光显:马士英虽然不忠,未事二姓。

黄道周:我朋友已经殉国了,你怕是无名小人来冒充洪承畴败坏他的名声吧。

金声:洪承畴已经殉国并被先帝赐祭,你怕是个假货吧。

左懋第:洪承畴已经殉国了,难道你是个鬼。

夏完淳(十七岁):我虽然年少,但也要学习英勇殉国,感动华夷的洪亨九先生。

顾正咸,你知道洪承畴死了还是没死。

(洪承畴向问孙兆奎打听史可法的下落)

孙兆奎,我也很想知道洪承畴在松山殉国了吗。

洪承畴劝周堪庚降清出来做事,周堪庚说我眼睛不好使,干不了事了。

洪承畴关心的问,什么时候的事?

周堪庚说,你我相识的那一年。

你看,凛凛人如在,谁云明已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