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阳性与血尿的联系和区别

平夏评健康 2024-11-29 16:30:49
作为一名资深的肾脏病专家,常常遇到一些患者或朋友咨询有关肾脏病方面的问题,有些在我看来是一些小问题,但对患者来说,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困扰甚至产生焦虑。比如,常有患者拿着有尿潜血阳性的小便验单来咨询,他(她)们有些人觉得自己尿潜血阳性就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血尿,得了肾脏病,甚至联想到会不会很快要变成尿毒症,这说明作为肾脏病工作者,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普及肾脏病有关知识方面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既要“阳春白雪” ,又要“下里巴人”,特别是在提高肾脏病知晓率方面任重而道远。 那么,尿潜血阳性是不是就是血尿?尿潜血阳性与血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尿潜血阳性?如何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和处理? 首先,我们要确定尿潜血阳性和血尿的定义。 1.尿潜血阳性:尿潜血是尿常规检查的一项指标,尿潜血阳性是指尿液中存在红细胞成分,可能是红细胞本身或其破碎后的产物(如血红蛋白),或者有肌红蛋白存在。如果尿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超标,就会出现尿潜血阳性,另外,应用一些药物也会导致尿潜血试验阳性。尿潜血阳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2.血尿: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到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程度,或者尿沉渣检查,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或更多。 综上所述,尿潜血阳性与血尿的主要区别在于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到是否可以肉眼观察到的程度,或者尿沉渣检查,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或更多。 尿潜血阳性并不一定是血尿,阳性结果只是说明尿中有红细胞成分或者有肌红蛋白存在。如果出现了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正常,不能称之为血尿,建议复查尿液分析,如果尿潜血阴性可以不用管它,如果继续有尿潜血阳性,且尿红细胞正常,此时应注意有没有溶血、横纹肌溶解等全身情况。 如果尿潜血阳性,排除剧烈运动或女性经期影响,尿沉渣检查,显微镜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目>3个,可以确诊为血尿。 当然,一旦被确诊为血尿,尿潜血通常也会为阳性。 尿潜血阳性的可能原因: (1)正常人体内红细胞本身就在不断破坏,并且不断从尿中排出,所以正常人也会出现尿潜血阳性的结果。有些患者饮水较多,尿液渗透压较低导致红细胞破裂,这时就会表现为尿潜血呈阳性。 (2)某些药物或食物也可能影响尿液颜色或成分,导致尿潜血阳性结果,如服用某些抗生素、维生素C或食用大量甜菜、火龙果等。 (3)溶血、横纹肌溶解等可以导致尿潜血阳性。 (4)其他可以引起血尿的原因也可以导致尿潜血阳性。 如果尿潜血阳性,同时也被确诊为血尿,常见的原因如下: (1)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凝剂、消炎药等,可能导致尿潜血阳性。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或对尿路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引起血尿。 (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导致尿潜血阳性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感染可以引起尿路的炎症反应,导致尿路黏膜受损,从而引起血尿。 (3)尿路结石:尿路结石的存在可以导致尿路阻塞,造成尿潜血阳性。当结石从尿路通过时,刮擦尿道和尿路黏膜,引起红细胞的释放。此外,结石本身也会刺激尿路黏膜,导致炎症和出血。 (4)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疾病,可以导致尿潜血阳性。这些疾病会损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使红细胞进入尿液。 (5) 肾结核:肾结核是肾脏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尿潜血阳性。结核杆菌感染肾脏后,会引起肾小管黏膜的炎症和溃疡,从而导致血尿。 (6)剧烈运动、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受压):可以引起血尿,从而导致尿潜血阳性。 单纯的尿潜血阳性,对于肾脏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尿潜血阳性持续存在,要排查导致尿潜血阳性的病理性因素。 如果出现血尿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制定治疗方案。 为确定血尿来源与病因,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如尿红细胞形态、泌尿系超声、尿培养检查、肾功能检查等等,明确血尿是肾小球性血尿(如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疾病),还是非肾小球性血尿如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 比如,尿液中的红细胞是畸形为主的红细胞,往往提示是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疾病造成的。如果是均一性的红细胞,则需要排查泌尿系统的结石、肿瘤、炎症等情况。 如果是由于尿路感染造成的,往往患者还会出现尿中白细胞,细菌,亚硝酸盐等项目的异常,以及合并尿道刺激征等,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多喝水,要勤排尿,不能憋尿,能够有效预防尿路感染、肾结石类的疾病。
3 阅读:78
平夏评健康

平夏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