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随着战事规模的扩大,国共两党都设立了高级别的野战指挥机关,我方先后成立四大野战军,国民党军则有四大“剿匪”总司令部,在各个战场针锋相对。
与我方上下一心不同的是,国军各大“剿”总内部都不太和谐: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与蒋介石关系不睦,也无法全力指挥下辖的各兵团。
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倒是听老蒋的话,但下面几个兵团不太听他的话,面临危机时基本都是各人顾各人。双方胜负的答案,早就已经从各个方面显露。
这四大“剿”总的覆灭有三个基本一致,都是不断在打,打到部队基本被全歼才算结束。只有华北“剿”总,一番连打带拉,最终靠政治战收尾。
解决手段没有流血,华北“剿”总的人员保留就相对完整,或许是两头下注,或许是出于情义,傅作义放走了五个高级将领,他们都是什么出身?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一、傅作义的心思
作为地方实力派,傅作义跟蒋介石从来都不是一条心,他能成为“剿总”总司令,也是在于他太能打,靠着战功升上去的。
老蒋这个人猜忌心思很重,非“黄浙陆一”出身根本不信任。所以,在华北“剿总”的建制下,还有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侯镜如第17兵团这三个中央军兵团。
一面想用傅对付解放军,一面又担心傅坐大,这种模式怎么看怎么别扭。而傅作义有样学样,你防我,我也防你。
辽沈战役结束后,傅作义看出下一步会在平津打大战,于是收缩兵力,只控制张家口、北平、津塘三大区域。
张家口是他连接绥远的通道,交由嫡系孙兰峰第11兵团驻守,如果战事不利随时准备西逃;
北平是他企图决战的地点,除了嫡系精锐35军外,大多是中央军部队。35军在此,他就有足够的底气;
津塘则是海路南下的渠道,他只让中央军把守,原因就在于他不想远离根基、去南方任人宰割。这番谋划,可看出傅作义与国民政府的貌合神离,以及傅本人的犹豫。
毛主席一眼瞧见机会,立马安排东野秘密入关,配合着华北野战兵团在张家口、新保安诱歼傅作义嫡系11兵团、35军,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攻克了天津。
自此,华北“剿总”窜逃的海路、陆路都被断绝,北平成了孤城。
傅作义原本一直讨价还价,奈何此时已没本钱。为避免自己被胁迫,他在起义前将中央军调到城外布防,随后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扣押了中央军高级将领,兵将分离,保障了起义的成功。
中央军也的确对蒋介石够忠心,这种情况仍有很多人拒绝在起义通电上签字。
傅作义当时心情复杂,没有予以为难,反而放走五人,让他们乘飞机南下。这五人后来都继续跟解放军站在对立面。
二、五人的结局分别如何?
级别和职务最高的是第四兵团司令、北平警备总司令李文,此人是黄埔一期生,毕业就开始跟随蒋介石。
他听说傅作义准备起义的消息后,立马出声反对,但他是个聪明人,大势所趋下没有硬来,就上了来接人的飞机南下。
后来李文被任命为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仍在负隅顽抗。1949年12月,第五兵团在四川被解放军包围,走投无路的李文只好投诚,但对他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解放军对俘虏及投诚人员很宽容,李文被安排进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改造思想,1950年3月,他找到机会逃跑,先辗转到香港,后又去到台湾。
蒋介石这时已刻意不用旧人,何况李文投诚过,所以只给了一个“国防部”高参混薪水,没任何实权。1977年,李文病逝于台北。
另外还有一位南下的兵团司令是石觉,黄埔三期生。此人能崛起,主要靠汤恩伯,从1928年到1945年,他都在汤手下任职。
汤恩伯起家的部队是13军,抗战因功晋升后,他力排众议让石觉接任了军长,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石觉当时还有个外号叫“汤恩伯的干儿子”。
傅作义正式起义前,石觉请求“剿总”能准许13军离开,傅不想把事情做绝,就默许了。
不过这个消息被地下党提前泄露,解放军随即向东单机场猛烈轰击,国民党再也找不到适合大量降落的地点,空运逃跑计划宣告破产。石觉没办法,只好撇下部队跟其他高级将官跑了。
回到南京后,石觉发现老领导汤恩伯担任着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就连忙过去投奔,混了个副总司令。
职务看着高,但也不顶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后,国军残部不是被歼就是窜逃,本来石觉以为自己前途无望,没想到意外得到蒋介石表扬:
除汤本身外,其副司令石觉本为最有希望之将领,竟亦被其牵累,不能复指挥其所部,是诚等于灭亡矣!
老蒋的大意是汤恩伯实在扶不起,还耽误了石觉。让老领导成背景板的石觉,此后官运亨通,被任命为为舟山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
即便舟山群岛撤退以后,石觉仍得重用,先后担任过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北部防守区司令、南部防守区司令、第2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等职。1986年,石觉病逝,终年78岁。
剩下的三位都是军长:13军军长骆振韶、16军军长袁朴、94军军长郑挺锋。
石觉是汤恩伯的亲信,骆振韶(黄埔六期生)则是石觉的亲信,石升为兵团司令后,骆就继任为13军军长。
离开北平后,骆振韶的人生轨迹基本也是跟着石觉走,担任过任浙沪防卫副司令官、舟山防卫副司令兼浙江省政府委员、北部防区副司令等职。
1990年,骆振韶回到大陆生活,93年病逝于老家永康。
袁朴是黄埔一期生,跟同学李文比起来有些落后,这主要在于,他长期在负责军事教育领域。他非常反对北平起义,甚至哭闹过一番,但这种时刻眼泪不值钱,最终只能登机南下。
后来他被派到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当过教育长,大势已去之际经海南逃亡台湾。
原本在大陆不突出,到了台湾反而因为会搞军事教育过得不错,袁朴后来历任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1991年病逝。
郑挺锋是黄埔三期生,他的哥哥是大特务郑介民,有这一层关系在,他官运也算亨通。被送出北平后,郑挺锋很快又被委任为21兵团副司令,驻守海南。
只不过海南也守不住,郑挺锋就再度转战到台湾。这时,他日子反而好过了。
蒋经国有意扶持郑介民、打击毛人凤,郑挺锋水涨船高,出任过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等职,直到1961年病逝。
别的不说,这些黄埔生倒还对老蒋挺忠诚的。
94军让余则成渗透成了筛子